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阅读教学需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良好的读书方法是学生获得快速理解的重要保证。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常用平台,理所当然要不断授与学生读方法。因此,精读、略读、跳读、细读、推读等都是实践中我们英语阅读可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读书方法 教给
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不厌百回读。是的,但实践中,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让学生反复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达到对课文理解的目的,就必须教给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因为良好的读书方法是学生获得快速理解的重要保证。我们知道,培养读书方法的常用平台是阅读教学,在阅读中就需要学生多种方法的读。读书目的不同,其策略也应各异。因此,需要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就很多了。本文就针对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到的读书方法谈谈授予心得。
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实践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通过一系列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技能,提高其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新课标明确规定:初中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为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综观历年的考试题型,阅读理解都是重头戏,在各级各类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读书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常见的读书方法有很多,分类标准不一样,得的结果也不相同。
精读:精读是理解内容的最好方式,也是英语教学中运用得最多的方法,我们常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那就是精读行为。实践中的精读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出声的朗读,二是不出声的默读。在朗读中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发展语感,积累词汇,还能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内化情感。不管朗读什么篇、段,都要全身心地投入,要在认真领会、准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后,诉诸于声,那么声音发出时负载的思想内容、情感符号,会比文本自身原生态的意、志、情更为丰富。因为朗读能使课文语言内化而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在说写时,自然而然地“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而默读,更是聚精会神地读,速度又较朗读快,但对于初中阶段英语学习,学生阅读能力还不强的情况下,默读相对较少,但实践中我们也培养,让学生同样要带着问题读书。
略读: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作准备。寻找主题句, 获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题。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的信息。
跳读: 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信息,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细读: 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推读: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 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但是若遇到了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概读: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读、以归纳出要点, 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读还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提问式、谈话式、讨论式教学法,将课堂教学引向激发——创造性模式。阅读文章时,对所学文章要点,教师提出要求,学生阅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抓住全文的主旨 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回答。在听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弄清学生的薄弱环节。这样阅读时,就能有的放矢,既不浪费时间,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阅读能力和口语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阅读前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预测性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和讨论,激活学生大脑中相关的知识网络,使他们处于主动认知状态,从而产生阅读的愿望和心理准备。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适量的课外补充是必需。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读书技巧,并结合课内外的阅读训练实践,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自我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倩,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方法及其效果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2]时俊卿,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策略[J].成才之路,2007年。
[3]王永梅,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英语教师,2016年。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读书方法 教给
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不厌百回读。是的,但实践中,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让学生反复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达到对课文理解的目的,就必须教给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因为良好的读书方法是学生获得快速理解的重要保证。我们知道,培养读书方法的常用平台是阅读教学,在阅读中就需要学生多种方法的读。读书目的不同,其策略也应各异。因此,需要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就很多了。本文就针对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到的读书方法谈谈授予心得。
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实践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通过一系列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技能,提高其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新课标明确规定:初中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为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综观历年的考试题型,阅读理解都是重头戏,在各级各类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读书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常见的读书方法有很多,分类标准不一样,得的结果也不相同。
精读:精读是理解内容的最好方式,也是英语教学中运用得最多的方法,我们常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那就是精读行为。实践中的精读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出声的朗读,二是不出声的默读。在朗读中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发展语感,积累词汇,还能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内化情感。不管朗读什么篇、段,都要全身心地投入,要在认真领会、准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后,诉诸于声,那么声音发出时负载的思想内容、情感符号,会比文本自身原生态的意、志、情更为丰富。因为朗读能使课文语言内化而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在说写时,自然而然地“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而默读,更是聚精会神地读,速度又较朗读快,但对于初中阶段英语学习,学生阅读能力还不强的情况下,默读相对较少,但实践中我们也培养,让学生同样要带着问题读书。
略读: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作准备。寻找主题句, 获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题。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的信息。
跳读: 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信息,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细读: 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推读: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 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但是若遇到了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概读: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读、以归纳出要点, 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读还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提问式、谈话式、讨论式教学法,将课堂教学引向激发——创造性模式。阅读文章时,对所学文章要点,教师提出要求,学生阅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抓住全文的主旨 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回答。在听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弄清学生的薄弱环节。这样阅读时,就能有的放矢,既不浪费时间,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阅读能力和口语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阅读前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预测性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和讨论,激活学生大脑中相关的知识网络,使他们处于主动认知状态,从而产生阅读的愿望和心理准备。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适量的课外补充是必需。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读书技巧,并结合课内外的阅读训练实践,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自我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倩,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方法及其效果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2]时俊卿,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策略[J].成才之路,2007年。
[3]王永梅,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英语教师,2016年。
- 【发布时间】2016/11/4 11:25:07
- 【点击频次】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