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谈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 ;
【正文】课堂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师的有效管理,还取决于教师集体教研的有效性。
1、有效备课、设计导学案是实现自主有效课堂的前提
本学期我校实行了领导班子蹲级包组制,从集体备课到听评课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分管领导负责,并有相应的工作日志。每周二下午为集体备课时间,各教研组研究一周的教学,然后实行二次备课。没有条条框框的各种限制,也没有呆板的统一模式,怎么备课有效果就怎么来,各学科组的教师根据学科的自身特点,商量备课方式。开始推行基于学科特色的自主有效备课研究。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个人与集体有机统一。模式可相同,特色可自创。不论是集体备课,还是个人二次备课,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参与,老师备课是否有效,学生说了算。
2、有效管理是实现自主有效课堂的关键
举例说明:一所新学校,百废待兴,作为一名校长要提前花大力气去研究设计学校文化以及各类科室的设置及管理人员,当这些岗位都设置好了后,整个学校就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一所老学校即使换了新校长,也是同样的道理,各口上的人员都按照原来的分工继续工作,那么工作就会开展得很正常。作为一个上课的老师,管理学生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谁上课谁就应该是一个组织者,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者,管理学生对于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一个老师管理五十人左右的班级,面面俱到不现实,而管理好八九位组长最有效,然后让组长管理好组员,让学生学会有效管理,那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这就是说的生生都是小组长。而在小组中,利用互帮互助的原则。学会了的同学帮助没学会的同学。孩子为了使自己的小组取得更好的成绩,想尽办法去帮助大号的同学。使得这一部分同学能够不被落下。这就是生生都是小老师。
3、专题研讨是实现自主有效课堂的催化剂
问题设计要精准、有效。我们教研活动体现在小问题的具体研究上,比如:关于抢让的问题,有的老师就提出了:抢,只有那些好学生抢怎么办?那些不爱发言、抢不上的学生怎么办?老师开始动脑筋思考问题了,教研就有效了,真正在搞教研了,经过研究老师们采取的措施:让好学生把发言的机会让给不经常发言的学生回答,小组内加分时采取好学生抢答加100分,4号差生抢答加400分的方式,来激励那些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把学生的学习态度要由“供应式”向“超市式”转变。有的老师提出这种围座式对学生的身体成长不利,老师们在点拨时,学生还要拧着身子听讲,那怎么办?老师们想出的办法是:老师说看黑板,学生说要转身,边说边转身,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自主有效课堂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最为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效益高的较少,有的只是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标准是什么?一是看学生的参与率是否达到了100%?二是否尽可能地向需要帮助的学生倾斜?三学生参与态度是否积极认真,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情感是否投入,板演是否整齐、正确,质量效果是否明显?四学生是否快乐学习?小组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型等几种类型。目前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后相互交流,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相互依存地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还太少。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仍然是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小组刚建时,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合作愿望,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兴趣衰减现象,甚至有些学生变得兴趣全无,应付了事,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与交流技能。
所谓好教师,必须是能让学生学进去并且学会的教师;所谓好课堂,也必须是让学生学进去并且学会的课堂。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专题研讨更能体现互助合作的、自主交流的课堂教学。学生通过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通过各种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逐渐形成了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整个班级充满向上的气氛、勃勃的生机。
1、有效备课、设计导学案是实现自主有效课堂的前提
本学期我校实行了领导班子蹲级包组制,从集体备课到听评课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分管领导负责,并有相应的工作日志。每周二下午为集体备课时间,各教研组研究一周的教学,然后实行二次备课。没有条条框框的各种限制,也没有呆板的统一模式,怎么备课有效果就怎么来,各学科组的教师根据学科的自身特点,商量备课方式。开始推行基于学科特色的自主有效备课研究。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个人与集体有机统一。模式可相同,特色可自创。不论是集体备课,还是个人二次备课,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参与,老师备课是否有效,学生说了算。
2、有效管理是实现自主有效课堂的关键
举例说明:一所新学校,百废待兴,作为一名校长要提前花大力气去研究设计学校文化以及各类科室的设置及管理人员,当这些岗位都设置好了后,整个学校就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一所老学校即使换了新校长,也是同样的道理,各口上的人员都按照原来的分工继续工作,那么工作就会开展得很正常。作为一个上课的老师,管理学生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谁上课谁就应该是一个组织者,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者,管理学生对于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一个老师管理五十人左右的班级,面面俱到不现实,而管理好八九位组长最有效,然后让组长管理好组员,让学生学会有效管理,那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这就是说的生生都是小组长。而在小组中,利用互帮互助的原则。学会了的同学帮助没学会的同学。孩子为了使自己的小组取得更好的成绩,想尽办法去帮助大号的同学。使得这一部分同学能够不被落下。这就是生生都是小老师。
3、专题研讨是实现自主有效课堂的催化剂
问题设计要精准、有效。我们教研活动体现在小问题的具体研究上,比如:关于抢让的问题,有的老师就提出了:抢,只有那些好学生抢怎么办?那些不爱发言、抢不上的学生怎么办?老师开始动脑筋思考问题了,教研就有效了,真正在搞教研了,经过研究老师们采取的措施:让好学生把发言的机会让给不经常发言的学生回答,小组内加分时采取好学生抢答加100分,4号差生抢答加400分的方式,来激励那些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把学生的学习态度要由“供应式”向“超市式”转变。有的老师提出这种围座式对学生的身体成长不利,老师们在点拨时,学生还要拧着身子听讲,那怎么办?老师们想出的办法是:老师说看黑板,学生说要转身,边说边转身,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自主有效课堂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最为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效益高的较少,有的只是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标准是什么?一是看学生的参与率是否达到了100%?二是否尽可能地向需要帮助的学生倾斜?三学生参与态度是否积极认真,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情感是否投入,板演是否整齐、正确,质量效果是否明显?四学生是否快乐学习?小组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型等几种类型。目前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后相互交流,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相互依存地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还太少。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仍然是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小组刚建时,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合作愿望,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兴趣衰减现象,甚至有些学生变得兴趣全无,应付了事,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与交流技能。
所谓好教师,必须是能让学生学进去并且学会的教师;所谓好课堂,也必须是让学生学进去并且学会的课堂。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专题研讨更能体现互助合作的、自主交流的课堂教学。学生通过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通过各种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逐渐形成了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整个班级充满向上的气氛、勃勃的生机。
- 【发布时间】2016/11/4 11:14:24
- 【点击频次】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