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以情激情 寓情于教

 

【作者】 方 艳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郯城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情感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打好情感牌,寓情于教,做到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以情动人,让学生在动之以情中与语文对话,获得语文素养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激发
  情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纽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桥梁,是点燃智慧火花的火种,是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动力。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存在,更无法搭建师生有效互动的交流平台。不仅教学是以情感为基础的,语文学习和个体发展更离不开情感支撑。我们知道,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又特别是“文以载道”的语文学习,更需要以情感作基础去体验,才能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和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和培养,“以情激情”,并贯穿到教学的各个流程中去。
  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到:“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作为教学开启平台的导入环节,我们如何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浓浓的学习情感?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一线教师努力实践和探讨的教学课题。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必须想方设法,创新策略,才能收到良好激情感效果。
  一、营造愉悦和谐情感氛围
  新课标指出:“情感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语文保持密切联系的前提。”大凡取得教学成功的教师都有这样感慨,教学不仅在于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在于教师能借助自己的良好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诚然,以情激情,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不仅学习效率高,而且其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判断力也异常活跃。又特别是我们小学生,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情绪和情感为转移的。所以,我们要抓住教学首始的导入环节,大做情感文章,或披情以入课,或入情以披课,让学生一开始就被浓浓的情感氛围所笼罩,感受的到教师关爱和和谐的师生情感,进而心理自由和安全,放开思维、驰骋想象,自觉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当然,这样的效果也不需我们刻意做作,只需我们要具备亲和力的教学语言和面带微笑的教态以及偶尔的幽他一默,都能取得良好效果,为成功教学奠基坚实基础。
  二、运用直观教具引发情感
  运用直观教具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法,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情感。直观教具很多,常用的有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多媒体等。开课时,我们可用此来创设一种直观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
  三、多种形式朗读催发情感
  正确、有感情的朗读是连接教师、教材、学生三者感情的桥梁,也是实现情感互换的有效方式。我们知道,现行教材上的文章,不仅文质兼美,而且蕴含美的情感,能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而开展朗读,也不仅是把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更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和美的输入。再加之,朗读是“其义自现”的前提。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活生生的形象,对作品内容心领神会,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美的体验。但要注意,我们朗读时要做到以情发声,以情带语,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内容,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进行朗读,该昂扬时昂扬,当低沉时低沉,让浓郁饱满的情感进入学生的心田。如朗读《春》中的“春风图”一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中引用的诗句要读得一字一顿,“母亲的手”和“抚摸”两处用重音连读,读得语重而情深,让人感觉到春风的和煦、舒坦和柔情。“又如在读“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这句时,要用亲切的态度、欣喜的感情、气满声高的色彩,将“清脆”“宛转”“应和”还有“短笛”“嘹亮”等词语重读,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迎春交响曲。除了教师运用表情朗读外,还要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的协作活动,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词句篇章,领会其语言的感情色彩,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又要把学生吸引到作品意境之中,使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唤起感情共鸣。
  四、巧设悬念教学诱发情感
  悬念就是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而教师在教学中巧设悬念就是为了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或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新授教学时,或者在学生未接触课文之前,我们在开课环节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爱国将领邓世昌》、《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情感。当学生情感升温,有“我要学”、“我想知道”的动机时,就是教学所谓的“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际。这时,我们再开启新课教学,便是水到渠成了。
  五、运用设疑激疑激发情感
  学起于思贵有疑。但现行“00后”学生很多不具备质疑学习习惯,不会主动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交换情感。这需要教师设疑,引发学生质疑,产生学习情感。正所谓“开课导入,非趣即疑”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学习动力,从而主动参与到文本阅读中,去思考、去探究,去寻找问题解决的答案。
  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特别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打好“情感教育牌”,寓情于教,做到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以情动人,让学生在动之以情中与语文对话,获得语文素养培养。
  • 【发布时间】2016/10/2 13:25:20
  • 【点击频次】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