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之感悟

 

【作者】 任丽娜

【机构】 吉林省临江市苇沙河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近年来我校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生命价值理论,从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生命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条件,离开生命一切将无从谈起。青少年如何善用“生命”,怎样更好地“生活”和获得身、心、灵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者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教会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掌握防灾避险知识与相应生存技能,是教育本源的回归,也是教育中的亟待探索研究并予科学实施的重要内容。
  我校采取了教师和学生中进行了关于生命意义和生命尊严、生命价值的调查问卷,初步掌握了师生对于生命的态度,在教师和学生中还普遍存在着对生命教育认识不足,尤其在学生当中还明显地存在着轻视生命的现象,对生命缺乏正确的认识、漠视生命、不尊重自己更不懂得尊重别人生命的现象……这一切更加表明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我校积极将生命安全教育渗透到课程之中,教师依据本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贯彻落实学科生命安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从而综合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除此之外,我校还以生命安全教育为抓手,创新德育教育。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我校德育处举办了《诚实守信》、《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比赛》等活动,积极倡导学生全身心地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希望他们自主汲取成长养分,用鉴赏的眼光去认识世界。生命是宝贵的,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珍贵的生命,并且用自己珍贵的生命学会为他人、为社会奉献。为此,我们举办了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安全伴我行——交通、消防知识专题讲座”、 “防震防火疏散演习”等活动,让学生明白了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珍爱自己,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更有活力、更具光彩。
  我校还积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滋养学生心灵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养成习惯”。中学时代是最适宜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这是由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我们紧紧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夯实基础,引领成长,为学生生命的成长奠定基石。
  家庭是为孩子提供物质给养的第一家园,班级则是为孩子提供精神给养的第二家园。因此,全校师生共同创建温馨的班级环境,满足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让班级成为生命成长的场所,让班级时刻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
  一线教师更是创设有安全感的课堂环境课堂是一个适宜生命生长的环境。课题组教师依托自己本学科、班会课、健康教育课,传授渗透生命安全内容。
  学校还开展预防各种灾害的演练活动,提高学生生命安全意识。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突发事故的灵活应变能力,掌握更多的自救、逃生、自我保护的具体方法,创造良好的生命安全环境,对全校师生进行各种安全知识教育的培训学习,每月举行一次应急疏散演习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逃生要领,从容应对突发事故,有效保护生命安全。
  学校德育处充分利用班、团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调查问卷。即通过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了自我,学会了调适,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陶冶了学生的心灵。
  通过开展生命安全教育以来,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增强了,学生懂得了许多安全行为,学生感恩意识、生命敬畏意识、生命价值意识提高了。文明礼貌意识有了明显变化,学生之间语言及行为冲突逐步降低,和谐、友好、乐学氛围已逐步形成。
  总之,关注学生的安全就是关注他们的生命,关注安全就是关注家庭的幸福、学校的发展、社会的和谐。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展生命安全工作,努力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生命安全教育方法。
  • 【发布时间】2016/11/4 10:57:13
  • 【点击频次】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