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作者】 蒋 静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赛马镇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素养,发展创新能力。不过,这需要教师创建探究性学习平台,授予学生探究方法和动力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探究性学习  实施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其实质上既是一种学的方法,也是一种教的理念。因为教要服务于学,为学生搭建平台,为学授予方法。所以,致力于探究性学习的教,我们也习惯于叫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或方法,大量运用于语文课堂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素养,发展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把此运用到奠基语文的教学中去。
  一、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强劲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必须以兴趣作为基础。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在探究性学习中也是如此。学生一旦对探究活动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进入积极的、最活跃的语文思维状态,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也会得到张扬。因此,在探究性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语文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动手学习的兴趣。我们知道,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大多从新课导入便已开始了,设计一个好的课题导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设置一定的悬念,循循善诱,将学生引入你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
  二、创设恰当地探究环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说过:“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与此相似,要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我们就要创设恰当的探究环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来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如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我首先播放了一段赤壁大战的录像,在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时,突然定格画面,打出两行字幕:“兵力:曹军八十万人,东吴三万人”“结果:曹军丢盔弃甲,东吴大获全胜”。然后出现一个大“?”,真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问题如潮,围绕“曹操有八十万大军怎么会被东吴三万人马杀得丢盔弃甲呢?”这个大问题,从战时背景、战争双方将领、战斗策略运用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小问题,为实施探究学习确定了明确的目标。
  三、科学设计探究问题
  光有探究的学习环境还不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寻找、发现哪些问题值得探究。每篇课文有些句或段概括性强,蕴涵丰富的思想内容,与全文有密切的联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这些关键句、段引导学生探究,能“触一发而动全身”。比如《倔强的小红军》一课,当学到课文结尾:陈庚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庚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这个关键句时,教师点拨“请同学们试着根据句子提出几个问题”?学生分别提出:“陈庚为什么要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为什么说自己对不起小兄弟?”等问题。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才有了问题进行探究,体现了他们主动求知的强烈意愿。
  四、教给学生探究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我们应教给学生具体方法,让他们在学习面前才不致于盲从,不敢下手。
  (一)由此及彼,逐步拓展。探究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事物间关系进行由此及彼的关联、引申,以找到更利于理解的衔接点。例如学生在学习汉字的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形声字的特点,在学生基本了解形声字的特点之后,让学生大胆地加以趣味想象,使大多数汉字的音、形、义关系重新生动、有趣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带着愉快新奇的心情去探究、发现汉字构成原因。
  (二)合理猜想,丰富想象。教师在教学生给汉字组词时,最忌讳的是“死记词”。教师要利用汉字是形声字占主导地位的特征,教会学生分析汉字产生的原因,掌握形旁和声旁的关系,从而达到了解字义,正确运用汉字的目的。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识字5》,就是教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一篇范文。学生在学习了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说说,还有些什么字可以编成和课文一样的儿歌。学生通过编儿歌,不但巩固了汉字的音、形、义,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留有空间,讨论交流。讨论交流是探究学习中,在自主探究学习行为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要留有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中的所获和所惑进行共享式交流。在这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留给、留足学生说话、讨论的时间,而且要正确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所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画家乡》时,我们可设计两个探究问题和一个辩论问题。一是课文中的孩子们为什么分别叫“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分别代表了大海、山区、平原、草原、城市);二是孩子们所画的自己的家乡有何特点;辩论的问题是:选出两个学生分别代表“山山”和“青青”辩论谁的家乡好,你的家乡哪些地方不如我的家乡。
  总之,新课标为语文学习指明了方向,新的课程环境为语文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引起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化。探究性教学是发掘学生潜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作为我们奠基教育的教师,必须要把新课标的理念化为行动,把新课标的要求付诸实践,成于事实,让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威威,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
  [2]耿丹,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J].科技资讯,2015年。
  [3]卢江福,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考试周刊,2014年。
  • 【发布时间】2016/11/4 11:30:01
  • 【点击频次】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