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杨学建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农旺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我要学”的源动力,是学生道德践行能力形成与培养的动力支撑。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思想政治教学去枯燥化、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初中政治  学习兴趣  培养  实践策略
  学习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源动力,是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情感支撑。托尔斯泰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初中政治是一门较为抽象的思想教育学科,内容不仅空洞,还很枯燥,让很多学生无法从中感受到学习乐趣,故而学习积极性大减。在践行新课改,倡导学生是学习主体理念的今天,我们如何将帮助学生发挥主体主动建构作用,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践中我们以激发兴趣,培养学习情感为策,很好地佐证了这一课题。
  一、运用生动幽默激发兴趣
  语言生动幽默、具有亲和力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是教师让课堂活跃有成效的有效方法。传统教学,师道尊严,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只能“背着手儿”听课,这样强制学生去执行教材要求,显然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来教学,其效果也只能换来“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学得无精欲睡”的互不相干的低效或无效效果。对于政治这样思想性、人文性极强的学科,我们必须化知识于情境中,用幽默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形象的漫画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兴趣,以达到以情激趣、以境促情的目睥。
  二、抓好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时间虽短,但意义重大,担当着聚焦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处于愤悱状态的重要任务。君可见,但凡大家都特别注重开课的激趣、煽情、诱思。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就曾说到:“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我们必须抓好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做文章,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到浓浓的政治学习氛围中,实践中我们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歌曲导入、故事导入、小品表演导入等丰富多彩的方式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思路活跃起来进入到新课学习中。例如,在教学“我国的环境问题”一课时,我便用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造成了人员、财产重大伤亡和损失的事件作为引子开头导课,让学生讨论分析造成这一自然灾害的原因是什么呢?最后点拨引导得出结论:造成这一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如滥伐林木,乱开垦荒地等等,破坏了环境。这样导入新课,既自然又激发学生的环境意识,聚焦了学生视觉,让学生一开始便集中思维到学习中来,产生了“我要学”的积极情感。
  三、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是新课改推进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实践产物,是教师经过反复实践验证的一种能帮助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其作用主要源自于其集趣味性、煽情性和诱思性于一体,能让学生在情境化的教学场景中主动成为学习主体。多次情境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精彩的情境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学习境界。实践中,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手段都是有效策略,都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学“了解祖国,爱我中华”这一课时,我们就可采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开始播放一个视频短片,向同学展现祖国壮丽的河山,灿烂的文化,多样的民族以及改革开放后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激昂的音乐中,同学们融入课堂情境,增强同学们热爱祖国的情操。然后再引导同学们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学生在有情、有趣、有境的作用下自然就被卷进了教学情境中,成为了学习主体。实践证明,创设情境教学,特别是充分利用现代“班班通”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化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四、引发学生质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贵有疑,疑能聚焦思维,促进有效学习。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一个有效问题,不仅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有效性。例如,在教学“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时,我们可利用学生对金钱关系和“拜金主义”的模糊认识,故意将课题写成“拜金主义是正确的价值观”。学生看到我的这个错误,感觉异常惊奇,他们对照着课本七嘴八舌地提醒我,说我写错了,要我修正过来。于是,我便微笑着等大家稍稍静下来,才开始介绍金钱交易的产生、发展,以及金钱交易关系体现的平等交易原则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对攻破封建等级制度的壁垒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这样讲解,不仅引起了学生积极深思,激发了他们认知矛盾,让他们思维紧紧围绕课题而转:课本和老师讲的到底谁正确?这时一些观察能力强的学生已经发现了我在讲解中偷换了概念,把“拜金主义”写成了“金钱交易”。于是我就顺着学生的思路讲解了“拜金主义”是金钱交易的绝对化,并剖析了它的本质和危害,澄清并深化了学生认识。故将错误的做法,也是我们激趣的常用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政治教学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特别是在新课改践行的今天,我们更应注重学生兴趣培养,让他们产生学习动力,成为自觉学习主体。正如赞科夫所说:“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然落空。”所以,激趣应成为我们政治教学去枯燥化的首要选择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小红,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新课程,2013年。
  [2]李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研究,2014年。
  [3]陈静,如何激发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12年。
  • 【发布时间】2016/10/2 13:53:38
  • 【点击频次】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