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提高教学效益是我们教师的事业追求。而语文作为学生全面的奠基教育平台,更需要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实践告诉我们,提高教学效益就是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所以,我们应从优化教和力促学两方面进行,让教更好地为学服务,提高学习主体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效益 提高
提高教学效益是近年来新课改的重要关键词,也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事业追求。但因受传统讲解式、分析式语文教学观念影响太深,课堂虽有课改的影子,但并未真正提高教学效益。在大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如何提高教学效益就显得格外重要。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大量摸索与借鉴,获得了“有效教学”这一高效教学方法。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简而言之,有效就是完成了预期的计划,产生了效果,教学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因此,我们也不防运用此方法,开启有效教学模式,让自己成为“有效教师”,然后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成为“有效学习”主体。
一、优化教,提高教的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激发者。其教的行为是否有效,就是基角色扮演得是否科学,到位。只有这样,“教什么”和“如何教”才能在课堂上有效落实,从而产生高有效性。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核心。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的各种活动才具有方向性;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课堂上学生才具有了各种行为的动力。因此,我认为它是备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有效性。一堂课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本堂课教学目标定位是否适当。课堂上实现有效教学,就是要结合所教学生的原有基础、教学内容特点来把握教学的深浅、重难点。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学生的思维达不到要求,师生无法对话交流,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热情,骤减学习兴趣,以至于出现“无效教学”。教学目标过低或过少,课堂内容安排松散,学生思考无积极性,智力得不到发展,这也是一种“低效”或“无效教学”。教师施教前先要了解学生,掌握学情才能把握好适当的教学目标。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才是最有效的教学目标。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内容是指一堂课的导入、检查预习、初读文本、整体感知、细读重点、研究探讨、延伸阅读、学后总结、作业巩固等内容。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那么,留给学生所谓的“充分时间”从何而来?我想对教材大胆取舍,不求满载而归,但求课课有得。寻找教学的“抓手”(切入点),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段,把文章的内容重新有机整合,这样,教学既有较大涵盖性,又更加精炼,节约大量时间,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珍珠鸟》时,我抓住“信赖”一词贯穿整篇课文教学,使文章条理清晰,学生感情很容易调动起来,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也有些教师只会机械地照搬教学内容,不顾学生实际,不考虑实际教学效果,把和文本涉及的知识硬塞给学生,如此,教不为学考虑,教脱离学的情况,教学就变成了无效。
(三)注重激励教学评价。评价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同样的一种行为,不同的评价方式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课堂上,一句鼓励的话语,一种信任的眼神,一次理解的微笑,一回亲切的抚摸……这种情感的交流,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气氛更加和谐,更能促使学生充满自尊和自信,进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营造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氛围,更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让他们进入真正思考的创造境界。
二、力促学,提高学的有效性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他们学习的有效性是教师教的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说,评价教师教学效益实际上就是看学生学习是否有效果,是否在单位时间内能有效建构知识,内化知识成技能。所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力促学生参与学习,能取得有效成果。当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我认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必须要从这两个方面抓起。
(一)注重学习兴趣激发。兴趣是学生自我学习的内部动力,是牵引学生自觉学习的最好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能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是否具有积极性,是否能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关键在兴趣是否服从学习需要。所以,大凡优秀课堂,无不是注重激趣的,而我们就需要在这方面下力气,特别是开课便激趣更有效果,因为能从一开课便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当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直观教学、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课本剧扮演等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中,对于争强好胜的小学生,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来激趣,通过小组或分桌子、分角色等朗读竞赛也是有效方法,而且这一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与需求,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注重学习习惯培养。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好习惯也能成就有效学习。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也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因此,在提高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特别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地培养。这不仅能给学生参与学习提供毅力,还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态度和情感。
总之,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我们要尽可能地创新教学策略,特别是在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中找到适合本班学情的新法子,新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让教致力于学,为学服务,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过程彰显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仄,高效的语文课堂是这样炼成的[J].教学与研究,2014年。
[2]常有得,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5年。
