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让民族音乐永不凋零

 

【作者】 罗 畅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西江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让民族音乐永不凋零由于音乐长期根植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为人民所喜爱,所以,重视民族民间音乐,就是尊重本民族人民音乐欣赏习惯的连续性,运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实施美育,就可以极大提高这种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
        关键词:音乐文化、重视民族音乐、实施美育
        在音乐教学中大力弘扬民族音乐,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它在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另外,大力弘扬民族音乐,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我国的民族音乐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们56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色彩独特的民歌,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还有品种繁多的民间歌舞、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种类,都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五千多年历史文化,我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音乐分化遗产和优秀的传统,有独特的美学思想,理论体系和创作方法。我国民族音乐影响深远。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并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民族音乐就是经过常年积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它包含了民歌、戏曲音乐、民族管弦乐曲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较强的艺术魅力。它既来源于人民劳动生活中,也服务于人民。因此,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民族音乐的重要性,熟悉中国的音乐语言,重新认识中华文化这个“根”。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在我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发展音乐教育,这是我们音乐教育上的一条灿烂的光辉大道。
        二、民族音乐发展的多样性
        民族音乐的涉及面非常之广,有地方语言与音乐结合问题,有民族音调及特殊唱法问题,有作品题材中描述的生活习俗、乡土人情、历史背景、自然景观等问题。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才可能把握住作品精髓之所在,做到言简意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主题思想,分析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领略韵味,理解作品丰富的表现力,把握住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
        三、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审美的主体,他们受中华五千年古老深厚文化的影响,所以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积淀。运用本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事业,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教育的外延,增加教育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就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实现综合审美的目的。而作为审美客体的民族民间音乐由长期根植于民族文化中,作为文化基因最顽强最深沉的裁体、它所展示的文化恢弘的气势、它的博大精深不仅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浸透了我们的情感,也哺育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可见在审美的主客体之间只要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架构起坚实的桥梁,就可以使审美的陶冶顺畅地得以实现。
        四、注重民族音乐风格,站在世界的角度审视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又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两部分。我们以往的音乐太过于注重民族风格的旋律音调,作曲技法单一,不注重个性,简单而武断地将作曲家的个性和民族风格对立起来,从而使作品失去生命力。民族风格成为最高意义的共性,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作曲家个性的扼杀。这于我们音乐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音乐界有一句        很典型的说法就是,“越是具有民族性的东西就越具有世界性”,这句话自有其一定的道理,文化价值相对论的合理成分在于它告诉我们,民族音乐文化是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它自有其它音乐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价值。现在很多音乐工作者都在为使本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而努力。作为民族民间音乐精髓的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及民族乐器曲何以能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延续发展至今?并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民歌--朴实美、简洁美
        民歌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并在人们一代一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的一门艺术。一般都短小精悍,易于传唱、记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色。
        (二)戏曲音乐--特色美、精致美
        戏曲音乐由于它是音乐与戏剧紧密结合的综合艺术,既具有音乐艺术的听觉特征,又需要与剧情紧密结合,需要塑造人物形象,还得注意与舞台动作的配合;既要有戏曲的剧种特色、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有要有代表本剧种的声腔、语言的地方特点及时代特征。如《迎来春色换人间》就体现了上述特征,这一唱段,作品从内容出发、从人物出发、根据唱词的格律、情绪,予以精雕洗琢,深刻地表达了剧情,塑造了完美的人物形象,运用其独特的艺术手段,通过剧中的人物与情节给人以麦的艺术享受,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三)民族管弦乐曲--谐和美、创新美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并随着历史京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民族管弦乐曲就是常年过分重视、继承民族音乐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情思深切、意味隽永、动人心魄的具有交响性的民族管弦乐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民族音乐逐渐被人们遗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唤起人们的回忆,培养下一代接受和喜爱我们本民族的文化,弘扬中华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之花在学生中盛开,永盛不衰。
        参考文献:
        [1] 《民族音乐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
        [2]《民歌新论》,冯志莲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
        [3]《音乐研究文集》,彭永启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
  • 【发布时间】2016/11/4 11:00:15
  • 【点击频次】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