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数”情“画”意——浅谈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

 

【作者】 李 娇

【机构】 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追求,数学思想有很多,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思想。小学数学虽然不像初中数学那样将数形结合的思想系统化, 但作为学习数学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方面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相辅相成来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算理清晰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还能打破固定思维,体验数学乐趣。
  一、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化“抽象”为“直观”
  比如我们青岛版数学教材,从低年级数的认识、加减法、乘除法到中高年级的轴对称图形,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正负数公因数、公倍数等都是以具体的事物或图形为依据。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表象中抽象出数与算理。如图:轴对称图形
    

 

  公倍数:集合圈的形式
    

 


  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化“复杂”为“简单”
  小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单维度的思考问题,在观察的过程中,只观察到事物的表面现象,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逐步由浅入深, 尝试用数形结合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例如: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用方程解决问题:截止2002年底,海南省黑冠长臂猿的数量是24只,比1980年只数的3倍还多3只。1980年海南省有多少只黑冠长臂猿?
  

 

  个别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总是不知道加3还是减3,用画图的形式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
  再如相关面积的题目:一个平行四边形,若高增加3厘米,底不变,面积则增加15平方厘米;若高不变,底增加3厘米,面积则增加9平方厘米。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单纯的看题目对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我们可以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观察图形,根据第一条信息,我们可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厘米,根据第二条信息,可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3厘米,便能求出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形助数在图形的分析中能够快捷地解决问题,从而思维层次不断上升。
  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化“模仿”为“理解”
  小学数学内容中,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计算问题,计算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算理就是计算方法的道理,学生不明白道理又怎么能更好的掌握计算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形结合,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算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时,可以用点子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教学12×15时,画点子图,一行15个,12行。我们可以先考虑10行有多少个,再计算两行有多少个,最后加起来。
  再如:在学生学习三角形,
梯形等面积计算时,一般的教
学过程是学生经历面积公式
的推导之后,直接利用面积公
式进行计算。可是在实际计算中,学生经常会忘记“÷2”,我们经常把错误的原因归结为“不细心”,“马虎”,其实不那么简单,而是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公式的含义。经提醒之后做对了,可能大多数是源于对公式的机械记忆,那么如何让学士不是机械的记住公式,而是更好的理解面积的公式意义呢?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们可以这样:
     

 

   在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之后,再让学生看图说一说8×10求的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要计算的是谁的面积?(三角形)该怎么办?(再除以2).教师用课件展示正确的图像再加以强化。
  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化“定势”为“创造”
  数形结合思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克服思维定势,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计算■+■+■+■。一般的思路是: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
的方法,用一个正方形表示
1,平均分成2份,继续平均
分……计算他们的和,便转化
成了1-■。如图:
  借助图形进行算式的转化,比通分更简单,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学生探索数学技巧的欲望,学习数学的兴趣。
  再如《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有几何?”

 

 


  学生创造性画出,圆圈表示头,短线段表示足,结果了然于胸。形象直观,体现以形助数的优势所在。最重要的是也许至此,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愿意学数学的愿望。
  华罗庚先生曾这样形容过“数”与“形”的关系:
  “数形本是相倚依  焉能分作两边飞
  数缺形时少直观  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  隔裂分家万事休。”
  “数形结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一条捷径,它不是拔苗助长也不是简单的看图说话,而是在数与形有效结合的理念指导下产生的有效的行为、有效的教学反思习惯。借助于“数”的准确性阐明“形”的意义,借助于“形”的直观性阐明“数”的联系。“数”情“画”意,使几何与代数巧妙和谐的结合在一起,既分析代数意义,又能揭示几何直观,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有意识的运用数学方法,提高数学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头脑和眼光。

  • 【发布时间】2016/11/4 10:53:25
  • 【点击频次】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