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学会利用和开发本土美术文化资源的探索

 

【作者】 杨 波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年的美术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美术教师不应该只拘泥于美术教材,应该根据本课的教材资源再自由地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我认为我们本土的美术教学资源就有很多可取之处。
  第一,要学会细心的观察生活,从我们身边去挖掘本土资源。本土资源是指本土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习惯、民间艺术、农作物自然材料等一切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资源。本土化又称为本地化,是指将某一事物转换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过程。通俗的说就是要入乡随俗。本土化是显示各种异质多样性和特定情境要素的过程,资源本地化的最佳效果是既能适应本地要求,又尽可能地保持资源原有的特定情境含义。
  儿童美术学习过程应是一个初步感受和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尝试和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和效果,用纸、笔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用自己喜欢的多种方式进行绘画、手工等美术活动,大胆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表现出来的过程。
  第二、走进大自然,创设本土化的教学情境,提升儿童的审美需要。美术是视觉艺术,它具有视觉艺术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儿童美术的教育活动应按照美术教育自身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审美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发现事物中蕴涵的美,激起审美热情,形成美的意象,使对美的发现和感受贯穿于观察、欣赏、创作的各个环节。
  大自然对儿童来说是一本神奇的图画书。在孩子的眼中,大自然是一个五光十色,充满奥秘的世界。为了让孩子们充分体验、感受自然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他们走出教室,走进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了解四季的色彩变化,见识本地特产、奇异的植物、水的不同形态、天气的无常、动物的栖息环境等等,使孩子们自身的感觉活动适应对象世界中的平衡、对称、和谐、节奏等美的形式。这样,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亲近了大自然,获得美的陶冶,丰富了其想象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的。”蒙台梭利认为:“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印象”。
  通过本土化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在充分体验、感受家乡自然美的同时,引导儿童去关注目前环境的恶化问题,让儿童亲身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除此之外,稍有艺术创造力的人,还会萌发创作的冲动,创造出美的作品。
  例如:我在辅导学生以《我眼中的母亲河》为主题的创作过程中,我把孩子们带到了孝妇河这条美丽而熟悉的母亲河边,让孩子们在身临其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孝妇河畔奔流不息的河水、随风转动的风车、柳絮飘扬的长亭、河边林中闲步的游人、游戏中欢笑的孩子们,这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还有那悠远古老的动人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孩子们,保护孝妇河的使命感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创作欲望,其中三年级一班王誉荣同学(9岁)创作的绘画作品《美丽的孝妇河》在张店区美术摄影、绘画、作品大赛”几百幅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唯一特等奖。所以,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牢牢把握住一点,即:以美的事物和方式启发儿童的观察、想象和创作冲动。
  第三、结合地域文化,激发儿童创作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创作主动性。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域文化为学生提供了学校难以相比的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教育资源,将地域文化引进学校美术教学课堂,使之弥补教材的缺陷,拓展教学的内容,是当今儿童美术教学的需要,更是美术教育的改革方向。
  地域文化与当地人情风俗密切相关,并与当地区域文化的历史渊源也有着密切关系,是具有独特乡土气息的文化形式。在齐鲁大地,孔孟之乡,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齐国故都临淄,殉马坑、古车博物馆、蒲松龄笔下的狐仙都是很不错的美术教学资源。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对艺术课程资源进行针对性实质性开发利用,给教学提供唾手可得、亲切感强的教学材料,把经过筛选、积累、开发和利用好的课程资源,自觉补充教学课程,提高课程在本地区的适应能力。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撕纸、贴画来了解剪纸文化、利用彩泥造型来吸取陶艺文化,高年级学生可以大胆接触蜡染、刺绣、编织、剪纸、陶艺等民间艺术,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原生态资源配合课堂教学,运用自然材料进行手工造型与创作,让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大胆的创造,培养他们内在的异于别人的创造能力,使本土原生态资源能更好地被利用到教学中去,教学效果也会显得尤为突出。
  结合地域文化的儿童美术教学模式,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展览馆,民间艺术工作室,考察各种民俗活动,欣赏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领略绚丽的传统民族服饰,理解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让学生们深感本地民族、民间艺术魅力。譬如,去陶艺工坊亲自动手制作,体验来自于本地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流动,会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增添对地域文化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本地文化的情感,使他们逐渐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与美术学习能力,增强他们对本地文化艺术的感悟力。
  第四、借助多种教学活动形式,感受本土文化魅力,发展儿童艺术素养。儿童美术教学资源丰富多彩,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教学资源观,因势利导,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现代社会及实践应用的联系,带动学生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与其他相关的教学资源合理结合起来,借助多样的美术教学活动形式,使学生的美术活动空间更为鲜活,为学生创造一个“艺术无处不在”教学环境。美术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可以多样化,例如:定期举办学生主题作品汇报展。通过一定的主题设定,让学生进行作品创作,既能紧跟时代步伐又能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综合能力,展示自我;利用传统节日资源拓展学习领域。
  儿童美术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要儿童思维模式走向统一,而是要培养儿童丰富的情感、热情的态度、生活的自信、合作的精神、审美的能力、个性的创造等方面,创新思维的发展,才是美术教育最有价值的贡献,才是儿童美术之最终目的。
  • 【发布时间】2016/11/4 14:16:04
  • 【点击频次】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