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思品教学应注重情感育人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历来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方法,也是情感教学法有着广泛市场的原因。教学中,我们就是想方设法把新课标赋予的任务化为情感式的交流,让学生获得情感培养的同时,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情感育人 注重
所谓情感,就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态度。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因此,在思品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独特的教学风格,热情主动的学风,博采众长的互动,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共鸣,情感也就成为推动师生双向活动的动力,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化情为育”,让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教育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创新实践,并获得了一些感受。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实施情感育人的前提基础
苏霍姆林基说过:“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能达到和谐的发展”,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尊敬学生。所以思品教师应从关爱学生做起,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爱的温暖,它需要真正落实到教师的言行中,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往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促进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师生关系。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尊敬。学生就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提高老师在学生心目的的威信,也是情感教育成功的保证,更是情感教育的体现。我在组织《男生和女生》这个主题活动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回顾几年来自己交了哪些同性的朋友和异性朋友,每个组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共同交流,畅谈男女生同学相处给大家带来快乐,同时也会带来烦恼。接着,我提议在班里举办一个“好男孩,好女孩”形象设计大赛,每个人对自己的形象进行设计,调查周围的人,看他们喜欢怎样的男孩和女孩。通过形象设计大赛,学生们一致认为“给人们留下好印象不仅仅是外在的形象,更取决于内在的气质和良好的品行修养。”
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是实施情感育人的重要保证
作为人民,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胜任传播人类文明,铸造人类灵魂的工作,而教师的情感因素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教学能力,新的课程理念要求确立新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立与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师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思品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我在组织《珍爱生命》的教学活动时,紧紧围绕主题活动,结合思品课的教学特点,要求学生进行课外小组调查,布置安排学生实地考察、访问、观察大自然的景物及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收集有关动植物的图片。课堂上组织调查小组汇报收集的资料,请学生讲动物故事,进行童话表演,再画一画有关生命的想象图画,让学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感受生命的意义,感受生命的美丽,激发热爱动植物的情感。然后,全班学生对调查的资料,再进行分析整理,共同合作、探究,解决了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不属自己的问题,最后全班讨论、交流、汇报,了解到生命是有限的,应该珍惜生命,懂得了呵护自己的身体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从而使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懂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三、搭建道德实践平台是实施情感育人的有效举措
思品课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锻炼人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良好心理素质的活动,为此,我们每个思品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多给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校门,深入街道、社区进行社会调查,走访福利院、敬老院等社会团体,了解和关注社会问题,走近残疾人和弱势群体,学会关爱他人。学生通过这些社会活动和课程资源的利用,在各种活动中“动手、动脑”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懂得我们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美好的社会环境,每个人都要参与社会活动,学习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遵守社会规则,维护法律、社会制度,从而懂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面对这些小事,只要他们一件件认真地做下去,就养成了踏实做事的习惯,从而获得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是实施情感育人的目标追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育人为本”。新课程还提出课堂评价以激励每个学生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为目的。强调评价要过程化,评价要多样化,重视质性评价,强调培养积极主动参与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能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搜集资料,会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每到期未时间,我在评价方式上,着重采用平时评价和期未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和小组评相结合,学生观察评价和作品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和描述性评价来量化学生,还探索性地用鼓励评价,书面评价等多种综合性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涵盖了学生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多方面评价。
总之,情感育人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策略。教学中,我们要充满激情,当好学生情感的启动者,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祝德存,思想品德教学应重视情感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2年。
[2]何清英,基于情感教学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策略探微[J].现代阅读,2012年。
[3]高妤娟,让情感之花在品德课堂绽放——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小学教学研究,2013年26。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情感育人 注重
所谓情感,就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态度。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因此,在思品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独特的教学风格,热情主动的学风,博采众长的互动,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共鸣,情感也就成为推动师生双向活动的动力,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化情为育”,让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教育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创新实践,并获得了一些感受。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实施情感育人的前提基础
苏霍姆林基说过:“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能达到和谐的发展”,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尊敬学生。所以思品教师应从关爱学生做起,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爱的温暖,它需要真正落实到教师的言行中,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往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促进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师生关系。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尊敬。学生就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提高老师在学生心目的的威信,也是情感教育成功的保证,更是情感教育的体现。我在组织《男生和女生》这个主题活动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回顾几年来自己交了哪些同性的朋友和异性朋友,每个组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共同交流,畅谈男女生同学相处给大家带来快乐,同时也会带来烦恼。接着,我提议在班里举办一个“好男孩,好女孩”形象设计大赛,每个人对自己的形象进行设计,调查周围的人,看他们喜欢怎样的男孩和女孩。通过形象设计大赛,学生们一致认为“给人们留下好印象不仅仅是外在的形象,更取决于内在的气质和良好的品行修养。”
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是实施情感育人的重要保证
作为人民,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胜任传播人类文明,铸造人类灵魂的工作,而教师的情感因素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教学能力,新的课程理念要求确立新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立与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师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思品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我在组织《珍爱生命》的教学活动时,紧紧围绕主题活动,结合思品课的教学特点,要求学生进行课外小组调查,布置安排学生实地考察、访问、观察大自然的景物及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收集有关动植物的图片。课堂上组织调查小组汇报收集的资料,请学生讲动物故事,进行童话表演,再画一画有关生命的想象图画,让学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感受生命的意义,感受生命的美丽,激发热爱动植物的情感。然后,全班学生对调查的资料,再进行分析整理,共同合作、探究,解决了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不属自己的问题,最后全班讨论、交流、汇报,了解到生命是有限的,应该珍惜生命,懂得了呵护自己的身体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从而使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懂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三、搭建道德实践平台是实施情感育人的有效举措
思品课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锻炼人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良好心理素质的活动,为此,我们每个思品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多给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校门,深入街道、社区进行社会调查,走访福利院、敬老院等社会团体,了解和关注社会问题,走近残疾人和弱势群体,学会关爱他人。学生通过这些社会活动和课程资源的利用,在各种活动中“动手、动脑”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懂得我们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美好的社会环境,每个人都要参与社会活动,学习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遵守社会规则,维护法律、社会制度,从而懂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面对这些小事,只要他们一件件认真地做下去,就养成了踏实做事的习惯,从而获得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是实施情感育人的目标追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育人为本”。新课程还提出课堂评价以激励每个学生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为目的。强调评价要过程化,评价要多样化,重视质性评价,强调培养积极主动参与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能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搜集资料,会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每到期未时间,我在评价方式上,着重采用平时评价和期未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和小组评相结合,学生观察评价和作品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和描述性评价来量化学生,还探索性地用鼓励评价,书面评价等多种综合性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涵盖了学生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多方面评价。
总之,情感育人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策略。教学中,我们要充满激情,当好学生情感的启动者,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祝德存,思想品德教学应重视情感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2年。
[2]何清英,基于情感教学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策略探微[J].现代阅读,2012年。
[3]高妤娟,让情感之花在品德课堂绽放——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小学教学研究,2013年26。
- 【发布时间】2016/11/4 12:03:26
- 【点击频次】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