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乡土作文清香飘天涯——农村初中低年级学生作文教学浅谈
【关键词】 ;
【正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常常有多部分学生在谈到写作文时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感到头痛,苦思冥想,好像“茶壶里的饺子,有口倒不出”的感觉。要让学生写出优秀文章,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再说学生学语文最头痛的就是作文。农村的学生由于生活单调,轻视语言环境,阅读量少等诸多原因,在写作时也就更显得捉襟见肘之窘,好比老虎吃天。
然而,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新课标》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那么学生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用取之不尽的写作资源,去学会观察,学会开发。写作时自然就能做到“水到渠成”,下笔如有神了。
因此,我尝试性的开展了作文的实践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作文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一、 开展季节之游玩活动,在自然风光中活跃习作思维。
农村学生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幢幢的高楼大厦和密集的车流,常年与农田、山川、溪流、小鸟、野花等为伴,蓝天白云、落日晚霞、星闪蛙唱、绿水青山、村落炊烟、花草树木、风雨冰雪┉┉这些都能带给他们美的熏陶,并为他们描写优美的田园生活、环境保护的切身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在我们四川盆地一年四季分明,各个季节都有着不同的特征,春天到来时,田野是绿油油的海洋,路边的小草、野花、杨柳都能勾起学生许多联想和童趣。夏天来临时,抓住一些雨前景物或雨过天晴时一些景象特点来描述,让孩子们观察后获得美的享受,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乐趣。特别是,有一次我组织学生进行“春游踏青”,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感受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时,我只稍作点拨。学生自然会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观赏中的畅想之谈,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二、 培养作文之创新意识,在名篇佳作中求新求变。
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
在历年高考中,都会出现许多体裁新颖的作文。比如,有写寓言故事的,有写话剧的,有写书信体的,有写会议记录的,有写日记体的,有写文言小说的,有写新闻的,甚至别出心裁写就诊报告、寻物启事、数理化公式、说明书的,等等。形式的创新确实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千万篇作文中,如果有一篇体裁新颖的作文,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心情一爽。虽然我们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无法达到以上的层次,但是也不可忽略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和信心,相信一定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讲“鸟巢”、“水立方”,展示图片给他们看,让他们明白中国人一点也不缺乏创新精神,学习设计师们匠心独运的构思。学会举一反三,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三、 创设农村孩子的情感素材,培养个性写作。
现在的农村孩子家长大部分去外地打工,成了留守儿童,有的跟爷爷奶奶生活,有的给外爷、外婆生活,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诸多心理感想,这样可以开发学生情感篇写作,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和想法,让学生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写出心里话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写作。
1.“让我悄悄告诉你”。在许多留守学生心目中,他们喜欢的教师无异于自己的“半个家长”,他们愿意和自己认可的老师分享成长中的快乐,也期望老师能帮助自己拨开成长过程中的迷雾。我们通过作文的方式,有幸成为学生秘密的聆听者时,也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寓情于文。
2.“把秘密说给日记听”。很多时候,留守学生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安静的聆听者、一个沉默的秘密保守者,因此,我向我班学生介绍了自己小时侯常用的倾诉办法:把秘密说给日记听。当孩子悄悄地把心中的委屈、困惑或烦恼说给记录听后,往往如释重负,情绪得到了宣泄和调节。而作文水平也得到了随时的提高和锻炼。
四、 增强课外阅读,积累作文词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多读书,才能多吸收,多借鉴、多积累,多运用,从而促进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五、 体验民俗风情,挥洒乡情亲情
农村与城市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有着流传已久的乡土文化和丰富的风俗民情,还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像我所在的菜坝镇,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拜先祭祖、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在生活中获取材料, 激发情感,作文时也就会“文思泉涌”,释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心态意趣来了。学生在借助一定的情境,抓住节日的契机,丰富写作的题材时,更能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习作指导便迎刃而解。
作文教学中需要教师长期的,持久的耐心的引导,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想,多写,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独立活动为主,这样学生的作文能力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深信,农村生活处处皆文章!
