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策略探寻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作文尤其如此,所谓“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培养学生作文能力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积累的兴趣,让学生能积累,会积累,为提高自身作文能力奠定知识基础、储备好素材和情感。
关键词:小学作文 积累 实践策略 培养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一提到作文,特别痛苦,感到两眼茫茫,无从下笔,即使下笔也是草率成文,无非是一些千篇一律的“假、大、空”的套话。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尤其如此,所谓“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有了一定作文方法和能力之后,我们还要注重学生为作文所需的各种积累,如写作方法积累、知识积累,以及包括情感在内的素材积累等。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做到有法可写,有话可述,有情可发。
一、激发阅读兴趣,学会在阅读中积累
良好的阅读内容来源于生活。我们让学生大量阅读,就是让他们从读书中去观察生活,认识社会;阅读一本好书,不仅能从中间获得一些认识,更重要的是能学到很多写作的方法,能从中收获很多写作所需的词语和妙句,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写作材料和知识。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大量阅读。而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的动力就来自兴趣和习惯,前者是动力,后是保障。
(一)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积累动力的真正原因。所以,我们要把兴趣培养作为教学的常设目标。我从学生刚学会拼音后就开始引导学生阅读。刚开始,许多学生将信将疑。于是,我就指导学生和家长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到书店选购一些带有汉语拼音的故事书、寓言书,情节简单,生动有趣。学生读书的积极性特别高。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我平时就注意通过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开学典礼,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学生坚持每天30分钟自读或与家长一起阅读一个小故事,背诵一些古诗词、名人名言。在学校里,坚持每周安排一节语文课作为学生的阅读课,让学生从家里带一本课外书自读或与其他同学交换阅读,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室里,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令人欣慰!
读写结合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良好方法,这是我们不容质疑的。我们在实践中往往没有做到,就是受传统分析文本教学观念影响太深,把大量时间用在了阅读教学中的谈话了,这些无用功耽搁、挤占了教学时间,让学生没有好好地阅读。今天,我们一定要把引导学生多读,在多读中积累作文所需的东西,并通过阅读的范本仿写、借鉴,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作文积累。
二、引导学生注重生活感受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方会成什么文字。”作文教学,就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
(一)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春季,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鼓励学生把大自然的“景”与赞美春天的“情”互相交融,写成习作,举行“我爱春天”的征文比赛。秋季,组织学生进行野炊、爬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令人感动。
(二)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走进社区。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带领学生寻找人们议论的“热点”,抓住人们关心的“焦点”。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处理的过程,提醒学生要节约用水,保护环境;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参观托老院,慰问孤寡老人,表演节目,为老人们带去欢乐,培养学生爱老敬老的美德;参观消防队,观看消防队员的精彩的防火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消防意识。学生通过参观访问,实地感受,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文字表达出来。
(三)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节假日,教师根据情况,让学生开放自己的心灵之窗,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内心话。过春节,教师就提前布置,引导学生把自己如何过年、拜年写下来,晒一晒自己的幸福;“三八”妇女节,制作一张贺卡,写上对妈妈的美好祝福;“六一”儿童节,许下自己的愿望,憧憬对未来的向往;中秋节,为台湾小朋友写封信,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学生纯真的心灵,更能抒发出美好的情感。
三、培养学生坚持积累的好习惯
荀子在《劝学篇》中写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坚持积累的好习惯,让他们做到天天积,积方法、积知识、积素材、积情感,只有这样,当他们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约取”和“薄发”了。实践中,我们不仅要授予积累的方法,还要形成一项制度督促他们落实,用采蜜本记录下每天的积累所得。还要利用时间为学生讲述唐代诗人李贺平时随身携带锦囊,注意观察,注意积累大量写作素材,最后成为著名诗人的故事,引导学生养成天天阅读、天天写作的良好习惯。从一年级起,我就鼓励学生坚持读自己喜欢的书,天天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
总之,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是一个漫长过程,我们要做好心得准备。因为作文能力提升是一个艰难而效果不够明显的过程,它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积累与写作的关系,做到读写结合,积累与运用并重。只有坚持积累,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作文兴趣在不断积累中悄然萌芽,学生才能逐步做到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发,取得作文写作的初步成功。
参考文献:
[1]俞进和,广泛积累善于激励提高学生写作水平[J].快乐阅读, 2013年。
[2]李丙锋,积累在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中的作用探微[J].语数外学习,2013年。
