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让爱在责任中穿行

 

【作者】 张丽芳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密切,是学生的心灵导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可能会有一两个记忆特别深刻的班主任老师,在自己从朦胧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他们的教诲。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要全身心地投人,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关爱每一位学生。
        关键词:  精神世界   心灵引导者    关注学生    理想志向
        有人说,老师可以当警察,因为经常在班里破案;老师可以当主持人,因为整天为公开课想游戏和花招;老师可以当演员,因为一会态度和蔼一会暴跳如雷; 老师可以当作家,因为整天写计划和论文;教师可以当会计,整天为学校收这个费那个费。我想说,我更想做一名传播爱的使者,做一名学生心灵的引导者。
        教育作为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的特殊活动,必须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和发展。学校教育应该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失衡、幸福感匮乏、动机错位、信仰缺失等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
        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的想法,知道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困惑,感受他们的情感,注意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整体性,才能更好的对学生施以教育。
        我们班有个女同学,看上去很文静,从不惹麻烦,学习成绩一般,是很容易让人遗忘的学生。有段时间因她反常的表现,我打电话与其父母沟通,却让我了解到了关于孩子的更多的信息。母亲告诉我,孩子在家很少说话,只要与她谈学习,不出三两句就一言不发进入自己的屋子,锁上门。周末也不出去,家庭聚会也不参加。母亲还告诉我,她还有一位姑娘,在上大学,初中时学习很不错,没让她操这么多心,让我多与孩子沟通沟通。此后,我便开始了与这姑娘多次的交流。一开始是家常式谈话,问她的家庭成员以及各是什么样的人。她开始回答她的家庭成员都是什么样的人,给我的信息是他们关系很不错,与家长的话有些不一样。想到她的作业完成的不是很好,我又谈到学习,了解她晚上、周末都干些什么,她谈到一点是读书,我问读什么书,她说是学习的,我问具体名字,孩子沉默了一会,然后才说了一本书名。我有点怀疑她说的话,但我什么都没说。我给家长打电话,了解孩子晚上的情况。家长告诉我,孩子晚上自己在屋里,不让家长进去,不是很清楚。我告诉家长,观察一下孩子读的什么书。家长很配合,白天利用打扫卫生的机会进入孩子屋里,没发现异常。我又问到手机、电脑等,家长很肯定的告诉我,都给她关了,没有。根据以往的经验,我判断就是孩子在读与学习无关的书。于是,趁着学生上体育课时,我翻看了这位姑娘的书桌。果不出乎我的意料,孩子的书桌里有一本现在中学生很流行的言情小说,用书皮包的整整齐齐。看完后,我放回原处,与家长交流了这个信息。家长也在坚持不懈中找到了证据,孩子房间里整整一盒抽纸,除了上面两张是干净的,其余全是写满了字。内容无非是抄的小说及发表自己的感概。我找了个机会跟孩子交流,我跟孩子说,这种书都是让人消磨时间的,容易让人沉浸在虚幻里,丧失进取心。同时,我给孩子推荐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关于北大两个双胞胎姑娘是如何成为学霸的,另一篇是关于广东佛山一所高中一个男孩的学习经过。过后,我与这位姑娘交流了看法,谈到了理想,同时询问她的理想。孩子这时告诉了我她真实的想法,她说,她的姐姐很优秀,妈妈经常拿她与姐姐比较。她曾经努力过,但在父母眼里,姐姐永远是优秀的。长期下来,她也认为自己是很笨的,无论如何努力,都超不过姐姐,自卑感越来越重,对家长的唠叨也越来越反感,随之,连家庭聚会也不愿参加,不愿与人交流,怕亲戚问她的学习。
她在日记中跟我说到,老师,我就这样了,我怎么努力都是没有的。我觉得目前挺好的,什么理想、志向我都不考虑了,就这样过下去吧。她的自卑、消极让我不安,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应该是充满斗志、朝气蓬勃的,怎能如此老态龙钟、无所事事呢。
        她的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作为一名教师,学生最亲密的引路者,我该以怎样的教育嗅觉,去关注去爱护学生一个个独特的个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引导、教育学生形成健全的心智,良好的品性? 这个孩子的事情也一再让我提醒自己:让关注的眼神再温柔些,让窝心的语言再温暖些,让智慧的爱再些多,让教育的眼光再放长远些。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更注重了细节问题,加强了与家长的联系。我们的很多家长,只是重视孩子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无视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和个性,不管孩子的天赋和兴趣爱好,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既定要求和模式,专制地为孩子设计好人生轨迹,或者把自己的遗憾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上走,去强行培养和塑造孩子。一些家长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自尊心,动不动就对其加以训斥,更甚者采取棍棒教育。这使孩子的心灵及身体受到摧残,抹杀了孩子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在这种专制体罚下长大的孩子,就容易形成胆小、忧虑、孤僻的性格,有的则产生逆反心理,偏激、固执,甚至进行对抗。
        针对家长的想法、心理,作为班主任,我首先帮助家长树立正确观念,积极向家长宣传现代教育理念,并使之入脑、入心,形成正确的亲子观、人才观、教育观、儿童观,使之成为家庭教育的行动指南。尤其是正确的人才观显得的更为重要。告诉家长不要互相攀比,一定要自己的孩子超过"对手",似乎这样自己才有面子。诚恳地劝他们用平常心对待孩子,赏识孩子的优点,只要孩子有进步,就要鼓励,没有必要总是和别的孩子盲目攀比,给孩子过重的心理负担。同时,还经常给家长提供好的阅读文章。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老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协作,共同给孩子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走上理想的彼岸架起一座桥梁。
        时刻牢记我们教育的责任,付出我们的爱,得到学生的认可,走进学生的内心,用我们的激情点燃学生的青春,用话语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跟着我们的步伐前行。
  • 【发布时间】2016/11/4 11:59:27
  • 【点击频次】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