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培智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在培智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智障儿童的一种教学艺术,其目的就是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基础,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培智数学 情境 创设 实践策略
在培智学生中开展数学教学,就是为学生将来生活与发展奠定基础,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脱离学生生活背景去教学数学,应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思维发展和年龄特点开展日常教学,把培养学生思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营造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提高未来生活的生存能力。下面,我谈谈在近几年的生活化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一些感慨。
一、创设故事情境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而故事正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在趣中质疑,疑中生思,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特别是智障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因此,合理创设故事情境,把学习内容编成简单的生活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数学教学的乐趣,能够有效调动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1+1=2”时,教师先出示了一个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小兔欢欢,然后说欢欢要去拔萝卜。学生都很高兴。接着就让学生数,欢欢先拔了1个萝卜,又拔了1个萝卜,合起来拔了2个萝卜。最后让学生编出故事、摆出算式。这不仅引出了学习内容,还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高潮。
二、创设游戏情境
儿童天性好玩、爱动,而且注意力不持久,智障学生更是如此。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之产生求知欲,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生活化数学的教学内容转化成游戏的形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以游戏为媒介, 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学游戏,让智障儿童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愉悦,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自理能力。这样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当然游戏在智障学生兴趣培养上的作用绝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和教师的正确组织形式与指导分不开的。教师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智障学生数学教学中,改变了原有教法的单一和枯燥,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时要考虑以下几点:①游戏目标要淡化,游戏的内容和难度要顾及弱智儿童能力;②游戏形式多样化,学生能在新颖有趣的游戏中感受到乐趣无穷;③游戏内容生活化,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④游戏评价多元化,要及时对游戏结果进行评价,梳理获得的感受和经验,穿插使用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学生自评,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创设操作情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上。”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从动手始的。因此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桥”,是学生求知增智的重要环节,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特别是智障学生对自己通过操作获得的知识印象最深刻,记忆牢固。教学中,创设操作情境,使学生通过手操作、眼观察、口表达、耳倾听、脑思考这一过程获取知识。例如在教“长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课前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长方形,并让学生自己照着课桌面画一个长方形,再用剪刀剪出来,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数一数等操作过程来感知长方形的特点。整个课堂活而不乱,兴趣盎然。
四、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贵在疑。智障学生因缺乏一定的想象才能和知识基础,但他们具有和正常儿童一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和利用他们的好奇心,联系智障学生的实践生活经验,适时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吸收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智障学生难以了解的一些概念,在质疑中析疑、解疑、破疑。如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我先出示汽车行驶时的录像,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汽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形,而不是正方形或是其它外形呢?”学生可能会说方的也行,然后教师能够出示方轮胎行驶时的效果,得出“圆形的轮子跑得快”的结论。“由于圆形的轮胎行进时不平稳,其他外形的轮胎平稳。”我适时引导他们:“说得真好!为什么圆轮胎不平稳?谁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学问来解释一下?”学生分小组讨论。他们及时联系刚刚学过的知识考虑、交流,得出结论:由于汽车圆形轮胎的轴心到空中的间隔一直不变(同一圆中一切半径都相等),所以不平稳,跑得快,从而了解圆半径的意义。 用这样的方式停止教学,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学问的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智障学生生活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智障儿童的一种教学艺术。我们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这种艺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参与文献:
[1]陈红,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与创设情境浅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
[2]丁志辉,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与创设情境浅析[J].成功(教育),2011年。
[3]高鹏凌,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原则及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05年。
关键词:培智数学 情境 创设 实践策略
在培智学生中开展数学教学,就是为学生将来生活与发展奠定基础,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脱离学生生活背景去教学数学,应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思维发展和年龄特点开展日常教学,把培养学生思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营造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提高未来生活的生存能力。下面,我谈谈在近几年的生活化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一些感慨。
一、创设故事情境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而故事正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在趣中质疑,疑中生思,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特别是智障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因此,合理创设故事情境,把学习内容编成简单的生活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数学教学的乐趣,能够有效调动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1+1=2”时,教师先出示了一个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小兔欢欢,然后说欢欢要去拔萝卜。学生都很高兴。接着就让学生数,欢欢先拔了1个萝卜,又拔了1个萝卜,合起来拔了2个萝卜。最后让学生编出故事、摆出算式。这不仅引出了学习内容,还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高潮。
二、创设游戏情境
儿童天性好玩、爱动,而且注意力不持久,智障学生更是如此。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之产生求知欲,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生活化数学的教学内容转化成游戏的形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以游戏为媒介, 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学游戏,让智障儿童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愉悦,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自理能力。这样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当然游戏在智障学生兴趣培养上的作用绝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和教师的正确组织形式与指导分不开的。教师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智障学生数学教学中,改变了原有教法的单一和枯燥,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时要考虑以下几点:①游戏目标要淡化,游戏的内容和难度要顾及弱智儿童能力;②游戏形式多样化,学生能在新颖有趣的游戏中感受到乐趣无穷;③游戏内容生活化,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④游戏评价多元化,要及时对游戏结果进行评价,梳理获得的感受和经验,穿插使用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学生自评,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创设操作情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上。”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从动手始的。因此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桥”,是学生求知增智的重要环节,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特别是智障学生对自己通过操作获得的知识印象最深刻,记忆牢固。教学中,创设操作情境,使学生通过手操作、眼观察、口表达、耳倾听、脑思考这一过程获取知识。例如在教“长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课前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长方形,并让学生自己照着课桌面画一个长方形,再用剪刀剪出来,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数一数等操作过程来感知长方形的特点。整个课堂活而不乱,兴趣盎然。
四、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贵在疑。智障学生因缺乏一定的想象才能和知识基础,但他们具有和正常儿童一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和利用他们的好奇心,联系智障学生的实践生活经验,适时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吸收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智障学生难以了解的一些概念,在质疑中析疑、解疑、破疑。如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我先出示汽车行驶时的录像,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汽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形,而不是正方形或是其它外形呢?”学生可能会说方的也行,然后教师能够出示方轮胎行驶时的效果,得出“圆形的轮子跑得快”的结论。“由于圆形的轮胎行进时不平稳,其他外形的轮胎平稳。”我适时引导他们:“说得真好!为什么圆轮胎不平稳?谁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学问来解释一下?”学生分小组讨论。他们及时联系刚刚学过的知识考虑、交流,得出结论:由于汽车圆形轮胎的轴心到空中的间隔一直不变(同一圆中一切半径都相等),所以不平稳,跑得快,从而了解圆半径的意义。 用这样的方式停止教学,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学问的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智障学生生活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智障儿童的一种教学艺术。我们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这种艺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参与文献:
[1]陈红,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与创设情境浅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
[2]丁志辉,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与创设情境浅析[J].成功(教育),2011年。
[3]高鹏凌,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原则及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05年。
- 【发布时间】2016/10/2 14:02:56
- 【点击频次】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