[3]王丽华,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创新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基础[J].软件(电子版),2014年。
关键词:小学作文 积累 实践策略 培养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一提到作文,特别痛苦,感到两眼茫茫,无从下笔,即使下笔也是草率成文,无非是一些千篇一律的“假、大、空”的套话。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尤其如此,所谓“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有了一定作文方法和能力之后,我们还要注重学生为作文所需的各种积累,如写作方法积累、知识积累,以及包括情感在内的素材积累等。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做到有法可写,有话可述,有情可发。
一、激发阅读兴趣,学会在阅读中积累
良好的阅读内容来源于生活。我们让学生大量阅读,就是让他们从读书中去观察生活,认识社会;阅读一本好书,不仅能从中间获得一些认识,更重要的是能学到很多写作的方法,能从中收获很多写作所需的词语和妙句,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写作材料和知识。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大量阅读。而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的动力就来自兴趣和习惯,前者是动力,后是保障。
(一)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积累动力的真正原因。所以,我们要把兴趣培养作为教学的常设目标。我从学生刚学会拼音后就开始引导学生阅读。刚开始,许多学生将信将疑。于是,我就指导学生和家长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到书店选购一些带有汉语拼音的故事书、寓言书,情节简单,生动有趣。学生读书的积极性特别高。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我平时就注意通过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开学典礼,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学生坚持每天30分钟自读或与家长一起阅读一个小故事,背诵一些古诗词、名人名言。在学校里,坚持每周安排一节语文课作为学生的阅读课,让学生从家里带一本课外书自读或与其他同学交换阅读,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室里,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令人欣慰!
读写结合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良好方法,这是我们不容质疑的。我们在实践中往往没有做到,就是受传统分析文本教学观念影响太深,把大量时间用在了阅读教学中的谈话了,这些无用功耽搁、挤占了教学时间,让学生没有好好地阅读。今天,我们一定要把引导学生多读,在多读中积累作文所需的东西,并通过阅读的范本仿写、借鉴,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作文积累。
二、引导学生注重生活感受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方会成什么文字。”作文教学,就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
(一)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春季,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鼓励学生把大自然的“景”与赞美春天的“情”互相交融,写成习作,举行“我爱春天”的征文比赛。秋季,组织学生进行野炊、爬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令人感动。
(二)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走进社区。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带领学生寻找人们议论的“热点”,抓住人们关心的“焦点”。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处理的过程,提醒学生要节约用水,保护环境;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参观托老院,慰问孤寡老人,表演节目,为老人们带去欢乐,培养学生爱老敬老的美德;参观消防队,观看消防队员的精彩的防火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消防意识。学生通过参观访问,实地感受,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文字表达出来。
(三)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节假日,教师根据情况,让学生开放自己的心灵之窗,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内心话。过春节,教师就提前布置,引导学生把自己如何过年、拜年写下来,晒一晒自己的幸福;“三八”妇女节,制作一张贺卡,写上对妈妈的美好祝福;“六一”儿童节,许下自己的愿望,憧憬对未来的向往;中秋节,为台湾小朋友写封信,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学生纯真的心灵,更能抒发出美好的情感。
三、培养学生坚持积累的好习惯
荀子在《劝学篇》中写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坚持积累的好习惯,让他们做到天天积,积方法、积知识、积素材、积情感,只有这样,当他们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约取”和“薄发”了。实践中,我们不仅要授予积累的方法,还要形成一项制度督促他们落实,用采蜜本记录下每天的积累所得。还要利用时间为学生讲述唐代诗人李贺平时随身携带锦囊,注意观察,注意积累大量写作素材,最后成为著名诗人的故事,引导学生养成天天阅读、天天写作的良好习惯。从一年级起,我就鼓励学生坚持读自己喜欢的书,天天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
总之,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是一个漫长过程,我们要做好心得准备。因为作文能力提升是一个艰难而效果不够明显的过程,它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积累与写作的关系,做到读写结合,积累与运用并重。只有坚持积累,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作文兴趣在不断积累中悄然萌芽,学生才能逐步做到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发,取得作文写作的初步成功。
参考文献:
[1]俞进和,广泛积累善于激励提高学生写作水平[J].快乐阅读, 2013年。
[2]李丙锋,积累在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中的作用探微[J].语数外学习,2013年。
[3]王丽华,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创新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基础[J].软件(电子版),2014年。
- 【发布时间】2016/10/2 14:16:45
- 【点击频次】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