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探寻

 

【作者】 谭逢春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最重要平台,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随着社会发展,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充分借助阅读平台,创新阅读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使之在浓厚兴趣中提升自我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随着社会发展,激励的竞争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变化的需求,新课标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们不能再沿袭传统教学老路,应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开启阅读教学,即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阅读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着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情境教学,是指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情境的创设主要就在于教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积极地去探索语文的奥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设置呢?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二、联系实际,鼓励学生放开想象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有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学会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古人说得好,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索,常有创新。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新鲜、稀奇的事物、问题都喜欢问个为什么。教师在教学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大力鼓励学生问问题,绝对不能抑制他们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好问的好习惯。教师要利用巧妙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通过与“文本对话”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要多为学生提供质疑的锲机,使学生发现教材中的疑点,并能够带着疑问去读书,深入地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在阅读中质疑,在阅读中收获。如在教《欢乐的泼水节》一文时,就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探究。首先引导学生提出:傣族为什么有“泼水节”?为什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都很高兴?为什么要往人身上泼水?除了泼水人们还会怎么庆祝?……这样的疑问,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在质疑、探究、品读,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真正地感受到泼水节这一天的欢乐氛围,感受少数民族节日的独特魅力。
  四、激励赏识,提升学生阅读体验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阅读上获取成功,有成就感,通过愉悦体验催发学生再学习、再阅读欲望,让他们都能参与进来,真正成为阅读主体。要达到此目的,我们必须运用激励赏识教育,提升他们阅读体验的愉悦快感。首先,在教学中及时地、适时地对他们进行表扬,能有效地刺激所有学生的学习欲望。一部分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去带动别人,起到以一帮一、以一带十的作用。其次,表扬优生,但不能忽略对学困生的鼓励机制的建立。学困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
  五、注重拓展,重视课外阅读积累
  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要求我们充分运用课外这个大舞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我国语言大师吕叔湘曾经说到:“学习,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可见,充分利用课外,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有多大。因此,我们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给学生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标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教师应通过教材教会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激励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以达到拓展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知识的目的。
  总之,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个漫长过程,我们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并不断创新方法,从兴趣激发入手,多授方法,促进学生有良好的阅读收获,能体验到阅读快乐。这样自然就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其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为以后参与竞争奠定好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郑丽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现代交际,2011年。
  [2]苏群燕,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语文学刊,2011年。
  [3]朱靖,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
  • 【发布时间】2016/10/2 13:25:06
  • 【点击频次】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