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科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兴趣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落实这种理念,就必须激发作为学生学习动力的兴趣,使之成为学生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重要支撑。
关健词:小学科学 学习兴趣 培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到:“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小学科学作为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精神,发展科学素养的有效载体。我们不仅在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发展科学素养奠定兴趣支撑,使他们热爱科学,产生探究动力。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我要学”的动力,更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动力。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要创新教学策略,把激趣作为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下面,我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一、煽情法
兴趣和情感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致的,都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前者是动力,后者是保障,共同促使学生完成某种活动。我们知道,世界是发展的,人类是进化的,任何人都不可能终结真理,任何伟大的发现与创造都只能是某一时代科学发展的顶峰。后人一定比前人聪明,后来者一定会创造出比前人更加伟大辉煌的人类奇迹。为此,我们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让他们的自我意识有所觉醒,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历史地位,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世界,肩负起的光荣历史使命。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看成是手握真理的天使或高高在上的先生,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愚蠢无知的傻子或幼稚无知的小毛孩。应该经常性地对学生讲这样的话:“世界虽然美好,但却充满着矛盾,还有很多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你们来不断创新、创造,更好地运用我们所学的科学知识来服务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这当中,充满了激励,激发着学生奋进的情感,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因为煽情也是一种激趣。
二、激励法
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英国教育家斯宾基也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用激励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是一种良好的策略,可有效地激发他们自信心。教师要时常用给学生打气、给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的办法来鼓励和诱导学生,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时代的主人、国家的栋梁,建设美好未来的重任寄托在他们的身上。要因势利导地赞美学生,表扬学生的优点,比如说,“XX,我看你对科学课很感兴趣,将来一定能成为大科学家的或工程师的”,“XX,我看你对生物课很感兴趣,将来就当个医学家或生物学家吧”,“XX,你的回答很深刻,很有见地”,“XX,你很善于联想,这可是一种难得的天赋哩”等等这样的语言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提高人生自信、树立学习信心。
三、故事法
我们知道,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我们要尽量多用故事化、形象化、情节化的事例和语言来教育、诱导和激励学生。比如,上卵生孵化一节的时候,可以给他们讲一讲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光着屁股坐在鸡蛋上孵化小鸡的故事,让他们在惊奇与惊喜的氛围中来认识卵生与孵化的本质意义,认识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热爱科学、爱好亲自动手做科学试验的故事。在讲金属的特性时,先要给学生讲一讲历史上金属的发现和使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重大意义。要让学生亲眼看一看铜、铁、铝、锡这几种金属材料,让他们亲手摸一摸,敲一敲,感觉一下金属材料与其它材料有什么不同之处。在上杠杆与斜面课的时候,不妨把学生带到外面,让他们亲自用杠子撬一撬重物,用绳子在斜面上拉一拉重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科学实验的目的,加深科学实验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亲自动手的能力。现在的儿童玩具很多,科技含量很高,在课处活动时要组织学生拆卸和组装玩具,在拆卸和组装玩具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要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科教、科幻片,介绍和推荐一些有意义的科教、科幻影视片让他们回家去看。与此同时,要给学生多讲一些有关科学史和大科学家、大发明家的故事,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热爱科学、爱好科学发明的情趣。
四、情境法
情境是新课改推进过程中获得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集趣味性和煽情性于一体,能很好地帮助教师创建高效课堂。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好的情境引入,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欲,使其兴致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如教学《动物的食物》一课,我们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课件显示出动物园里又来了一批小动物,小兔子,大灰狼……等,这些新动物来了,可是饲养员却发愁了,因为他不知道该给这些动物吃什么?同学们,你们能帮饲养员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情境一出现,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课主题,归纳出了动物食谱的特点:肉食性,植食性,杂食性,进而根据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杂食动物,课进行的很顺利,老师只是稍加点拨,学生就带着学习动力主动地进入学习的主体活动当中。所以,好的情景引入,不止是一个教学的开始,更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其他任何学科都显得重要,这是乐于科学,忘我探究是重要前提。因此,作为奠基教育的小学科学,我们必须要创新教学策略,加大激趣培养力度,让学生具有强烈的科学之兴趣。
参考文献:
[1]陆惠,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兴趣之我见[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年。
