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中班级管理探究
【关键词】 ;
【正文】凭着这些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我觉得我们的学生特点总体可以概括为“一薄两差三问题”一薄既学生文化课底子薄,两差既学生主动学习性差、自律性差,三问题既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比率较高;很多学生没有好习惯,小毛病不断,从小到大在批评中长大,抗批评能力很强,或虚心接受但坚决不改或有各种借口和理由或专挑老师的缺点和不足;缺乏感恩心,认为父母、老师、他人为其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经过几年的体会及与各位老师探讨。要使这些学生能够成长为有用之才,必需先扭转班风再扭转学风,进而取得成功。学校应该抓校风、促班风、抓班风、促学风。从班级管理角度讲就是抓班风、促学风。也就是说德育工作是班级管理重点工作,班风正才能学风浓,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取得班级管理工作的成功。
孔子讲因材施教,兵法讲知已知彼,百战百胜。面对“一薄两差三问题”的学生,我们要更多了解其情况,多投入精力。
1、要善于观察了解。
1.1 了解学生个人情况。
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学习动机、态度、有无生理缺陷、特异体质、学生个性差异等。
1.2 了解班级集体情况。
全班学生的人数、男女生比率,班级的一般特点等,在了解的过程中要听其言、观其行,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要用发展地目光全面看待学生。
2、加强安全教育。
身体安全方面:学校及班主任要加强管理与教育引导。用主题班会和例行班会相结合进行安全教育,传授预防、自救、自护知识。心理安全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一有异常现象马上采取措施应对。对特异体质、身患疾病的学生要及时向各任课教师报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殊情况特殊处理,防止意外发生。大型活动班主任一定要和学生一起参与进行组织和管理。
3、注重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班级文化是一种隐形的教育力量,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从而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
3.1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它是班级精神文化的体现,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是班级舆论导向的载体。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3.2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具体来说主要有:
(1)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组织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培养他们形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促进生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增进彼此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
(2)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通过系列活动及“言传”和“身教”注重对学生责任意识、感恩意识的培养和诚实守信的教育。教师要牢记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我更倾向于育人在先。
3.3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标竿,而且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结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特点,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班级实际来进行。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那不仅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2)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
4、班主任要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来经营班级。
4.1 理念创新。
(1) 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班级管理理念。班主任一切工作都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并且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爱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发展的平台,促进学生健康地、有个性地发展。
(2) 树立“人人都是好学生”的观念。学生之间确实存在差异,但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自尊、自信,给他们创造一定的发展空间。教师千万不要因为他们暂时在学习方面的落后,而忽视他们身上的其它潜能。要相信你的学生个个都是优秀的,是有发展潜力的,经过努力之后,他们一定会成为有用之材。
(3) 发展有个性的班级。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制定计划、目标、制度,培养有个性的班级,充分发扬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潜能,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的班级才会有特色,学生也发展得更快。
4.2 方法创新。
(1) 民主管理。
班主任要在班级中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充分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班级的管理。班级管理中干部要让学生选,目标要让学生定,制度要让学生议,评议要让学生下,效果要让学生说,过程要让学生做,得失要让学生思,把班级的管理权交给学生。
(2) 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对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他们施以爱心。班主任要经常和学生交流,及时了解班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给生活有困难的学生以物质上的资助和精神上的关怀,同时要把这种爱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懂得爱别人、爱自己,学会感恩。
(3) 用好干部。
班级管理离不开班干部,班干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成败,因此要选那些思想素质好,管理能力强的同学做干部。平时要注意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干部观,要充分信任他们,放权让他们大胆干,同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给他们树立威信,让同学们信服他,对他们的过失要及时予以纠正,让他们快速地成长起来,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成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
(4) 目标激励。
班级管理中要能根据班级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来激励全班同学的斗志,在班级管理中每一个阶段都应给班级确定一个长远目标,一个中期目标,一个近期目标,并且要求每一个学生也要有相应的目标。每一近期目标实现后,都要迅速进行总结,激励,确定下一个近期目标,这样滚动前进,就促进了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实现。
(5) 开展活动。
没有活动的班级将死气沉沉,万马齐喑。因此,班级管理中要结合实际,组织一系列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为班级做出个人的贡献。例如:在开展学习达标活动中,让学生确定奋斗目标,确定竞争对手,确定兴趣小组,确定帮扶对象,开展学习方法交流会等,全面促进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的达标。
4.3 评价方式创新。
(1) 评价内容要全面。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考了多少分,而应注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既要看他们学习成绩提高程度,也要看他们平时学习参与程度,学习兴趣浓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更要看他们非智力品质如毅力,心理承受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既要看他们在学校表现状况,也要看他们在学校以外的表现,总之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发展评价。
(2) 评价的方式要多样。新课程要求班主任在给学生评价时,要有自己的评价还要兼顾其他科任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学生家长的评价,全面地、客观地、发展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前进动力。