新课标告诉我们:乡土的才是世界的,地球村会使学生的“原生态”作文成为世界百花园中的奇葩。相信这不会是遥远的梦想,而是已经显露的曙光——“宜宾山花香天涯,菜坝风情动万家。”
然而,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新课标》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那么学生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用取之不尽的写作资源,去学会观察,学会开发。写作时自然就能做到“水到渠成”,下笔如有神了。
因此,我尝试性的开展了作文的实践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作文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一、 开展季节之游玩活动,在自然风光中活跃习作思维。
农村学生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幢幢的高楼大厦和密集的车流,常年与农田、山川、溪流、小鸟、野花等为伴,蓝天白云、落日晚霞、星闪蛙唱、绿水青山、村落炊烟、花草树木、风雨冰雪┉┉这些都能带给他们美的熏陶,并为他们描写优美的田园生活、环境保护的切身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在我们四川盆地一年四季分明,各个季节都有着不同的特征,春天到来时,田野是绿油油的海洋,路边的小草、野花、杨柳都能勾起学生许多联想和童趣。夏天来临时,抓住一些雨前景物或雨过天晴时一些景象特点来描述,让孩子们观察后获得美的享受,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乐趣。特别是,有一次我组织学生进行“春游踏青”,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感受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时,我只稍作点拨。学生自然会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观赏中的畅想之谈,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二、 培养作文之创新意识,在名篇佳作中求新求变。
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
在历年高考中,都会出现许多体裁新颖的作文。比如,有写寓言故事的,有写话剧的,有写书信体的,有写会议记录的,有写日记体的,有写文言小说的,有写新闻的,甚至别出心裁写就诊报告、寻物启事、数理化公式、说明书的,等等。形式的创新确实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千万篇作文中,如果有一篇体裁新颖的作文,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心情一爽。虽然我们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无法达到以上的层次,但是也不可忽略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和信心,相信一定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讲“鸟巢”、“水立方”,展示图片给他们看,让他们明白中国人一点也不缺乏创新精神,学习设计师们匠心独运的构思。学会举一反三,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三、 创设农村孩子的情感素材,培养个性写作。
现在的农村孩子家长大部分去外地打工,成了留守儿童,有的跟爷爷奶奶生活,有的给外爷、外婆生活,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诸多心理感想,这样可以开发学生情感篇写作,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和想法,让学生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写出心里话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写作。
1.“让我悄悄告诉你”。在许多留守学生心目中,他们喜欢的教师无异于自己的“半个家长”,他们愿意和自己认可的老师分享成长中的快乐,也期望老师能帮助自己拨开成长过程中的迷雾。我们通过作文的方式,有幸成为学生秘密的聆听者时,也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寓情于文。
2.“把秘密说给日记听”。很多时候,留守学生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安静的聆听者、一个沉默的秘密保守者,因此,我向我班学生介绍了自己小时侯常用的倾诉办法:把秘密说给日记听。当孩子悄悄地把心中的委屈、困惑或烦恼说给记录听后,往往如释重负,情绪得到了宣泄和调节。而作文水平也得到了随时的提高和锻炼。
四、 增强课外阅读,积累作文词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多读书,才能多吸收,多借鉴、多积累,多运用,从而促进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五、 体验民俗风情,挥洒乡情亲情
农村与城市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有着流传已久的乡土文化和丰富的风俗民情,还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像我所在的菜坝镇,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拜先祭祖、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在生活中获取材料, 激发情感,作文时也就会“文思泉涌”,释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心态意趣来了。学生在借助一定的情境,抓住节日的契机,丰富写作的题材时,更能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习作指导便迎刃而解。
作文教学中需要教师长期的,持久的耐心的引导,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想,多写,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独立活动为主,这样学生的作文能力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深信,农村生活处处皆文章!
新课标告诉我们:乡土的才是世界的,地球村会使学生的“原生态”作文成为世界百花园中的奇葩。相信这不会是遥远的梦想,而是已经显露的曙光——“宜宾山花香天涯,菜坝风情动万家。”
- 【发布时间】2016/11/4 11:03:11
- 【点击频次】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