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议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 王 娜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31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教育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朝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朝向提升人的质量生命的价值,始终把教会学生思维作为教师肩负的最终使命。首先谈语文学科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其次从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深刻性四个方面结合教学实例进行阐述,给学生插上创造性思维的翅膀,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思维的形象性   灵活性   独创性  深刻性
  一 语文学科与创造性思维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学科,它既担负着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的任务,又肩负着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思维能力,发展创新个性的重任。教会学生创造性思维可以从培养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深刻性入手。我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以下方法:
  二 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
  (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训练思维的形象性
  思维的形象性是指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直观可感的思维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实物、音像、表演等情境以及联想和想象是培养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形象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的途径和基础。
  1、情境·文字与形象思维
  情境向儿童展示的是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音乐的旋律、角色的扮演或是实物的演示。
  A利用插图
  一年级北师大教材插图精美、色彩鲜艳,富有童趣的画面内容很容易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对儿童的知觉感官产生直接刺激,能有效地将画面表象信息输入学生的大脑中,转化为形象思维。如《插秧》一课,师:“水田还能映照什么?”学生看着水平如镜的湖面,想象着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事物,自然说出了“水田映照着小鸟、太阳、彩虹……”等等,并创造性地改编课文,“秧苗插在太阳上,插在彩虹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B运用媒体
   良好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和创造性表达。如教学《小小的船》一文,为了凸现夜空真实逼真的效果,我使教室呈现在一片黑暗之中,衬托出幻灯片中的黑夜更加神秘,同时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生动的画面加上优美的音乐,让小男孩坐在月亮船上的情境更加令人遐想。一位学生说:“我感觉小男孩坐在月亮船上就像在星海中航行一样”,另一位学生说:“我想象自己坐上了月亮船在听星星们讲故事呢!”多么富有创意的想象,甚至于孩子们提出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小船”中,仿佛以置身在星海中遨游了。
        C文字的“再现”-------再造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中最具有创造性的两个重要因素。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文字的描述随之在头脑中产生联想和想象。透过文字看到文中的人和事,看到人物的生活,发生的场景等,从文字看到图画,从图画中看到生活,这就是阅读过程中的文字“再现”,即再造想象,也是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教纪伯伦的散文诗《花之咏》时,学生因充分的品词析句,深入的体会感悟,将优美清新的文字通过想象和联想变为脑海中的画面,从画面中看到了自然,看到了生活,理解了文章不仅仅是赞美花,赞美自然,还有亲人、朋友之爱,以及世界呼吁和平的情感,见解深刻,耐人寻味。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在思维的过程中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运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善于迁移。五年级的学生学习了许多借物喻人的文章,因此,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落花生》和《红树林》,还有一篇课外阅读篇目《中国的牛》,分析这些事物与人的品质之间的必然联系,并在写法上比较异同。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可以比作什么样的人?学生们的答案精彩纷呈:把蜡烛、春蚕、大树、水果比作老师,小草、骆驼象征默默奉献的人,把蜜蜂比作勤奋工作的人,青松、梅花象征品行高洁、坚强不屈的人,把老鼠比作做贼心虚的人……学生由学过的范文迁移到生活中,有机地将生活中的事物与人的品质联系起来,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
   (三)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精神。它包括独特性、发散性和新颖性三个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运用个性化思考和个性化体验发表独特的看法,体现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第九册教材中有一篇拓展性阅读课文《千锤百炼为一“绿”》,讲的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为自己创作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江南岸”填词,从填“到、入、过”到“满”字,王安石皆不满意,后经反复推敲,换了十几个字,直到填入“绿”字,才觉得传神。如何能让学生也有反复揣摩字义,推敲炼字的经历呢?我尝试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填一填“春风又﹎江南岸”,并说说理由。学生纷纷踊跃发言,填入“洒、伴、醉、倚、漫、染、润、暖、抚、拂、回、吹”等十几个字,并陈述理由。如感觉春风是轻柔的、温暖的,仿佛是人的手,因此填“抚或拂”;感觉春风宜人,美好的事物都陶醉在春风中,而春风也仿佛陶醉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了,故而填“醉”;感觉春风是滋润万物的,所以填“润”……学生们精彩的发言无一不呈现出个性化、独创性思维的特点。虽然从平仄对仗的角(下转第107页)(上接第50页)度看,“回、拂、吹”等字并不合适,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确是值得称道的。接着我让学生将刚才的过程记录下来,写成一篇作文,自拟题目。于是《千锤百炼为一字》《冥思苦想为一“醉”》《揣摩》《苦吟》等题目应运而生。最有意思的是,学生在作文中写到:“如果王安石还在世的话,是否会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呢?”甚至还有学生写到:“我认为用‘醉’字更为贴切,仔细推敲,比王安石的‘绿’字相差不了多少。”学生从尝试填字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韵味,深入理解了什么是揣摩炼字的含义,由实践到感悟再到写作,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通过问题的现象深入本质,揭示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结果,预见事物发展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质疑环节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也可以针对课文利于突破难点的空白处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还可以抓住课文中出现的矛盾挑起争议,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在学习《草帽计》一文时,我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1、什么是草帽计?2、为什么要用草帽计?3、怎样运用草帽计?4、结果怎样?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梳理后,会发现其实这是一个完整的逻辑思维过程,由事情的起因到经过再到结果。接着学生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先解决了第1、第2和第4个问题之后,就围绕着“贺龙怎样运用草帽计?”这一中心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时,有个学生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平坦的山场与贺龙的草帽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这一问激起千层浪,接着学生通过抓词抓句、研读分析、深入探究,又分析到天气酷热与白军戴草帽中计之间的联系,明白了贺龙运用计谋时,想到了“依仗天时----炎夏酷热,巧借地利-----平坦的山场,利用草帽-----红军扔帽”一系列条件引蒋介石的白军上当,结果戴着红军草帽的白军被自己人炸得血肉横飞,叫苦连天。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出现了“引鱼上钩”“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贺龙的草帽计与诸葛亮的空城计、草船借箭有相似之处”等精彩的言论。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将“小疑大疑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定能体现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同样,在习作教学中,运用形象思维、辩证思维、逆向思维也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形象思维,透过漫画或文字,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想象和联想,揭示主题的深刻;在辩证思维方面,可以开展辩论赛,如以“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进行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运用逆向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等。
  参考文献:
  [1]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郅庭瑾《为思维而教》[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 【发布时间】2016/10/2 14:14:27
  • 【点击频次】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