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探寻
摘 要:要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我们就需要想方设法,多措并举,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日益提高的学习需求。实践中,我们不仅要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还要引导学生做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实施 实践策略
要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就必须实施有效教学,而要有效,就必须新颖多样的教学策略,传统已证明,单一的教法不能满足学生日益提高的学习需求,不能引发学生全员、主体参与,不能体现以学彰教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倡导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想方设法,创新策略来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真正高效。对于小学生学数学,要想使之与教师有效构成双边互动,从其年龄特征来说,也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策觅略的。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一、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
针对小学生好动、好奇和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龄特点,我们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新”、“奇”中受到兴趣激发,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实践中,我们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形成悬念问题。当然,也可以借助现代教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因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绐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它那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生时刻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我们可先出示利用各种不同颜色的图形组合成的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再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使他们动起来,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在学生欣赏这幅纸贴画,感受画面美的同时,然后说说这图中有些什么,从而激发学生产生深入了解的欲望:“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我们也来做一幅吧”,进而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这样,可以说,学生的思维也被调动到学习中来了。
二、在生活化教学中引导学以致用
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也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在实施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还要让学生课堂上学的数学反哺到生活中去,实现学以致用,能获得数学实践能力培养。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我们教数学的方法,也是学数学的目的。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开始。而这个数学现实既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也包括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留心生活,找出生活与数学间相通的例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做实例,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例如:教学“高矮”一课时,教师可以故意在黑板上写一些字,说:“这些字没有用了,谁能帮助老师把它们擦掉呢?”师可以提问班里最高和最矮的同学上前擦,其余同学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没有办法让个子矮的同学擦到黑板上面的字呢?(站在椅子上、桌子上等等)这一设计,不仅让学生学会比高矮的正确方法,并且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做数学”已是现代教育界倡导的一种教学策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其理论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反思的过程,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这种说法正像荷兰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所形容的那样:“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例如在学习完“左右”一课后,我们可以组织一次实践活动,让小朋友按靠右行的规则,五人进教室,五人出教室,同时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行走的吗?小组讨论一下。”这一设计让学生亲身感受,使他们在事实面前明白真理:十人都是靠右边行走的。这样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实践,体验这个过程的教法了,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三、着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学生自己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学生真正有效的参与是思维参与,思维参与了,其学习效果自然也就提高了。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在激发学生思维参与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这是新课标的强烈要求,也是数学的学科优势所在。因此,数学的教学就是思维的培养教学。例如:线段认识教学后,出示习题:
图中有多少条线段?如果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可能结果会得到好几种答案。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我启发到:“能否按照某种顺序来数,这样避免重复与遗漏。”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后,总结出了两种方法:第一种:以第一个顶点为标准可得5条线段,然后再以第二个顶点为标准理4条,再以第三个顶点为标准可得3条,以第四个顶点可得2条,最后得1条,即:5+4+3+2+1=15条线段;第二种:因为每个点都能和其它四个点组成五条线段,所以6个点共能组成6×5=30条线段,并且每个点又都重复一次,因此为6×5÷2=15条线段。通过这个案例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总结,得出规律性的数线段方法,再出类似题目,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又为下阶段教学煽情激趣。
总之,要实施有效教学,我们就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其新理念化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手段,才能使教的过程化为学的过程,为学生学习服务,为学生数学素养提升服务。那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红霞,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1年。
[2]曹侠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和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
[3]张海明,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3年。
- 【发布时间】2017/8/25 10:48:14
- 【点击频次】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