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

 

【作者】 杜舜尧

【机构】 通江县大兴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生因为认知水平有限,抽象性思维能力比较差,所以难以学习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并且传统意义上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比较单调和枯燥。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统一,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把握数学知识,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变得简单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抽象思维;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最终要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学好数学,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1.数学源于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 教学应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数学用于生活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只能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打破上述僵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现实中,对学习有厌倦的学生,往往对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我们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数学联系起来,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三、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融合 
  1.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是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去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创设生活画面情境。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生动的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
  2.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运用生活化语言教学。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 
  3.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4.生活情境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 
  结论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让数学与生活水乳交融,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感兴趣的游戏.而不是另一类枯燥无味、毫无乐趣的生活,既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学生就一定会亲近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融合的研究 》杨建国2007年3月 
  [2]《浅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盛嵘2007年11月 
  [3]《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 王晓军2006年1月 
  [4]《辩证思考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 赵云峰2005年第3期 
  • 【发布时间】2016/10/2 13:23:05
  • 【点击频次】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