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计算机课堂中任务分解的教学法

 

【作者】 韩 丹

【机构】 四川省高县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重要教学法,是各种计算机教材编写时所着力贯彻的,是很多计算机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其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如何在传统计算机教学上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便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其中“任务分解”设计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应用是一个化整为零、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任务驱动、任务分解、传统教学、协作学习
  计算机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中“任务分解”设计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应用是一个化整为零、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
  “任务分解”教学法符合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学生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在计算机课中体现“任务分解”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一)“任务分解”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
  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判断和直接运用;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学会、掌握、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学会指学生能进行基本的上机操作;掌握指学生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比较熟练指学生能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有错误能立即自我纠正的操作。
  (二)“任务分解”设计要具有连续性和可控性
  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连续性和可控性,每一个分解任务之间要有严密的承前启后关系,由于学生存在个别差异,在有限的任务时间内,所完成的效果也可能存在差异,为了每个分解任务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去操作,教师按一定标准设计好每一个小任务,使整个任务链有完整的可控性。
  (三)“任务分解”设计要要注重渗透方法
  面对计算机发展的日新月异,学校的计算机等设备无法快速更新,教学内容很难超前或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一些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过不了多久往往就会过时。因此,计算机课在介绍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等相对稳定的内容的同时,应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常言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价值永恒。
  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法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不应该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
  (四)“任务分解”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任务分解”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规律。
  综上所述,采用“任务分解”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围绕完成一个个分散的任务进行的,这些任务的连续性和可控性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这使得学生在完成一系列简单任务的过程中,既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这样就把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有效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任务分解教学法能较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
  • 【发布时间】2016/12/5 10:12:25
  • 【点击频次】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