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让语文开课导入方式多样化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多样化的导入方式,不仅具有新颖性,还具有趣味性,能让学生在耳目一新中产生惊讶感,于是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大有好处的,这也是我们精心设计开课导入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开课导入 方法 多样化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是的,好的导语能达到先声夺人,开课制胜的奇效,而且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集智慧美、情感美、人格美、悬念美为一身,能成功开启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成为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敲门砖和开启学生求知心扉的金钥匙。开课导语如此神效,导入方式如此有效。我们知道,导入方式和导语是一脉相承的。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创新导入方式和导语运用。
一、设置悬念导入
设疑,实质上就是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悬念,它利用学生的期待、渴望心理和学生生活体验与作者思想感情的矛盾,因势利导,通过诡秘的表情、巧妙的反诘,设置悬念,诱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急于了解,进而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思考中体验到问题终于得以解决的快感,从而为达到本堂课预期的教学目的定下了“基调”。例如,我在教学《蝙蝠与雷达》一文时,一开始这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飞机原来是不能在夜间飞行的,后来它拜师学艺,得到了高人指点,它就具有在夜晚飞行的本领了,你知道这师傅是谁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蝙蝠与雷达》,去探个究竟。”这段导语的设计,布阵设疑,制造悬念,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积极思考、想象,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欲。
二、渲染情境导入
渲染情境的导语设计方法是以“导”激“情”,注重的是学生情感的挖掘。即上课伊始,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副图景或一种意境,或者借助音乐、多媒体等教具作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所蕴含的情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如我在讲授《黄河魂》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黄河沿线的壶口瀑布是镶嵌在九曲黄河之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滚滚黄河奔流至此,突然倒悬倾注,呼啸着,拥挤着,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壶口,只听得‘轰隆’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千万条黄鳞巨龙齐刷刷地跃进深渊。一刹那间,只见惊涛怒吼,水雾升空,气吞山河,震声数里可闻,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继而咆哮而去……壶口瀑布瞬息万变的奇观多么令人惊叹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作者一同来感受壶口瀑布的魅力与风采。”上课前我用这段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导语来描绘壶口瀑布,将形象的场景带入课堂,让学生在未进入课文之前就深深地被壶口瀑布的气势和力量所震撼,满怀激情地进入了新课。
三、解题分析导入
课题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人们常把它比作课文的眼睛和窗口。通过对课题的解释、分析,可以窥见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匠心独运的构思。解题分析导入就是帮助学生通过对课题的解释、分析,从总体上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课文,进而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我在教学《最佳的路径》时,先在黑板上写个“路”字,问:“你们知道什么叫路吗?”紧接着出示鲁讯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句话对文中公园路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又问“什么是路径?”学生回答还是路。那么什么是“最佳”,“最佳的路径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通过一系列设问,既逐层解释清楚题目中的词义,又揭示了课文的中心内容,而且采用层层剥笋式的引导,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故事激趣导入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毕竟是率真、活泼、爱玩爱闹的孩子,特别喜欢听故事,因此,在课堂上以故事作为导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让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用一种轻松的心态去学习,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如《五彩池》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四川松潘旅游胜地藏龙山上的五彩池的美丽和神奇。上课时,我以五彩池的传奇故事导入新课,借此唤起学生对“五彩池”神往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急于欣赏的兴趣。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我小时侯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的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奶奶是哄着我玩的,我却当作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腾云驾雾,飞到那五彩的瑶池边去看看。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这个神奇瑰丽的五彩池呢?其实,这个五彩的瑶池不在天上而在人间,它就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这节课,老师就带领你们一起去欣赏《五彩池》。”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自然是兴趣盎然。
事实上,开课导入的方式还不止以上所述,如课本表演导入、名人轶事导入等等。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我们教师要灵活选择导入方法,切不可机械模仿、千篇一律;更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新课导入这一环节上坚持下苦功,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力争先声夺人,先发制胜。
参考文献:
[1]邢爱景,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多样化探讨[J].中华少年,2014年。
