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道德践行能力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参与是有效学习的前提,也是技能得以内化的基础。而作为知、情、意、行的道德践行能力,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践中,我们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认知冲突情境、实施多元评价等策略予以实现。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主动参与 道德践行能力 引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为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切实有效地获得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冲突情境,诱导学生主动参与
创设认知冲突情境的目的就是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引发学生已有观念与现实实际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求知欲,引发探究兴趣和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教学中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设置一些具有似是而非的冲突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道德认知、判断中去,主动参与实践,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发展道德认知水平。例如,在教学《诚信做人到永远》一课中“诚信是金”这一主题时,我们可播放“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的视频(“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在画面与解说的双重刺激下,诚信臻善美的故事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紧接着,我们可提出问题:(1)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感受他们兄弟的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2)你理解这种品质的含义是什么?(3)这种品质对个人来说为什么至关重要?(4)如果不讲诚信会有什么后果?这样,让学生置于特定的问题情境之中,扣紧心弦,吸引注意,激活思维。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诚信是一个人立世存身的根本,是一个人道德思想与道德行为的体现,从而培养了学生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和诚信习惯。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标明确提出:“人的思想品德是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指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则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追求。我们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把生活中涉及到是非观念和思潮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教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的学习意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在教学《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一课中“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主题时,我们可让学生联系实际,讲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挫折,以及当时的心理感受,来加深学生对挫折含义的理解。由于事例取自学生生活实际,因此,学生感到非常亲切,在情感上达到了共鸣。然后我让学生谈谈如何消除在经受挫折时所产生的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心理反应,引导他们找到学会面对挫折采取的正确态度和解决遇到挫折时的对策。这样,课堂教学便成为学生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成为创造和体验生活的过程,成为激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在挫折中不断前行的过程。
三、建立多元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的评价是学生感受学习成功,体验学习快乐的有效平台,我们知道,思想品德教育实际是育心的教育,如果一个人心得很糟,是不可能得到“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的。而采取激励式的评价,就能很多地在促进学生人心振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传统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采用终结性评价,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的评价,必须改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实施多元化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习内驱力,增强学习自信心的。例如,在教学《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中第二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时,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自我评价“环保”的认知、行为:①能否自觉做到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②看到污染环境的现象能否去主动上前进行劝阻?③能否主动向他人宣传环保知识,积极参加有关的公益活动?④能否主动向学校、老师提出搞好校园的环境,如学生食堂卫生、宿舍卫生等建设性的解决意见?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过程的全面参与,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与提升道德认知相结合的过程。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把这种思想化为实践能力,很好去地践行环保行动。
总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我们把“引导学生经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逐步提高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变为课堂教学的生动实践。只要我们坚持搭建平台进行引导,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海梅,论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5年。
[2]李芳,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法[J].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04期
[3]叶绮华,浅论思品课教学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J].知识经济,2015年.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主动参与 道德践行能力 引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为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切实有效地获得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冲突情境,诱导学生主动参与
创设认知冲突情境的目的就是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引发学生已有观念与现实实际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求知欲,引发探究兴趣和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教学中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设置一些具有似是而非的冲突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道德认知、判断中去,主动参与实践,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发展道德认知水平。例如,在教学《诚信做人到永远》一课中“诚信是金”这一主题时,我们可播放“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的视频(“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在画面与解说的双重刺激下,诚信臻善美的故事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紧接着,我们可提出问题:(1)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感受他们兄弟的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2)你理解这种品质的含义是什么?(3)这种品质对个人来说为什么至关重要?(4)如果不讲诚信会有什么后果?这样,让学生置于特定的问题情境之中,扣紧心弦,吸引注意,激活思维。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诚信是一个人立世存身的根本,是一个人道德思想与道德行为的体现,从而培养了学生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和诚信习惯。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标明确提出:“人的思想品德是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指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则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追求。我们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把生活中涉及到是非观念和思潮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教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的学习意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在教学《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一课中“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主题时,我们可让学生联系实际,讲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挫折,以及当时的心理感受,来加深学生对挫折含义的理解。由于事例取自学生生活实际,因此,学生感到非常亲切,在情感上达到了共鸣。然后我让学生谈谈如何消除在经受挫折时所产生的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心理反应,引导他们找到学会面对挫折采取的正确态度和解决遇到挫折时的对策。这样,课堂教学便成为学生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成为创造和体验生活的过程,成为激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在挫折中不断前行的过程。
三、建立多元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的评价是学生感受学习成功,体验学习快乐的有效平台,我们知道,思想品德教育实际是育心的教育,如果一个人心得很糟,是不可能得到“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的。而采取激励式的评价,就能很多地在促进学生人心振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传统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采用终结性评价,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的评价,必须改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实施多元化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习内驱力,增强学习自信心的。例如,在教学《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中第二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时,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自我评价“环保”的认知、行为:①能否自觉做到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②看到污染环境的现象能否去主动上前进行劝阻?③能否主动向他人宣传环保知识,积极参加有关的公益活动?④能否主动向学校、老师提出搞好校园的环境,如学生食堂卫生、宿舍卫生等建设性的解决意见?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过程的全面参与,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与提升道德认知相结合的过程。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把这种思想化为实践能力,很好去地践行环保行动。
总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我们把“引导学生经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逐步提高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变为课堂教学的生动实践。只要我们坚持搭建平台进行引导,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海梅,论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5年。
[2]李芳,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法[J].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04期
[3]叶绮华,浅论思品课教学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J].知识经济,2015年.
- 【发布时间】2016/11/4 12:01:14
- 【点击频次】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