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兴趣的培养

 

【作者】 杨 燕

【机构】 新疆焉耆县北大渠乡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有了精神层面的追求。音乐对人具有重要作用,音乐可以给人带来快乐,音乐可以缓解尴尬的氛围,音乐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味。但是对音乐的欣赏需要从小开始培养,本文正是基于这个背景,对小学生高年级音乐欣赏的现状予以分析,针对小学生高年级音乐欣赏兴趣的培养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兴趣
  欣赏音乐有赖于人们的听觉,然而欣赏的过程是具有难度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生活阅历不丰富,思维能力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没有受过音乐欣赏的系统教育,故而小学高年级学生要进行音乐欣赏会感到吃力。但是音乐欣赏是我国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音乐欣赏有利于学生的情操陶冶和气质培养。鉴于音乐欣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新时期下的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注重日常工作经验的总结的反思与总结,从培养学生的欣赏音乐的兴趣入手,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小学高年级学生音乐欣赏兴趣培养的方法。
  1.学生进行音乐感受时按照先局部后整体的顺序
  传统的音乐欣赏模式存在诸多漏洞,大多首先进行此首歌曲作曲家、作词家的人物介绍和此曲的完成背景介绍,再把歌曲放一遍给学生听,接着把歌曲分成几部分按照部分进行播放,最后再总放一遍歌曲。但是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任何曲目,不同的曲目具有不同的特点,应该采取不同的欣赏模式。比如欣赏《瑶族舞曲》时,需要注意这首舞曲的时间,播放它需要花7分30秒的时间,如果按照传统模式进行欣赏,学生在对曲目不了解的情况下听了7分30秒后,会在欣赏过程中降低自己的欣赏兴趣,并且会感到吃力。针对这种时间较长的曲目,可以按照先局部后整体的顺序进行欣赏,在对每部分进行欣赏时,仍需要注意各部分的速度、情绪、节奏以及力度等,注意对各部分进行对比,每个部分欣赏完后,再来进行总体感受,这样有助于学生走进相应的音乐氛围中,激发自身的欣赏兴趣,真实的表达自身的感受。音乐欣赏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用心的进行感悟,学生也可以进行表演来提升感悟能力。比如《瑶族舞曲》第一部分中有小伙子和小姑娘跳舞的场面,这时老师可以把班上女生与男生划分开,当听到姑娘舞蹈的音乐响起后,老师则带着女生一起跳舞;与此同时,小伙子舞蹈音乐响起之后,男生也可以模仿相关的舞蹈动作进行跳舞;音乐速度放缓之后,学生们也可休息。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需要根据曲目的时间长短进行感受方法的选择,传统的欣赏模式可适用于时间较短的曲目,选取合适的欣赏顺序才能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欣赏兴趣。
  2.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可以以声势训练和律动予以辅助
  声势训练指的是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打击相关乐器或者肢体律动来配合乐曲的节奏,从中可以表达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在音乐课堂进行声势训练时,注意层次性,比如一段旋律的节奏是欢快的二拍子,我们在进行第一次音乐欣赏时可以在每个乐句尾按XX X的节奏进行拍手伴奏;进行第二遍欣赏时,可以在适当处加入捏指;进行第三遍欣赏时,可以把脚加进伴奏中,脚根据节奏进行踩踏。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伴奏音乐,也可以更好的倾听和领悟音乐,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也激发开来。
  3.利用多样新颖的方式进行主题的哼唱
  进行音乐曲目欣赏前,必须重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体会。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必须以弄懂音乐为目的,弄懂品味之后能够哼唱曲目并且记住曲目旋律。小学生所接触最多的歌曲类型为儿歌或者民歌,教师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时,尽可能的选取学生熟悉的曲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记忆歌曲的兴趣,并且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可以跟着唱。五年级音乐欣赏课中有《火车咔咔咔》这一课,由于这首曲目较欢快,整首曲目都是重复的旋律,教师需让学生反复倾听此首曲目,在倾听过程中可借助乐器或者肢体进行伴奏。当学生对此首曲目有了认识之后,采取多种形式,可以选学生独唱也可以分小组进行演唱。哼唱并不是所谓的按谱哼唱,而是在哼唱过程中注意自身情感的表达,不同情感的旋律可以用不同的音符进行演唱,当旋律是欢快活泼时可以用lu来视唱,优美的、伤感的、激情昂扬的旋律可以分别用la、en、bong来视唱,并且可以加进相应的动作来表现感情色彩,帮助学生记住旋律。教师是学生欣赏音乐的引导者,教师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视唱时注意选取多种新颖方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可以记住旋律进行哼唱。
  4.记录音乐符号的选取应注意符号的特殊性
  选取记录音乐的符号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一些新颖特殊的符号帮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促进学生情感的表达。比如欢快活泼的旋律可以用下划线表示,悲伤的旋律可以用波浪线表示。学生欣赏音乐时,教师注意选取多组相似的音乐进行品味,这可以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对相似乐曲进行欣赏时,可以用到特殊符号,在音乐上行处、下行处分别用顺时针圈、逆时针圈进行表示,当遇到激情昂扬的旋律时可以在下方画上波浪线进行表示。这种简单又特殊的符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欣赏音乐,也可以使学生记住音乐的旋律随即进行哼唱。
  5.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对小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音乐教师需要发挥它自身的独特作用,积极创设良好趣味的学习氛围,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去音乐的海洋中,感悟音乐的魅力,领会音乐的情感,掌握音乐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毕丽娜.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兴趣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4,04:79-80.
  [2]蔡华燕.音乐欣赏兴趣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6:73-74.
  [3]龚捷.优化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之教学策略[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5,06:24-29.




  • 【发布时间】2016/10/2 14:44:07
  • 【点击频次】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