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培养孩子在小学阶段自学数学的能力

 

【作者】 杨正根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官渡九年一貫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新课程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因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以几何级数激增,这些知识仅靠老师的传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靠自学进行必要的补充。
  关键词:培养兴趣;放手自学;学法指导;思维能力
  如果一个人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就可以扩大知识面,并增强自身的技能,对未来的继续学习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多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从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一、培养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的自学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采用讲故事、做游戏、开展竞赛以及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等把孩子们吸引到有趣、生动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其次,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增强学习兴趣。平时鼓励学生自学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谈谈收获,谈得好的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教师不教也能自学,谈得不够好的,教师给予适度的启发、引导或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使学生感到再难的知识,在老师或学生的帮助下也能学会,从而尝到学习的滋味,增强了自信心,使他们“爱自学”。
  二、放手自学是基础
  首先要培养学生有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教师可分为先“扶”后“放”两个阶段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扶”即教师先拟好预习提纲,学生按提纲进行预习。如教学“圆柱体的认识”,预习提纲为:(1)圆柱体有哪些特征?(2)生活中有哪些是圆柱体?(3)什么是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4)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长和宽与底面周长和高有什么关系?(5)制作一个圆柱体。(6)找出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后,就放手让学生预习,要求学生自拟预习提纲,做预习笔记(记疑难问题和个人见解)。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自学。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师以教具、学具、操作活动为载体,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探索新知,学习新知,也学会学习。当然,放手学习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给予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有序地“看”,正确地“动”,规范地“讲”,科学地“想”。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鼓励学生通过自带学具进行实验,学生开始操作,可有的同学没注意“等底等高”就动手,结果当然不成功,这时教师一定要引导他们注意这个条件,学生做完实验后,再引导他们归纳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由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因此,不仅对圆锥的体积认识深刻,而且也促进了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学法指导是关键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教学要着眼于长远目标,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获得自学能力,提高学习质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阅读的方法。在指导阅读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提纲式”和“点画式”两种方法,提纲式即让学生利用教师拟定或自拟的自学提纲阅读教材,这样知道了阅读顺序,懂得了思考路线,逐步就会搞清应怎样去读数学书。点画式就是在阅读时边看书边动笔,把重点知识、关键句、词、解题方法或不懂的地方用圈点画线、批语等形式画出来,以便讨论时交流。这样的阅读具有强化分析与理解、消化与吸收的效果。
  2、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有顺序、抓重点、常比较等,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后,引导学生先观察实物的整体,再着重观察点、线、面的特征,并比较长方体正方体的异同点。
  3、操作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电教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操作中要指导操作过程,明确程序,还要求把它与观察、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列好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含义。
  4、质疑问难的方法。质疑问难首先要让学生有疑可问,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寻找问题:(1)知识的来源(即新旧知识的关系)。(2)解决方法(为什么这样解决)。(3)知识的归类。(4)知识的运用等。其次要引导学生释疑,通过阅读、做题等,想一想其中的道理,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5、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通过联系旧知、动手操作、实践调查、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方法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四、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核心
  学习是一个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知识进行筛选、鉴别、联想、深化……,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教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类推、抽角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有条理、灵活地思考问题,自己品味,自己感悟,形成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教师还要积极地创设独立思考的教学情景,引导从纵向、横向、逆向等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渠道,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可逆性和创造性。学生具备了有序的、新颖的、灵活的思维能力,其自学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当然,自学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的过程,所以师生都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特别是教师,应大胆放手,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自学的机会,帮助他们摆脱依赖思想,增强独立意识,逐步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使他们真天成为学会自学的人。
  • 【发布时间】2016/11/4 11:40:07
  • 【点击频次】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