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作者】 孙石群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双腾镇云胜基点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近些年,随着教育体质的改革,很大一部分家长和学生没能很好地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这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初中地理教学发展。主要从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出发,制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及策略,严格遵守“学以致用”“以人文本”的原则,为中学地理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地理教学创新教育的目标,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地理教学开拓了新天地。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参与性  思维  地图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地理教师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近几年来,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而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本人结合十几年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一、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又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学生围绕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四班上课时,有一位男同学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的“几”字形拉直,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地理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治理办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 
  二、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集中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既需要发散性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而更多地表现在二者结合上。
  集中思维,是把解决问题时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从而形成唯一正确的答案。发散性思维是从某一目标出发,沿着不同途径思考,以探求多种答案。这种思维无一定的方向和范围,不墨守成规、不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符合条件的多种答案,其主要功能是求异与创新。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我们认为,主要从课堂教学和习题训练方面着手。课堂教学要多设计发散思维教学类型。
  教师设计的地理习题,要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重视对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练习、多设计具有创造性的习题。同时鼓励学生质疑提问,自己编题。在习题训练中。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思维的定势,组织讨论,广开思路,让学生自己提出独特的见解。
  三、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阅读、运用各种图表,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地图是地理语言的浓缩,是学生获得直观地理知识的源泉,是地理教师进行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只有利用地图,才能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地理事物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因此,我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地图,配合学生的地图册及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把课本上的地理知识迁移到地图上,把地理知识记忆在地图上,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
  四、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利用投影仪等各种电教手段来帮助学生认识复杂的地理事物。地理内容广泛复杂,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无限性及现象的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复杂性、困难性。而电化教学正好能解决这些教学上的问题。
  1 化虚为实。
  2 化远为近。
  3 化静为动。
  五、“互动教学”更应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体现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于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学生围绕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①班上课时,有一位男同学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的‘几’字形拉直,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地理观摩课终,我也同样听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治理办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作为老师要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努力的探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千方百计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 【发布时间】2016/10/2 12:17:37
  • 【点击频次】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