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转变 ——以奎屯市中学为例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地理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地理教学方法都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而产生新的变化。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地理教学方法应该对传统的讲授方法进行有效的改革和优化,使传统的课程讲授方法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本文将以奎屯市各高中使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奎屯市几所高中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发现奎屯市三所中学普遍存在着教师课堂讲授过多,缺少与现实社会的联系,缺乏对地图等教具的有效使用,以及忽视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等问题。根据奎屯市中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立足生活,创建生活情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地图等教具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问卷调查。
Abstract: The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 hold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geography teaching activity. In each important historical period, the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 can along with social, the economical, cultural and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has the new change.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teaching background, the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 should teach the method to the tradition to carry on the effective reform and the optimization, causes traditional the curriculum to teach the method to glow the new vigor and the vitality. This article the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 which will use by Kuitun various high schools will take the object of study,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ill analyze the Kuitun several high school's teaching method service condition, discovered that the Kuitun three middle schools have the teacher classroom to teach generally excessively many, will lack with realistic society's contacting, will lack to teaching aid's and so on map effective uses, as well as neglected has trained the student to analyze solves questions and so on ques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on. The question which exists according to the Kuitun Middle school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everal proposals: Uses the multiplication teaching method, breaks the tradition sole classroom instruction; Foothold life, foundation life scene; Plays teacher's in teaching leading role fully, raises the student learn geography the interest; Displays teaching aid's fully and so on map in the teaching direct-viewing functions, trains the student to interpret drawings, to use the chart the custom.
Key word: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引 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引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地理新课程对地理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的讲授和讲授方法。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教学方法应该对传统的讲授方法进行有效的改革和优化,使传统的课程讲授方法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
地理教学方法,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地理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1]
正确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和兴趣。相反,不正确的教学方法,非但达不到发展智力的目的,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比如,要学生学会在地图上量算两地实际距离的技能,光依赖教师的讲述而不采用练习的方法,是不可能达到这一教学目的的。因此就有人形容教学方法是使学生到达地理知识“王国”彼岸的“桥梁”,因此,地理教学方法的选用至关重要。
1. 地理教学方法概述
21世纪呈现国际化、全球化发展趋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我国基础教育水平要求不断提高,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对高中地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思想上应清楚地知道,不彻底改革教学方法,不实现“学生为主体”,不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能力,就不能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需要,教学中不单单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老师如何诱导,才能让学生自己积极地去发现问题、探讨和解决问题,这是当前人们非常关心的并且迫于解决的问题。
教学方法是在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中,为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它既包括了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了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有机统一体。[7]以下介绍几种在地理教学中比较典型的教学方法: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自然、社会中,通过对真实世界的直接观察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地理教学可供参观的内容很多,如山川、名胜、动植物园、博物馆、厂矿、港口、城市、乡村等等。亲临和直接感触真实的地理环境,对地理学习具有特殊的意义,真实的社会是一部活的地理教材。
地图法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地图来获得地理认识的教学方法。地图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即它既是学生认知地理事物和规律的载体和工具,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地图具有科学的逻辑关系和规范的符号系统。
地理调查法也称地理考察法,是指教师通过地理调查或地理考察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性地理教学方法。在地理研究中,地理调查和地理考察是一种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了解和认识客观世界中地理现象和事物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是指导学生全面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综合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地理观测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室外地理要素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测和测量而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地理观测可以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科学记录,善于进行资料分析和综合,学会从中得出相应科学结论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逐步思考来组织地理教学过程[28]。
认识性游戏教学法是指上课时先组织学生做游戏,然后导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比较教学是把一些地理事物和另一些地理事物、这一地理现象与另一地理现象进行比较的学习。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地理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在高质量图像显示、活动图解处理和使用、良好的声音效果等方面有大幅度的改观。
图解直观教学法是在地理教学中,一般地理数据只是说明地理问题的一种手段,是无需记忆的。
发现教学法是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未知晓的事物,而是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自学辅导教学法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辅以教师指导。
