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析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作者】 孙 玲 任 炼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五星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过去八九年的教师生涯中,我接触过不少留守儿童,尤其是最近三四年时间里,我所任教班级自一年级到现在的四年级,班上的留守儿童始终占着班级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左右,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留守儿童教育在农村教育中的重要性。而作为一名80后,我也曾是一名留守儿童,体会过这个特殊群体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如今,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更清楚地知道,在小学这样一个儿童成长的关键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这对他们而言将带来怎样的不利影响。因此,本文笔者想结合自身教育工作经历,就如何做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字:留守儿童   班主任   教育
  在与留守儿童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并不都是如人们从媒体报道中了解的那样,心里缺乏疏导、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总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相反不少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乐观开朗,生活、学习积极向上,甚至由于少了父母的呵护,在思想上比普通孩子更成熟、独立,能吃苦、知勤奋,往往让我们忘却了他们“留守”的身份。当然这部分留守孩子的“优异”表现并无法掩盖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毕竟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直接监护和关爱,他们多数由爷爷、奶奶、外公、外派隔代监护或叔、伯、舅、姨等亲友监护,在生活中,他们多采用溺爱或放任的管教方式,过多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疏于精神、道德上的束缚和引导。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从而养成了孩子冲动任性、孤僻内向的性格,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出不善交流、不爱学习等不良习惯。那么作为班主任,在清醒认识留守儿童现状的基础上,该如何从学校、老师方面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摸清底细,分类教育
  就如我在前文中分析的那样,在留守儿童中存在着一部分孩子,他们虽然同样缺乏父母的关爱、教育,但他们却少有像大多数留守儿童那样养成不良的性格和习惯,他们的坚强、勇敢成熟、懂事,往往让我们谈论留守儿童问题时忽视了他们的存在,这显然是我们认识的误区。相反,他们的坚强与乐观,不仅值得我们关注和尊重,更值得班主任教师思考,该如何去引导好这部分孩子,让他们身上的正能量在留守儿童之间、甚至所有学生间相互感染、传递。而对于另一部分存在较多问题的留守学生,班主任就务必要坚持做到“眼勤、嘴勤、腿勤”,不管有没有课,多在教室转转,观察学生上课时表现,多与学生交流谈心,时刻了解掌握他们的动态和思想状况,及时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思想上的困惑,相处日久,师生之间自然能产生浓浓的亲情,而这不正是留守孩子正缺乏的吗?
  二、用心关爱,情同父母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总是缺少一份来自于父母的亲情关爱,自己对父母骨肉亲情也无处表达,让他们时常有话无处说,有屈无处诉,甚至还会因此遭到同学的歧视。因此,当每一天孩子来到学校,班主任就要清楚自己的角色,既要做老师,更要做家长,要像关爱自己孩子一样关爱每一个留守学生。当然,爱的表达不能只是语言的述说,更应该是行为的表现。比如每天早晨的晨检,班主任不仅要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更要留心学生衣服穿得是否合适,早上是否都吃过了早餐,各种学习用具都是否带齐了......等等。总之,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有事没事,事事关心。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他们和其他的学生一样,让留守儿童从心理上感受到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这些事或许平常,但却是作为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这也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
  三、相互尊重,平等共处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相互尊重,平等共处,往往是大多数教师所忽视的。大多数教师或许可以很容易做到像关爱自己孩子般去关心留守学生,但却少有老师能放下教师、家长的架子与学生平等沟通交流。他们长于说教,疏于师生平等交流,他们从不吝啬对学生的关爱,却又在表达关爱时过于彰显其“高尚”,让原本就内向、自卑的孩子更因他人的“同情”更加自卑。因此,教师在与留守学生的相处和教育中,一定要能放下师者的姿态,把他们当做自己真诚的朋友,充分考虑他们的感受,把关爱融于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润物与无声之处。
  四、加强沟通,家校共育
  留守儿童的教育,离不开学生家长的支持配合。因此,班主任必须与家长密切联系。不仅要经常与孩子父母电话沟通,更要利用好节假日,孩子父母回乡探亲等时机多与他们交流,甚至多做父母思想工作,帮助孩子告别“留守”身份。其次,教师还要充分重视与孩子“留守家长”的沟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虽然无法替代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教育,但他们毕竟是孩子直接的看护者,他们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对孩子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除了要时刻保持与他们的沟通交流外,更要时常入户家访,了解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通过与监护人的沟通交流,了解监护人的思想动态是否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总之,教师在留守学生、父母和监护人之间,务必要积极主动去搭建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取长补短,共同培育好祖国的花朵。
  以上几点只是笔者过往的工作中总结的几点粗浅看法,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对我们每一位教师和班主任来说都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能拿出高度的责任感,坚持真心的付出,我们一定能把每一名留守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
  • 【发布时间】2016/10/2 13:18:25
  • 【点击频次】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