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受益终身,不良的行为习惯则给幼儿的未来埋下不堪设想的隐患。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所幼儿园的不容忽视的工作,如何培养不同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位幼儿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育 习惯培养 规范意识
有位哲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确实,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使人终身受益。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众所周知,低龄幼儿正是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为此,这一期间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也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 正是这个道理。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身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那么,教师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寓理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中。
幼儿年龄小,对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因此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良好的习惯会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个性的发展和优良品质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如在上社会活动课时,通过挂图、事例的讲解,使幼儿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否则,细菌粘在食物上,小朋友吃了就可能得病等道理。讲了一个爱吃糖却又不爱刷牙的小女孩牙齿住着小妖怪,专门吃塞在牙缝内的东西,直到医生拿钳子把蛀牙拔掉,并开始天天刷牙,才把小妖怪赶跑了。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明白平时要经常漱口,刷牙讲卫生等道理,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并促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模仿尝试,最终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等行为习惯。
二、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
教师是幼儿的一面镜子,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仪表、行为对幼儿思想品德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这是老师说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幼儿把教师当作自己最直接的学习榜样。因此教师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和行为习惯,要求孩子做到的或目前孩子还不能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做孩子的表率,不要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形象出现在幼儿面前,而是耐心倾听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在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与幼儿一起制定规范,加强日常生活中的反复练习。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如针对幼儿“拉扯小椅子”的现象,我们首先请他们观察磨损的椅子,然后讨论该怎么保护这些椅子,经讨论商定出共同的规则“轻搬轻放,有倒下的椅子及时扶起来”。在规则制定后我们就要训练孩子轻搬椅子、轻放椅子的正确方法,而后在搬椅子过程中检查督促幼儿的执行情况,对遵守规则的及时表扬肯定,而对于违反规则的教师应及时制止,并给予一定的惩罚。
还有“上课时举手回答问题”这一规则也要多次重复才能被孩子们所领悟、执行…… 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天做到。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孩子的意志力力较差,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家园共育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必然之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深远的影响,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长的积极配合,怎样才能给孩子做到示范呢?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正确的教育观念。现在有好多的家长认为我们只有一个孩子,而且孩子年龄还小,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家长全部替他们做了。比如:穿脱衣服、整理书包、洗脸、甚至吃饭也是家长喂。其次,家长要经常参加幼儿园各项活动,了解幼儿的日常行为规范,做到正确引导,及时纠正。我们开园第一学期,每天站在幼儿园门口接待孩子时,家长替孩子背着书包的不只是一、两位。看到我们家长如此“幸苦”我园召开了全园家长会,我们把孩子在幼儿园里的一日生活照片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家长。比如:幼儿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上厕所、洗手、接水。午餐时间,孩子们做的餐前准备,安静的进餐、幼儿饭后碗筷的收整。午睡时,每个幼儿都把自己的衣服整理好放在床头等等。在幻灯片的最后是我园给家长的温馨提示:尊敬的各位家长您好!非常感谢您的到来,为了孩子请您与我们共同做到以下几点:(1)请家长要求孩子在家里自己穿脱衣服。(2)请家长要求孩子每天晚上自己洗脚。(3)请家长要求孩子背着自己的书包自己走进幼儿园。谢谢您的配合!相信您和您的孩子是最棒的!
通过观看幻灯片家长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日常行为习惯,欣慰之余便加强了对我们的信任。按照我们的要求家长不但积极的配合了我们的工作,而且还经常在幼儿园活动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有了家长的配合,孩子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和家里达到了一贯性和一致性,幼儿园的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可见家园共育在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尤为重要!
总而言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的、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教育。家园密切配合,拧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对幼儿产生强大的影响,促使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关键词:幼儿教育 习惯培养 规范意识
有位哲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确实,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使人终身受益。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众所周知,低龄幼儿正是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为此,这一期间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也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 正是这个道理。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身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那么,教师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寓理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中。
幼儿年龄小,对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因此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良好的习惯会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个性的发展和优良品质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如在上社会活动课时,通过挂图、事例的讲解,使幼儿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否则,细菌粘在食物上,小朋友吃了就可能得病等道理。讲了一个爱吃糖却又不爱刷牙的小女孩牙齿住着小妖怪,专门吃塞在牙缝内的东西,直到医生拿钳子把蛀牙拔掉,并开始天天刷牙,才把小妖怪赶跑了。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明白平时要经常漱口,刷牙讲卫生等道理,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并促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模仿尝试,最终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等行为习惯。
二、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
教师是幼儿的一面镜子,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仪表、行为对幼儿思想品德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这是老师说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幼儿把教师当作自己最直接的学习榜样。因此教师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和行为习惯,要求孩子做到的或目前孩子还不能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做孩子的表率,不要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形象出现在幼儿面前,而是耐心倾听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在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与幼儿一起制定规范,加强日常生活中的反复练习。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如针对幼儿“拉扯小椅子”的现象,我们首先请他们观察磨损的椅子,然后讨论该怎么保护这些椅子,经讨论商定出共同的规则“轻搬轻放,有倒下的椅子及时扶起来”。在规则制定后我们就要训练孩子轻搬椅子、轻放椅子的正确方法,而后在搬椅子过程中检查督促幼儿的执行情况,对遵守规则的及时表扬肯定,而对于违反规则的教师应及时制止,并给予一定的惩罚。
还有“上课时举手回答问题”这一规则也要多次重复才能被孩子们所领悟、执行…… 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天做到。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孩子的意志力力较差,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家园共育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必然之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深远的影响,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长的积极配合,怎样才能给孩子做到示范呢?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正确的教育观念。现在有好多的家长认为我们只有一个孩子,而且孩子年龄还小,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家长全部替他们做了。比如:穿脱衣服、整理书包、洗脸、甚至吃饭也是家长喂。其次,家长要经常参加幼儿园各项活动,了解幼儿的日常行为规范,做到正确引导,及时纠正。我们开园第一学期,每天站在幼儿园门口接待孩子时,家长替孩子背着书包的不只是一、两位。看到我们家长如此“幸苦”我园召开了全园家长会,我们把孩子在幼儿园里的一日生活照片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家长。比如:幼儿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上厕所、洗手、接水。午餐时间,孩子们做的餐前准备,安静的进餐、幼儿饭后碗筷的收整。午睡时,每个幼儿都把自己的衣服整理好放在床头等等。在幻灯片的最后是我园给家长的温馨提示:尊敬的各位家长您好!非常感谢您的到来,为了孩子请您与我们共同做到以下几点:(1)请家长要求孩子在家里自己穿脱衣服。(2)请家长要求孩子每天晚上自己洗脚。(3)请家长要求孩子背着自己的书包自己走进幼儿园。谢谢您的配合!相信您和您的孩子是最棒的!
通过观看幻灯片家长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日常行为习惯,欣慰之余便加强了对我们的信任。按照我们的要求家长不但积极的配合了我们的工作,而且还经常在幼儿园活动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有了家长的配合,孩子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和家里达到了一贯性和一致性,幼儿园的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可见家园共育在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尤为重要!
总而言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的、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教育。家园密切配合,拧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对幼儿产生强大的影响,促使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 【发布时间】2016/10/2 13:19:52
- 【点击频次】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