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反思

 

【作者】 赵贵成

【机构】 新疆巴州二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化学本身就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化学也是一门充满着神秘感的学科,尤其是新教材中的很多实验都是开放性的,教材中并没有直接给出实验结果。深刻地感觉到要想更好地将新教材中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传统的、单一的讲授法已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如果教师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的形式,将实验结果告知学生,学生即使表面上表示赞同,但内心还是存在很多疑惑,为什么就是这个结果,而不是另外一个结果呢?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呢?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又是一个极富想象力、具有一定判断力的阶段,这样告知的结果不会得到他们的认同。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实验法、演示法、观察法、分析法及归纳总结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才能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化学的奥妙,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每个学生都是复杂多元的个体,每个教师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也扮演着多重角色。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如人意之处:其一,是不清楚自己应扮演什么角色,其二,教师引导者的身份不到位,其三,是教师没有扮演好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课堂中大多有分小组讨论的环节,教师布置好讨论的内容之后自己在一旁“袖手旁观”,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这些都表明教师在新课改中自己的角色还没有演变到位,那么要适应新的形势,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转换自身的角色,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课改。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反思 
  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如,在讲必修一《硫酸》时,讲到浓硫酸有一种重要的特性——吸水性,书上没有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要求学生设计既安全又能说明浓硫酸吸水性的实验。经过学生的思考,得出了许多可行的实验方案。如:在一只小试管里加入 5ml 饱和氯化钠溶液,在该溶液里加入 2ml 浓硫酸,立即析出氯化钠白色晶体。因此,在安全范围内大胆让学生自我设计、进行实验,自行探索,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会有惊奇的发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创新。“创新教育”是当前中国教育全面变革的主旋律,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与艺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水平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进程,并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4.建立一个学生喜欢学习的学习场所。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发扬民主,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获得心理安全。其次,教师还必须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开放,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
  5.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不在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重要一环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总结归纳,这能使学生在点多、面广的化学学习中自己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如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法总结规律,把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发散开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发布时间】2016/11/4 11:26:11
  • 【点击频次】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