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提高教学效果的实践探究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有效的数学教学,就是要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想化目标。当然,这样的目标需要我们创新策略,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实施生活化教学,注重知识技能内化训练,才能予以实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效果 提高 实践策略
数学是与生活较为密切的一门重要学科,与人的发展息息相关。加强数学教学,提高其效果,就是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使这种作用最大化,就是提高了数学育人的实效性。作为新课改的我们,就是在探求新的策略、更好的方法,力求效果最优化,能达到新课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想化目标。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谈谈提高数学教学有效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因此,要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我们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兴趣内驱下的自觉学习者。这样,他们不仅会主动学,而且还能主动克服学习困难,想办法去学习新的任务。但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很多教师在导入阶段注重激趣,而忽视教学过程的激趣,导致学生不能完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加之好动,这些因素决定了他们需要持续的兴趣刺激,才能让他们专注教学,高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此,我们可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较长时间保持高度注意力,进而主动建构,成为学习主人。
二、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重要举措,也就是所谓的教学载体。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运用,教师单靠传统的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多样化。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多媒体等),使二者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组。这样能使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同时并用,不仅降低教学难度,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生记忆。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
数学的育人性源于数学的生活性,因为“数学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要使数学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就必须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大都能回答,但我们却没有为此努力,却走向了“教以应试”、“学以求分”的“应试”教育中去了。实践证明,即使高分了,但很多学生的数学生活技能没有得到培养,离开了课堂,脱离了书本,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却举步维艰。要知道,学生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实施生活化教学,也就是要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不干巴巴地讲;用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替代枯燥的课本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四、加强知识技能内化训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条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化知识为能力,促进知识内化为技能。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心理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长短,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布置就分层实施,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层次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在引入新课时,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五、多给动手动脑机会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如果不亲自动手动脑,就不会获得生动的发展。诗人陆游曾说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学习也是如此,不仅有“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的说法,更有“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的现实意义。因此,数学教学,我们应搭建平台,多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我们知道,小学数学由于大多是计算,无论是问题解决还是一般计算题,都离不开要动手计算,这样的过程,如果我们只是让学生单纯在多媒体中看播放的幻灯片,效果可能就不太理想。如果给学生适当的时间亲自去思考运算,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及计算过程的理解与动手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我们就可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条、图钉做成一个角,拉动一条边,观察后谈看法。“你可以看出什么?”“边拉得越开角就越大”“边收拢,角越小”“角的大小”是否与“角的大小与两条叉开的程度有关”,这样逐步揭示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关系,使学生的认识更明确。
总之,要让数学教学效果最优化,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探索。随着教育发展和学情变化,我们不仅要加强学习,积极研究,还要多借鉴,提高自身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成明,小学数学提高教学效果探究[J].教育学,2015年。
[2]李贤,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基础教育,2015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效果 提高 实践策略
数学是与生活较为密切的一门重要学科,与人的发展息息相关。加强数学教学,提高其效果,就是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使这种作用最大化,就是提高了数学育人的实效性。作为新课改的我们,就是在探求新的策略、更好的方法,力求效果最优化,能达到新课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想化目标。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谈谈提高数学教学有效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因此,要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我们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兴趣内驱下的自觉学习者。这样,他们不仅会主动学,而且还能主动克服学习困难,想办法去学习新的任务。但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很多教师在导入阶段注重激趣,而忽视教学过程的激趣,导致学生不能完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加之好动,这些因素决定了他们需要持续的兴趣刺激,才能让他们专注教学,高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此,我们可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较长时间保持高度注意力,进而主动建构,成为学习主人。
二、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重要举措,也就是所谓的教学载体。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运用,教师单靠传统的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多样化。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多媒体等),使二者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组。这样能使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同时并用,不仅降低教学难度,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生记忆。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
数学的育人性源于数学的生活性,因为“数学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要使数学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就必须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大都能回答,但我们却没有为此努力,却走向了“教以应试”、“学以求分”的“应试”教育中去了。实践证明,即使高分了,但很多学生的数学生活技能没有得到培养,离开了课堂,脱离了书本,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却举步维艰。要知道,学生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实施生活化教学,也就是要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不干巴巴地讲;用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替代枯燥的课本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四、加强知识技能内化训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条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化知识为能力,促进知识内化为技能。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心理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长短,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布置就分层实施,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层次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在引入新课时,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五、多给动手动脑机会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如果不亲自动手动脑,就不会获得生动的发展。诗人陆游曾说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学习也是如此,不仅有“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的说法,更有“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的现实意义。因此,数学教学,我们应搭建平台,多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我们知道,小学数学由于大多是计算,无论是问题解决还是一般计算题,都离不开要动手计算,这样的过程,如果我们只是让学生单纯在多媒体中看播放的幻灯片,效果可能就不太理想。如果给学生适当的时间亲自去思考运算,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及计算过程的理解与动手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我们就可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条、图钉做成一个角,拉动一条边,观察后谈看法。“你可以看出什么?”“边拉得越开角就越大”“边收拢,角越小”“角的大小”是否与“角的大小与两条叉开的程度有关”,这样逐步揭示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关系,使学生的认识更明确。
总之,要让数学教学效果最优化,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探索。随着教育发展和学情变化,我们不仅要加强学习,积极研究,还要多借鉴,提高自身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成明,小学数学提高教学效果探究[J].教育学,2015年。
[2]李贤,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基础教育,2015年。
- 【发布时间】2017/8/25 10:42:07
- 【点击频次】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