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运用中的意义浅析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随着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合力度的加大,人们对其优势挖掘也更加多样化,明显化,真正成为了我们创建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兴趣,还能创设情境,降低知识学习难度,能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字:小学数学 多媒体 运用意义
一、多媒体能很好地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我们听到很多学生说数学没有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吸引人,没有精美的语句让人享受,学数学费脑筋、麻烦,特别是几何知识难上加难,所以怕数学,不喜欢数学,对数学没兴趣。对此,我们不能任之,必须创新策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也是一门趣味性强的学科。在众多可激趣的方法中,运用多媒体激趣显然是最好的,最有效果的。因为多媒体可打破时空界限,突破课堂狭小天地,再现丰富多彩的情境画面。让情境通过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随着教师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今天,小乌龟和小白兔又要比赛长跑了!”屏幕上随即出现一只小白兔和一个正方形,一只小乌龟和一个圆形。在同学们好奇目光的注视下,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装置,乌龟和小白兔同时随着轻快的音乐节拍出发。很快,小白兔沿着正方形的四条边走了一周,老师随即问:“小白兔刚才走过的路程其实就是什么?”学生很快答出“是正方形的周长”;之后,小乌龟绕着圆也走了一周,学生一下子就说出“小乌龟走的路程就是圆的周长”。老师随即板书、揭题。就这样,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建立了正确清晰的圆周长概念,且印象极为深刻。其效果是传统教学的演示讲解所不可替代的。
二、多媒体可让数学内容和教学贴近生活化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多媒体让数学内容和教学贴近生活化,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课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三、多媒体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智力的磨砺石。而运用多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就是这“体操”有更好地平台进行开展训练。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意味着培养创造者……,而不是只会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的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倡学生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多元思考可以拓展思维空间,捕捉到许多新颖独特的信息,从而产生新的理解、新的假设和结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了一些交互型的课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各种方法来分割20的集合,让学生说说分的方法。教学时,我们可运用多媒体演示20的加法和乘法分解图,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之中,使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再学习欲望,然后让学生在电脑上把几道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低年级小学生,仍能比较顺利地完成上述练习。然后,教师又用电脑出示3+3+3+3+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点拨,学生列出了3+3+3+3+2=3×5—1=3×4+2=……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自主训练选择做题,使学生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虽然这堂课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使学生的思维由原来的形象具体逐步发展到表象、抽象、发散、创新思维。
四、多媒体能减轻教师教学工作量
在数学教学中,有时候数学教师要引入大量的教学内容,多媒体的使用增加了信息传递的通道,它能为教学提供各种资料并能随机抽取。这为我们在黑板上费尽板书省去了许多时间,为我们向学生传授更多知识赢得了时间。同时,老师还可以腾出时间搞好差生辅导,也可将学生优秀作业通过实物展台展示出来,呈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通过欣赏评价自己的作品,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课堂信息量饱和。
当然,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其意义远不止这些,更多意义还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只要合理运用,必将有助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获取新知,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对于多媒体的应用有时候还需要巧妙运用,恰当地选准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既可以活跃课堂,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轻松愉快高效地学习。总之,多媒体确实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如虎添翼”,让学生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瑞霞,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民风(科学教育),2012年。
[2]陈莉娜,如何利用多媒体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J].新课程(小学版),2011年。
[3]李兴为,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报告,2011年。
关键字:小学数学 多媒体 运用意义
一、多媒体能很好地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我们听到很多学生说数学没有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吸引人,没有精美的语句让人享受,学数学费脑筋、麻烦,特别是几何知识难上加难,所以怕数学,不喜欢数学,对数学没兴趣。对此,我们不能任之,必须创新策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也是一门趣味性强的学科。在众多可激趣的方法中,运用多媒体激趣显然是最好的,最有效果的。因为多媒体可打破时空界限,突破课堂狭小天地,再现丰富多彩的情境画面。让情境通过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随着教师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今天,小乌龟和小白兔又要比赛长跑了!”屏幕上随即出现一只小白兔和一个正方形,一只小乌龟和一个圆形。在同学们好奇目光的注视下,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装置,乌龟和小白兔同时随着轻快的音乐节拍出发。很快,小白兔沿着正方形的四条边走了一周,老师随即问:“小白兔刚才走过的路程其实就是什么?”学生很快答出“是正方形的周长”;之后,小乌龟绕着圆也走了一周,学生一下子就说出“小乌龟走的路程就是圆的周长”。老师随即板书、揭题。就这样,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建立了正确清晰的圆周长概念,且印象极为深刻。其效果是传统教学的演示讲解所不可替代的。
二、多媒体可让数学内容和教学贴近生活化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多媒体让数学内容和教学贴近生活化,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课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三、多媒体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智力的磨砺石。而运用多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就是这“体操”有更好地平台进行开展训练。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意味着培养创造者……,而不是只会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的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倡学生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多元思考可以拓展思维空间,捕捉到许多新颖独特的信息,从而产生新的理解、新的假设和结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了一些交互型的课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各种方法来分割20的集合,让学生说说分的方法。教学时,我们可运用多媒体演示20的加法和乘法分解图,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之中,使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再学习欲望,然后让学生在电脑上把几道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低年级小学生,仍能比较顺利地完成上述练习。然后,教师又用电脑出示3+3+3+3+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点拨,学生列出了3+3+3+3+2=3×5—1=3×4+2=……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自主训练选择做题,使学生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虽然这堂课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使学生的思维由原来的形象具体逐步发展到表象、抽象、发散、创新思维。
四、多媒体能减轻教师教学工作量
在数学教学中,有时候数学教师要引入大量的教学内容,多媒体的使用增加了信息传递的通道,它能为教学提供各种资料并能随机抽取。这为我们在黑板上费尽板书省去了许多时间,为我们向学生传授更多知识赢得了时间。同时,老师还可以腾出时间搞好差生辅导,也可将学生优秀作业通过实物展台展示出来,呈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通过欣赏评价自己的作品,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课堂信息量饱和。
当然,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其意义远不止这些,更多意义还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只要合理运用,必将有助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获取新知,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对于多媒体的应用有时候还需要巧妙运用,恰当地选准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既可以活跃课堂,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轻松愉快高效地学习。总之,多媒体确实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如虎添翼”,让学生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瑞霞,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民风(科学教育),2012年。
[2]陈莉娜,如何利用多媒体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J].新课程(小学版),2011年。
[3]李兴为,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报告,2011年。
- 【发布时间】2016/10/2 14:33:20
- 【点击频次】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