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梁 瑶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飞龙镇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践行新课改,必然运用新的理念与方法。传统语文教学为“应试”埋单,培养的都是“拼分”技能,而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我们要转变观念,打破“一言堂”教学套路,运用多种方法开启新课改语文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改背景  转变观念  创新方法
  践行新课改,必然要在理念上与传统“应试教育”划分界线,“穿新鞋走老路”就没有改革意识了。而传统语文教学为“应试”埋单,培养的都是“拼分”技能和“应试”技巧,这显然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追求是相悖的。因此,作为走在课改路上的我们,必然要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新课改践行中摸索到的新理念、新方法武装自我,并把这理念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以便更好的教学效果作用于课堂,让学生受到更好的语文教育。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新课改背景下的日常语文教学工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是新课改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实践成果,集激趣、诱思和煽情于一体,能很好地催发学生学习欲望,产生学习情感。我们知道,学习情感不是与生俱来,是在后天教育中被培养、被激发而产生的。其中兴趣和动机是促进学生学习最强烈、最活跃、最有效的情感元素,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就如人们所说一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得好的教师都特别注重煽情激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其自身因素作为自身学习的源动力,这样更有助于知识建构和消化。在实际教学中,激趣的方法很多,对语文学科而言,挖掘语文自身趣味因子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材料,如汉字的故事、教师煽情语言、鲜活的课堂、课本剧表演等,都能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到学习乐趣,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快速提高,学习个性才能得到培养。
  二、创新手段,引导学生体验成功
  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而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电教手段,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教学作为一种有计划、的目的培养活动,让学生全体参与就是在语文素养培养中发展个性。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有效度取决于学生参与度,而参与效果又取决于学生是不是多种感官投入到了学习中来。心理学研究表表明:单靠视觉只能记住学习内容的百分之二十五,单靠听觉只能记住百分之十五,“视听做”结合就能记住百分之九以上。所以宋代朱熹就曾提出:读书要做到“三到”,既“心到”、“眼到”、“口到”,可见语文学习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体验。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思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新课标又强调教师要退一步,把课堂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我们知道,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所以,我们要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让他们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率,才能彰显学生学习个性。
  三、培养思维,增强师生对话互动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所以,语文教学不要一味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每个学生由于思考角度、所处环境等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思维成果。教师要尊重学生这种思维劳动,不能用参考书、教辅书上的观点“统一”学生看法,这样有可能扼杀学生创新见解。我认为,只要我们注重学生观点的“价值取向”,把握正确方向就行了,尽量“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样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个性。在学生众多看法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互动交流,各抒己见。学生充分思考后,会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教师要做的事就是因势利导。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
  四、注重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英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读书足以冶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语文姓语,是读的学科,离开了读不谓语更不成文。而现在小学生很多不爱读,其原因有多方面,但教师激励机制不到位是个重要因素。我们知道,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发展阅读个性。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张扬学生主体个性,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践中,我们应该从课堂着力,让课堂动起来,让学习活起来,不再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烦心事,那就需要我们把课堂打造成学生向往的平台,把学习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参考文献:
  [1]鹿萍,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3年。
  [2]刘翠冉,试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15年。
  [3]宗月平,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J].现代农村科技,2015年。
  • 【发布时间】2016/11/4 14:18:41
  • 【点击频次】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