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拥有快乐体验

 

【作者】 邹佐辉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镇龙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让学生拥有语文学习快乐体验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小学语文作为奠基教育平台的最高追求。为此,我们要创新策略,灵活方法,以激趣为过程策略,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切实感受到快乐。
  关键词:小学语文  快乐体验  拥有
  拥有学习快乐体验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小学奠基教育的追求,这不仅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情感有积极作用,还能促使学生思维在更自由、更安全的环境中得到更好培养。因此,让学生拥有快乐学习体验正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要追求。又特别是在“应试”当道的背景下,以分论英雄的今天,拥有学习快乐更是不易,幸好是新课标的及时到来,为学生拥有快乐学习体验开起于了绿灯。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快乐。
  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无论是有多么有趣的学科,教学方法一旦进入重复模式,久之都会让人生厌、有枯燥感,甚至会让学生仅有的兴趣磨逝。因此,针对小学生好奇好新的特点,我们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方式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刺激学生感官,带来“新”的乐趣,促进学生欲望产生。首先要保持对语文的兴趣才是最主要的,而枯燥的教学方式又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因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喜欢变化,只有富有刺激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多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为了保持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要认真专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借助直观教具培养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直观思维阶段,他们需要直观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枯燥乏味的机械式的重复性讲解。可借助实物、图片、动作、表情等手段创造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句型的意思,并掌握其结构和用法。平时可动手作画,补充教学挂图,选用实物等直观的形式,尽量把要教的课文或句型,用实物或图画的形式进行说听训练,直到可以让学生达到既说的出,又写的准确;既听得懂,又能答得出来。学生也在教师创设的自由宽松的情景教学中感受到了学习语言的快乐。这种借助实物图片和动作表情等手段创造情景的教学方式,不但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师生得到了和谐的配合默契,也达到了教与学的统一和谐,无形中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除了这些传统直观教具运用外,我们也可运用“班班通”带来的更好地直观教具,即多媒体,这是科技与教育改革相结合的最好手段,能多方面地刺激学生感官,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其图、文、声、像并茂的作用,既能形象直观呈现知识,还能降低知识学习难度,在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三、创设愉悦和谐教学氛围
     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创设和谐愉悦教学氛围,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是学生全员参与的基础。实践中,我们看到个别教师采取“强迫命令”,而效果是不持久的,真正有效的调动,就是良好的学习氛围,其能催促学生形成内驱,促进学生自觉。因此,我们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创设情趣盎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既不担心“张扬冒尖”,又不害怕“丢败丢丑”,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从误人歧途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
  语文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放弃,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口味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学生群体参与互相启发所产生的互补、互促效应是个人单打独斗无法比拟的。
  四、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乐于活动,更乐于实践,在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目前因我国采取的主要教学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几乎大部分的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所以我们不能用短短的课堂时间替代所有的教学工作,我们知道我们之所以对于我们的母语学习的轻松,是因为母语不仅仅在课堂上完成的,而是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学习,因此上,我们要告诉学生学好语文不要依靠单单的有限的课堂时间,还要适当的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比如,我们可以有目地的培养骨干,开展语文角、朗诵会、演讲比赛、识词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等,这些都是帮助学生发展语文素养的语文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我们如同表演,运用准确生动,赋予感染力的语言,通过一定的动作与表情强化语言的渲染,以此来吸引学生,无形中会增进我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从心里喜欢我们,这样简单的一个小课外活动,不但活跃学生语文课外生活,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创造学习语文的气氛,培养学生学语文兴趣,融洽了师生关系。
  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的应试教育是很难达到这个目的的,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快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语文,而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去学习语文。这不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谷波,小学语文学习的快乐无处不在[J].新课程(小学),2015年。
  [2]厉雪芳,小学语文快乐学习课堂探微[J].学周刊,2014年。
  [3]张道平,让学习的快乐洋溢小学语文课堂[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4年。
  [4]马培花,构建快乐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4年。
  • 【发布时间】2016/10/2 14:06:55
  • 【点击频次】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