[2]许书杰,注重英语课堂教育 探讨课堂导入多样化[J].教育界,2015年。
[3]陈志勇,思想品德课导入的多样化探究[J].考试周刊,2012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开课导入 方法 多样化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是的,好的导语能达到先声夺人,开课制胜的奇效,而且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集智慧美、情感美、人格美、悬念美为一身,能成功开启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成为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敲门砖和开启学生求知心扉的金钥匙。开课导语如此神效,导入方式如此有效。我们知道,导入方式和导语是一脉相承的。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创新导入方式和导语运用。
一、设置悬念导入
设疑,实质上就是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悬念,它利用学生的期待、渴望心理和学生生活体验与作者思想感情的矛盾,因势利导,通过诡秘的表情、巧妙的反诘,设置悬念,诱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急于了解,进而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思考中体验到问题终于得以解决的快感,从而为达到本堂课预期的教学目的定下了“基调”。例如,我在教学《蝙蝠与雷达》一文时,一开始这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飞机原来是不能在夜间飞行的,后来它拜师学艺,得到了高人指点,它就具有在夜晚飞行的本领了,你知道这师傅是谁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蝙蝠与雷达》,去探个究竟。”这段导语的设计,布阵设疑,制造悬念,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积极思考、想象,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欲。
二、渲染情境导入
渲染情境的导语设计方法是以“导”激“情”,注重的是学生情感的挖掘。即上课伊始,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副图景或一种意境,或者借助音乐、多媒体等教具作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所蕴含的情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如我在讲授《黄河魂》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黄河沿线的壶口瀑布是镶嵌在九曲黄河之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滚滚黄河奔流至此,突然倒悬倾注,呼啸着,拥挤着,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壶口,只听得‘轰隆’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千万条黄鳞巨龙齐刷刷地跃进深渊。一刹那间,只见惊涛怒吼,水雾升空,气吞山河,震声数里可闻,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继而咆哮而去……壶口瀑布瞬息万变的奇观多么令人惊叹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作者一同来感受壶口瀑布的魅力与风采。”上课前我用这段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导语来描绘壶口瀑布,将形象的场景带入课堂,让学生在未进入课文之前就深深地被壶口瀑布的气势和力量所震撼,满怀激情地进入了新课。
三、解题分析导入
课题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人们常把它比作课文的眼睛和窗口。通过对课题的解释、分析,可以窥见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匠心独运的构思。解题分析导入就是帮助学生通过对课题的解释、分析,从总体上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课文,进而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我在教学《最佳的路径》时,先在黑板上写个“路”字,问:“你们知道什么叫路吗?”紧接着出示鲁讯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句话对文中公园路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又问“什么是路径?”学生回答还是路。那么什么是“最佳”,“最佳的路径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通过一系列设问,既逐层解释清楚题目中的词义,又揭示了课文的中心内容,而且采用层层剥笋式的引导,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故事激趣导入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毕竟是率真、活泼、爱玩爱闹的孩子,特别喜欢听故事,因此,在课堂上以故事作为导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让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用一种轻松的心态去学习,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如《五彩池》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四川松潘旅游胜地藏龙山上的五彩池的美丽和神奇。上课时,我以五彩池的传奇故事导入新课,借此唤起学生对“五彩池”神往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急于欣赏的兴趣。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我小时侯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的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奶奶是哄着我玩的,我却当作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腾云驾雾,飞到那五彩的瑶池边去看看。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这个神奇瑰丽的五彩池呢?其实,这个五彩的瑶池不在天上而在人间,它就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这节课,老师就带领你们一起去欣赏《五彩池》。”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自然是兴趣盎然。
事实上,开课导入的方式还不止以上所述,如课本表演导入、名人轶事导入等等。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我们教师要灵活选择导入方法,切不可机械模仿、千篇一律;更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新课导入这一环节上坚持下苦功,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力争先声夺人,先发制胜。
参考文献:
[1]邢爱景,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多样化探讨[J].中华少年,2014年。
[2]许书杰,注重英语课堂教育 探讨课堂导入多样化[J].教育界,2015年。
[3]陈志勇,思想品德课导入的多样化探究[J].考试周刊,2012年。
- 【发布时间】2016/10/2 14:15:11
- 【点击频次】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