[3]李自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学周刊,2014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效益 提高
提高教学效益是近年来新课改的重要关键词,也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事业追求。但因受传统讲解式、分析式语文教学观念影响太深,课堂虽有课改的影子,但并未真正提高教学效益。在大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如何提高教学效益就显得格外重要。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大量摸索与借鉴,获得了“有效教学”这一高效教学方法。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简而言之,有效就是完成了预期的计划,产生了效果,教学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因此,我们也不防运用此方法,开启有效教学模式,让自己成为“有效教师”,然后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成为“有效学习”主体。
一、优化教,提高教的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激发者。其教的行为是否有效,就是基角色扮演得是否科学,到位。只有这样,“教什么”和“如何教”才能在课堂上有效落实,从而产生高有效性。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核心。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的各种活动才具有方向性;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课堂上学生才具有了各种行为的动力。因此,我认为它是备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有效性。一堂课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本堂课教学目标定位是否适当。课堂上实现有效教学,就是要结合所教学生的原有基础、教学内容特点来把握教学的深浅、重难点。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学生的思维达不到要求,师生无法对话交流,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热情,骤减学习兴趣,以至于出现“无效教学”。教学目标过低或过少,课堂内容安排松散,学生思考无积极性,智力得不到发展,这也是一种“低效”或“无效教学”。教师施教前先要了解学生,掌握学情才能把握好适当的教学目标。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才是最有效的教学目标。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内容是指一堂课的导入、检查预习、初读文本、整体感知、细读重点、研究探讨、延伸阅读、学后总结、作业巩固等内容。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那么,留给学生所谓的“充分时间”从何而来?我想对教材大胆取舍,不求满载而归,但求课课有得。寻找教学的“抓手”(切入点),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段,把文章的内容重新有机整合,这样,教学既有较大涵盖性,又更加精炼,节约大量时间,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珍珠鸟》时,我抓住“信赖”一词贯穿整篇课文教学,使文章条理清晰,学生感情很容易调动起来,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也有些教师只会机械地照搬教学内容,不顾学生实际,不考虑实际教学效果,把和文本涉及的知识硬塞给学生,如此,教不为学考虑,教脱离学的情况,教学就变成了无效。
(三)注重激励教学评价。评价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同样的一种行为,不同的评价方式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课堂上,一句鼓励的话语,一种信任的眼神,一次理解的微笑,一回亲切的抚摸……这种情感的交流,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气氛更加和谐,更能促使学生充满自尊和自信,进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营造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氛围,更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让他们进入真正思考的创造境界。
二、力促学,提高学的有效性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他们学习的有效性是教师教的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说,评价教师教学效益实际上就是看学生学习是否有效果,是否在单位时间内能有效建构知识,内化知识成技能。所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力促学生参与学习,能取得有效成果。当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我认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必须要从这两个方面抓起。
(一)注重学习兴趣激发。兴趣是学生自我学习的内部动力,是牵引学生自觉学习的最好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能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是否具有积极性,是否能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关键在兴趣是否服从学习需要。所以,大凡优秀课堂,无不是注重激趣的,而我们就需要在这方面下力气,特别是开课便激趣更有效果,因为能从一开课便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当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直观教学、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课本剧扮演等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中,对于争强好胜的小学生,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来激趣,通过小组或分桌子、分角色等朗读竞赛也是有效方法,而且这一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与需求,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注重学习习惯培养。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好习惯也能成就有效学习。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也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因此,在提高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特别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地培养。这不仅能给学生参与学习提供毅力,还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态度和情感。
总之,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我们要尽可能地创新教学策略,特别是在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中找到适合本班学情的新法子,新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让教致力于学,为学服务,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过程彰显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仄,高效的语文课堂是这样炼成的[J].教学与研究,2014年。
[2]常有得,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5年。
[3]李自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学周刊,2014年。
- 【发布时间】2016/10/2 14:42:51
- 【点击频次】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