以上是我对班级管理的一点粗浅的体会和看法,希望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创新,同时把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不断探索,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孔子讲因材施教,兵法讲知已知彼,百战百胜。面对“一薄两差三问题”的学生,我们要更多了解其情况,多投入精力。
1、要善于观察了解。
1.1 了解学生个人情况。
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学习动机、态度、有无生理缺陷、特异体质、学生个性差异等。
1.2 了解班级集体情况。
全班学生的人数、男女生比率,班级的一般特点等,在了解的过程中要听其言、观其行,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要用发展地目光全面看待学生。
2、加强安全教育。
身体安全方面:学校及班主任要加强管理与教育引导。用主题班会和例行班会相结合进行安全教育,传授预防、自救、自护知识。心理安全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一有异常现象马上采取措施应对。对特异体质、身患疾病的学生要及时向各任课教师报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殊情况特殊处理,防止意外发生。大型活动班主任一定要和学生一起参与进行组织和管理。
3、注重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班级文化是一种隐形的教育力量,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从而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
3.1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它是班级精神文化的体现,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是班级舆论导向的载体。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3.2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具体来说主要有:
(1)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组织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培养他们形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促进生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增进彼此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
(2)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通过系列活动及“言传”和“身教”注重对学生责任意识、感恩意识的培养和诚实守信的教育。教师要牢记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我更倾向于育人在先。
3.3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标竿,而且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结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特点,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班级实际来进行。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那不仅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2)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
4、班主任要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来经营班级。
4.1 理念创新。
(1) 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班级管理理念。班主任一切工作都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并且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爱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发展的平台,促进学生健康地、有个性地发展。
(2) 树立“人人都是好学生”的观念。学生之间确实存在差异,但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自尊、自信,给他们创造一定的发展空间。教师千万不要因为他们暂时在学习方面的落后,而忽视他们身上的其它潜能。要相信你的学生个个都是优秀的,是有发展潜力的,经过努力之后,他们一定会成为有用之材。
(3) 发展有个性的班级。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制定计划、目标、制度,培养有个性的班级,充分发扬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潜能,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的班级才会有特色,学生也发展得更快。
4.2 方法创新。
(1) 民主管理。
班主任要在班级中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充分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班级的管理。班级管理中干部要让学生选,目标要让学生定,制度要让学生议,评议要让学生下,效果要让学生说,过程要让学生做,得失要让学生思,把班级的管理权交给学生。
(2) 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对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他们施以爱心。班主任要经常和学生交流,及时了解班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给生活有困难的学生以物质上的资助和精神上的关怀,同时要把这种爱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懂得爱别人、爱自己,学会感恩。
(3) 用好干部。
班级管理离不开班干部,班干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成败,因此要选那些思想素质好,管理能力强的同学做干部。平时要注意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干部观,要充分信任他们,放权让他们大胆干,同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给他们树立威信,让同学们信服他,对他们的过失要及时予以纠正,让他们快速地成长起来,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成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
(4) 目标激励。
班级管理中要能根据班级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来激励全班同学的斗志,在班级管理中每一个阶段都应给班级确定一个长远目标,一个中期目标,一个近期目标,并且要求每一个学生也要有相应的目标。每一近期目标实现后,都要迅速进行总结,激励,确定下一个近期目标,这样滚动前进,就促进了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实现。
(5) 开展活动。
没有活动的班级将死气沉沉,万马齐喑。因此,班级管理中要结合实际,组织一系列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为班级做出个人的贡献。例如:在开展学习达标活动中,让学生确定奋斗目标,确定竞争对手,确定兴趣小组,确定帮扶对象,开展学习方法交流会等,全面促进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的达标。
4.3 评价方式创新。
(1) 评价内容要全面。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考了多少分,而应注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既要看他们学习成绩提高程度,也要看他们平时学习参与程度,学习兴趣浓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更要看他们非智力品质如毅力,心理承受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既要看他们在学校表现状况,也要看他们在学校以外的表现,总之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发展评价。
(2) 评价的方式要多样。新课程要求班主任在给学生评价时,要有自己的评价还要兼顾其他科任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学生家长的评价,全面地、客观地、发展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前进动力。
以上是我对班级管理的一点粗浅的体会和看法,希望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创新,同时把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不断探索,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发布时间】2016/11/4 11:02:17
- 【点击频次】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