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创新教学之目的

 

【作者】 闫惠源

【机构】 新疆阜康市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化学在高中教育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提高他们实践操作的能力。”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中教师必须注重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思想,充分培养与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领悟,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创新教学目的的实现,重点是教学如何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如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创新教学;目标
  要真正搞好基础知识技能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在教学中,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课堂,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真正的去按自己的意志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化学创新教学的能力发展目标及其实现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创新教学所要求的能力,不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的能力,而是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和改组能力,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能力。这些能力主要通过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得到发展。新课程标准把 “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也决不仅仅是对科学方法的观摩或模仿,而且是对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强调解决问题、搜集和查验资料、提出假设、用实验验证假设能力的培养,是更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现代教学的最早实验者杜威把实验科学的方法引进教学,要求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以实验验证假说,最后评价整个过程。也就是说,把学生看作如同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者和发现者,以主动、负责的精神完成有目的的、不断改进经验的解决问题过程。为了发展对知识的寻根究底能力,必须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研究,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或演示实验,因为这样不仅可使知识更易信服和理解,而且这种高度集中的思维活动和操作活动本身,以及成功后的喜悦,都会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在文本、教师、学生的互相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思路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化学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创新教学能力发展目标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应该改变传统教学间接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模式,改变对学生直接经验活动重视不够的现象。目前,学生实验基本上是作为一种技能来传授的,没有独立实验的要求,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很大。为此,必须改革旧的教育观念,使主动探究和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取得应有的地位。学生能力发展的根本因素不是知识,甚至也不是知识吸收过程中所需的技能,而是处理改组知识材料活动中形成的学、识、才三者的综合能力。我们要使学生习惯于主动探究发现的学习,习惯于多方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习惯于个人成果与群体经验的分享、比较,从而发展起正确处理信息并对之进行整理和改组的能力,发展起多元化、批判性的理论思维能力,发展起综合地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在传统教学中不可能发展的。
  二、化学创新教学的教育性目标及其实现
  教育的目的决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教育的任务是塑造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教育性目标。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化学认识活动来达到能力的增长和知识、观点的更新。观察、实验的方法不仅是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途径,而且是培养学生从事主动的研讨活动,培养科学、积极人生观的一个方面。它不仅强调尊重事实,遵循客观规律的客观态度,而且要求具有对事物本质的探求态度,具有初步的科学道德,重视科学方法对人格形成的潜移默化作用,认为在科学的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中,不仅得到了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而且要养成科学思维的方式和习惯,培养起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不固步自封的科学态度,促进民主、开放、不断进取的个性成长。
  在我国现行的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也规定了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中贯彻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但是完全没有给出这方面的具体做法,教学的操作性不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有一节专门给出了这方面的详细而具体的要求。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把科学素养的教育放在首位,包括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实践能力。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化学教学应着眼广阔的自然、社会背景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灵魂,是在科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在教学实践中,从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入手,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的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 【发布时间】2016/11/4 11:38:45
  • 【点击频次】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