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议整合高中历史学习资源

 

【作者】 王邵军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我们重点把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学习资源整合相结合,开拓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学习历史的方式和途径。高中历史学习资源主要是指教材课程资源、网络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通过整合教学,更加丰富了学生学习方式和途径,提高了学习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资源? 整合 有效学习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我校在十二五计划是申请了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历史有效学习的研究》,围绕这个主题,我们重点把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学习资源整合相结合,开拓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学习历史的方式和途径。高中历史学习资源主要是指教材课程资源、网络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通过整合教学,更加丰富了学生学习方式和途径,提高了学习效果。
  一、整合高中历史学习资源的意义
  1、多途径学习资源是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传统教学资源单一,只有教材作为唯一资源,不能更好为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某些条件限制下产生的反应,个体习得的行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更侧重于学习的外部行为研究,对学习者的获取认知途径、方式提出要求。
  2、适应新时期学生学习的需求。当今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电脑、网络等走进教室,各种资源的交流与互动成为现实,多途径学习已经成为趋势。
  3、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以布鲁纳和奥苏贝尔为代表的认识主义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认知结构将发生改变,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支持了信息加工式教学设计。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力图在更接近实际的情境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设计合适的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支持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在学习环境中能充分展示问题的复杂性,提供足够的材料、细致数据分析与操纵的工具等。
  二、运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历史学习资源的实践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整合教材课程资源。历史教材是学生面对的重要学习资源, 也是高考的依托,教师与学生对之的依赖性都很强,合理整教材作用重大。
   2、运用网络博客整合学习资源,加强师生、学生间课外交流互动,延伸学习的方式和形式。在教学活动之外,大力拓展学生学习和交流的空间。我们建立了师生间、学生间学习交流平台,与教材同步,教师发布学习资源,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交流,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途径,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对网络运用的正确引导利用尤为关键,这就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了解与信任,拓展学生历史学习的途径。
  3、通过课堂展示台、投影仪等促进学生课堂内相互学习的整合与交流。学生之间的学习与借鉴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小组互助学习模式,每个班以5-7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集体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运行时老师提出探究式问题,针对教学内容学生相互讨论思考,不同小组推出发言人,进行班内交流。同时还为充分利用小组进行作业检查、学习笔记检查、试题交流阅改、问题发现与研究、经验的交流、等等丰富的教学与学生的交流,并作出详细的记录和整理,给老师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凭据,从而开展更好的教学,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主要分为三类:学习笔记类,如教材笔记、知识整理笔记;错题集;学习小组间还进行批改作业、查阅笔记,作业、周练试卷互评,优秀与较差的进行展示交流,实现生生间资源的互补,促进有效学习。
     四、反思总结
  1、问题与不足
  中学教师的理论素养还远远不够,不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完全统领课题实践,只是做了一些具体的实践工作,上升到理论还有困难。我们运用了新浪博客,要求学生运用网络交流与学习,但学生自控太差,学校无耐只有禁止上网,禁止带手机,只有在周末或月假期间完成相应作业与探究。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等、靠、要思想严重,要求主动预习、学习是很难的事。一时难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和思维。
  2、收获与体会
  本课组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开展主了广泛的新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提升教学理念,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整合学习资源,让课堂信息化,生动化、形象化、内容丰富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自觉参与历史探究学习,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利用学习小组、网络信息、校本地方历史资源等,还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拓展学生相互学习途径,如开展纠错练习学生讲评、互评,作业的互查、互纠,教材的知识点记忆的抽查、互查,周练试卷的互评,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学生的身份,还能体验到教师的角色,出题人的角色,评卷人的角色,在不同的角色中与同学之间、教师之间形成全面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拓展学生历史学习的途径,达到有效学习。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只是作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不是要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它是一种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为负责任的教学方式,它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它也有在实际操作中的弊端。但我们坚信,只要在多媒体运用的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中学历史课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 【发布时间】2016/9/2 13:17:14
  • 【点击频次】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