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议小学习作的起步教学

 

【作者】 张晓荣

【机构】 四川省屏山县学苑街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习作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但是,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习作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对于一个闹钟没有多少个词语,思维逻辑不强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习作更是一个大难题。“万丈高楼从地起”,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首先应该抓好习作的起步教学。经过多年的教学,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积累词句,为习作做好准备。
  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其实,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经历、思维都大同小异,但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在习作上让人耳目一新呢?追根揭底就是他们在学习之余,喜欢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了不少优美的词句,习作时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在教学中,我在低段就开始带领学生进行词句的训练。第一步:每周在小黑板上出示十个好词,一个优美的句子,每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朗读;第二步:每周在小黑板上出示五个好词一个优美段落,继续带领学生朗读;第三步:学生每周在采蜜本上摘录十个好词一个优美段落,周五比一比谁“采的蜜最甜”。所以在三年级进行习作时,大部分学生都能有话可说,甚至有的学生在描写景物、人物或记事时,文中出现了让人惊喜的优美语句。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时,平时爱看课外书的练XX同学,描写星期天在家哄双胞胎弟弟玩时,这样写到:哄弟弟玩真是一件难事,大双要抱抱,小双也要抱抱;……大双伤心地哭了,小双也来一个“狮子吼”。百般无奈之下,我大吼一声:“别哭了!”没想到,他们的哭声更大了。我使出浑身解数,终于安慰好了他们那颗“破碎的心”’。正因为平时的积累,才使得他在习作时,能将当时的情景生动地描写下来。
  二、做好习作的开头引导教学。
  俗话说:“牛吃南瓜开不了头”。刚开始接触习作时,绝大多数学生都存在无法下笔,不知从何写起的现象。在教学中,我会出示一些与本组习作有关的开头片段,让学生欣赏。或者让学生欣赏本组课文的开头是如何写的。在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组习作中,先展示几个习作开头,如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打球、画画、爬山……它们就像一颗颗闪亮的宝石,让我的生活充满了色彩;哇,我亲爱的星期天又来了,我又可以开开心心地玩了。干什么呢?嗯,去爬山吧……欣赏完几个片段以后,然后再让学生试写。有的学生开头这样写到:今天,天气晴朗,我起了个大早,正准备邀约小伙伴们去打水仗,刚要出门,耳边传来妈妈的训斥声:“又要到哪里去疯?快来帮我打扫卫生。”哎,看来这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就要泡汤了。头开好了,后面的内容自然一气呵成。
  三、 重视习作过程中的引导。
  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提笔之前已经有了一些模糊的思路或条理,但要想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时,还需要我们老师多加引导。如果为了修改时更节省时间,大量地让学生欣赏佳作,让学生一味地仿写,会遏制学生的思维,绝大多数学生选材千篇一律,大同小异,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我会不停地巡视,给学生用词谴句、写作条理作进一步的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扫除习作过程中的一些障碍。虽然费时,但效果不错,除极个别学生习作不符合要求以外,大部分学生在第一次习作时,就能做到表达完整,用词较准确,能将一件事表达清楚。
  四、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老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犹如一味良药,一道兴奋剂。它会推动学生积极参与习作,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潜能。在习作教学中,我总是以鼓励的语言为主,如“这次你的习作更长了,内容更丰富了”;“条理更清楚了……”我班有几个学生在习作初,只有短短的几句话,看到评语后,在以后的习作中尽量多表达,篇幅逐渐长了,能逐渐用上积累的好词好句了。
  总之,在学生的习作起步教学中,我们要化难为易,耐心地指导,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觉得写作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只是用一些语言将它表达出来而已。那么,以后我们在习作教学中的很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 【发布时间】2016/10/2 14:24:56
  • 【点击频次】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