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中考数学复习效率

 

【作者】 唐 彬

【机构】 四川省宜宾县横江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中考备战,时间短、任务重,如何在短时间内组织有效的复习,是每位初三任课教师必须思考和面临的问题。中考命题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而更加新颖、更加科学、更加成熟。在复习时,我们要注意研究中考的发展趋势,以教材为本,学生为本,研读《课标》和《考标》,研究学生的学情和心理状况,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夯实基础,注重能力培养,关注每一个学生,科学把握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系统,领会新课改的理念,提高效率,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能胸有成竹去面对中考。
  关键词:复习  计划  基础  重点  训练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怎样才能把握复习重点,提高复习效率,争取中考数学取得优异成绩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避免复习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中考的数学复习最好是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基础知识系统复习。
  1、复习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复习要立足于课本,从教科书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尽管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本问题。许多试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所以在复习的第一阶段,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科书为蓝本进行基础知识复习。
  2、教师要通过典型的例、习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例、习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达方式等。
  3、要定期检测,及时反馈。练习要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不能盲目的加大练习量。要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线结合,交织成知识网,注重与现实的联系,以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专题复习”可按照中考题型分为“填空、选择专题”、“规律性专题”、“探索性专题”、“阅读材料专题”、“开放性专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应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①实际应用型问题;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⑥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个侧面去展开,并将近几年中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真正把握其命题方向和规律,然后制定应试对策。初步形成应试技巧,为下一步的“强化训练”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注重“双基”,夯实基础
  数学中考题中,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的前几道题重点考查的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些题目就是课本原题或课本改编题。因此,在平时让学生多做一些低、中档但新颖的题目。对于重点考查的内容作重点的复习,对于淡化的内容千万不要加深难度,对于删掉的内容和一些技巧性较强的内容一定要敢于舍弃。多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把既能体现本单元重点的知识点,又是各省市考题共性的考题精选出来进行分析、讲练。多研究新课程、新课标,对于新课程中具有新情境、新信息的题目拿过来让学生进行练习。对于精选出来的习题要进行认真的编辑和整理,最好以题组的形式出现。要“基本概念习题化,习题处理题组化,题组处理自主化,重点问题重复化,能力问题多样化”等。
  三、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 
  多年来,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直线型”、“圆”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所以在最后这几十天中,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在2000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应用题量普遍增加,而应用题也不仅限于“列方程解应用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等成为中考的热点内容。同时,近几年的应用题还十分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所以要适当加强各类应用题的训练。另外,“猜想”、“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类型大部分源于课本,不难,但题型新,所以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要适当练一点,以便熟悉、掌握这类题的解题思路。
  四、加强对应用性、探索性问题的训练
  初中数学的大部分知识中都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背景内容,近几年增加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考题是中考数学试题新的特点之一,体现了数学试题要考查考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应用题主要是行程问题、 工程问题、百分率问题、浓度问题等,问题背景较理想化、陈旧化.新型的应用性问题主要是利率、利息 、 商品 销售、利润、人口增长率、环境保护、建筑加工、运输决策、合理规划等,问题背景较复杂且富有时代气息,这样,有利于考查学生分析、整理实际问题,从纷繁的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进行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
  复习中还应注意加强探索性问题的求解训练,要注意对一些典型例题、习题进行改编,或将题中的某些条件加以限制,可研究其逆命题,或探索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等,将其改编为探索性问题求解,加强归纳、猜想能力的训练。探索性问题的最大特征是条件或结论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有待于探求,给考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创新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探索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成为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有探求条件、结论、存在、规律、命题变换等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条件探索型、结论探索型、存在探索型.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复习,一定会有收获的。
  • 【发布时间】2016/11/4 11:27:50
  • 【点击频次】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