[2]李秀慧,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
[3]顾平志,小学科学课教学探讨[J].教育科学,2014年。
关健词:小学科学 学习兴趣 培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到:“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小学科学作为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精神,发展科学素养的有效载体。我们不仅在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发展科学素养奠定兴趣支撑,使他们热爱科学,产生探究动力。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我要学”的动力,更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动力。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要创新教学策略,把激趣作为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下面,我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一、煽情法
兴趣和情感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致的,都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前者是动力,后者是保障,共同促使学生完成某种活动。我们知道,世界是发展的,人类是进化的,任何人都不可能终结真理,任何伟大的发现与创造都只能是某一时代科学发展的顶峰。后人一定比前人聪明,后来者一定会创造出比前人更加伟大辉煌的人类奇迹。为此,我们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让他们的自我意识有所觉醒,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历史地位,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世界,肩负起的光荣历史使命。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看成是手握真理的天使或高高在上的先生,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愚蠢无知的傻子或幼稚无知的小毛孩。应该经常性地对学生讲这样的话:“世界虽然美好,但却充满着矛盾,还有很多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你们来不断创新、创造,更好地运用我们所学的科学知识来服务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这当中,充满了激励,激发着学生奋进的情感,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因为煽情也是一种激趣。
二、激励法
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英国教育家斯宾基也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用激励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是一种良好的策略,可有效地激发他们自信心。教师要时常用给学生打气、给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的办法来鼓励和诱导学生,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时代的主人、国家的栋梁,建设美好未来的重任寄托在他们的身上。要因势利导地赞美学生,表扬学生的优点,比如说,“XX,我看你对科学课很感兴趣,将来一定能成为大科学家的或工程师的”,“XX,我看你对生物课很感兴趣,将来就当个医学家或生物学家吧”,“XX,你的回答很深刻,很有见地”,“XX,你很善于联想,这可是一种难得的天赋哩”等等这样的语言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提高人生自信、树立学习信心。
三、故事法
我们知道,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我们要尽量多用故事化、形象化、情节化的事例和语言来教育、诱导和激励学生。比如,上卵生孵化一节的时候,可以给他们讲一讲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光着屁股坐在鸡蛋上孵化小鸡的故事,让他们在惊奇与惊喜的氛围中来认识卵生与孵化的本质意义,认识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热爱科学、爱好亲自动手做科学试验的故事。在讲金属的特性时,先要给学生讲一讲历史上金属的发现和使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重大意义。要让学生亲眼看一看铜、铁、铝、锡这几种金属材料,让他们亲手摸一摸,敲一敲,感觉一下金属材料与其它材料有什么不同之处。在上杠杆与斜面课的时候,不妨把学生带到外面,让他们亲自用杠子撬一撬重物,用绳子在斜面上拉一拉重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科学实验的目的,加深科学实验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亲自动手的能力。现在的儿童玩具很多,科技含量很高,在课处活动时要组织学生拆卸和组装玩具,在拆卸和组装玩具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要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科教、科幻片,介绍和推荐一些有意义的科教、科幻影视片让他们回家去看。与此同时,要给学生多讲一些有关科学史和大科学家、大发明家的故事,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热爱科学、爱好科学发明的情趣。
四、情境法
情境是新课改推进过程中获得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集趣味性和煽情性于一体,能很好地帮助教师创建高效课堂。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好的情境引入,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欲,使其兴致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如教学《动物的食物》一课,我们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课件显示出动物园里又来了一批小动物,小兔子,大灰狼……等,这些新动物来了,可是饲养员却发愁了,因为他不知道该给这些动物吃什么?同学们,你们能帮饲养员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情境一出现,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课主题,归纳出了动物食谱的特点:肉食性,植食性,杂食性,进而根据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杂食动物,课进行的很顺利,老师只是稍加点拨,学生就带着学习动力主动地进入学习的主体活动当中。所以,好的情景引入,不止是一个教学的开始,更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其他任何学科都显得重要,这是乐于科学,忘我探究是重要前提。因此,作为奠基教育的小学科学,我们必须要创新教学策略,加大激趣培养力度,让学生具有强烈的科学之兴趣。
参考文献:
[1]陆惠,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兴趣之我见[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年。
[2]李秀慧,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
[3]顾平志,小学科学课教学探讨[J].教育科学,2014年。
- 【发布时间】2016/11/4 11:41:55
- 【点击频次】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