2. 奎屯市地理教学方法使用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2.1问卷编制依据
参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新课程地理教学方法》拟定的方案编制的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使用现状及学生对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适应情况的问卷调查。
2.2问卷调查的目的
地理教学教学方法的转变主要由教师进行把握,教师的态度与行为直接关系到此理念贯彻的实际状况。本问卷主要围绕目前奎屯市高中地理教学现代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设计的。
2.3问卷的设计内容
为了调查改革后教学法的情况,对老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着 “自愿参加调查”和“匿名填写”两个原则,对奎屯市三所中学共发放教师问卷14份,回收问卷14份,问卷回收率100%,除去无效问卷0份,实际有效问卷14份,问卷有效率100%;学生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8份,问卷回收率99%,除去无效问卷0份,实际有效问卷198份,问卷有效率100%。
教师问卷共13个问题(见附录1),问题设置有单选和多选。下面是各项问题的归类总结:
(1)体现老师在学生中的关系:第1题
(2)教师最影响学生学习地理课兴趣因素:第2题
(3)了解教师对地理实践活动的情况:第3题
(4)了解教师对地理理论知识融入生活的认识:第4,5,6题
(5)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提问的方式:第7题
(6)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方式:第8题
(7)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方法的情况:第9,10,11,12题
(8)教师认为如何能够使学生学好地理:第13题
学生问卷共15个问题(见附录2),问题设置有单选和多选。下面是各项问题的归类总结:
(1)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第1题
(2)教师最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因素:第2题
(3)调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采用的教学用具情况:第3题
(4)了解学生对地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认识:第4,5题
(5)了解学生对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课前导入采用什么方式更感兴趣:第6题
(6)地理课上,学生更喜欢老师提出的什么样的问题:第8题
(7)了解学生对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兴趣:第7,10,11,12,13题
(8)了解学生对什么样形式的作业更感兴趣:第9题
(9)了解学生用图情况:第14题
(10)了解学生是否能利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第15题
2.4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素中,认为教学内容比较重要的有44人,占22%;选教学态度的有58人;占29%,选教学方法的有101人,占51%;选容貌和穿着的人有6人,占3%(见图1)。可见,地理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地理教学方法是好坏决定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图表 1教师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因素的调查
2.4.1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过多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板书的形式为主(图2),教学地位以教师“教”为主,教师“满堂灌”,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太少,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师讲一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图表 2教师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因素的调查
2.4.2以课堂为中心,缺少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根据调查分析:理念上老师都为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有关系,有55.6%的学生认为地理能知识能够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还有44.4%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与日常生活没什么联系,可见教师偏重于介绍知识点,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引导学生分析现实导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
图表 3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关系的调查
2.4.3以考试为中心,忽略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
图4中A表示老师自编的;B表示练习册上或课本上的有关系的;C表示收集资料、体验、实践;D表示没有作业,从图表中可以发现学生更喜欢做练习册或书本的习题,这种以教师“教”替代学生“学”的“单向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满足于记忆授课内容.使得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为了考试而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也就无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
图表 4被调查对象喜欢的作业类型的调查
2.4.4以教材为中心,忽视了对地图的使用
根据调查可知道只有15%学生能够很好的运用地图,38%的学生勉强会用地图解决问题,47%的学生根本不会用地图。地图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因此,必须注重学生使用地图能力的培养。
图表 5被调查对象是否熟练运用地图的调查
3. 针对奎屯市地理教学方法使用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针对对奎屯市几所高中的问卷调查发现的情况和问题,作者认为做好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3.1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由于活动方式和性质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实践证明,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兼顾到教材各部分的特点,使受教育者能在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并找出最适合自己掌握知识的途径。任何一种方法在教学中都不能认为是最佳的,因此在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渗透和补充,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方法的目的。以下是笔者在“人口观”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
图6中A表示传统教学法;B表示图解直观教学方法;C表示比较教学法;D表示发现教学法;E表示自主辅导教学法;F表示认识性游戏教学;G表示多媒体辅助教学;H启发式教学法。
图表 6地理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调查
从图6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教师使用的多种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反映,学生对传统教学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老师讲课时也用的比较少,只有必要的时候才会使用;图解直观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师使用的比较平凡学生也很喜欢,说明在日常教学中这些都是很适用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适当的采用以上几种教学方法。
3.1.1启发式教学法
根据图5可以看出教师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时,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很高。
启发性原则是要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的作用,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并逐步地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启发性原则的实质是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例如在《世界人口分布》教学中,先不讲人口分布稠密区和分布稀疏区的原因,而是让学生自己一边看图一边回忆以前学过的地形与气候知识,一步一步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为什么平原地区、近海地区、中低纬度地区人口多,而一些高纬度、赤道、干旱和高山的地区人口少。
3.1.2 认识性游戏教学
同时,在图中还能明显的看出学生对认识性游戏教学很感兴趣但教师在这种方法的使用上有些欠缺,在地理课堂中应经常使用认识性游戏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轻松的学到地理知识,并主动的学习。如在上《人口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之前,先在班级后排空地上画一个l 的正方形,组织班级的学生尽可能多地立足于这个空地上,然后让学生自己算出有多少人挤在里面。有的小组挤了l0人,有的小组挤了l1人,同学们说他们已经尽力挤在一起,不能再加塞了。这时可给学生一个数字“l3”——说是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公共汽车最拥挤时,平均1m2要挤l3个人,学生都“哇”了一声,由此导入课本新内容教学,学生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
3.1.3自学辅导教学法
根据图5同时还可以看出教师在使用自学辅导教学法时,学生的兴趣仍然不是很高。进行自学辅导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例如:针对课本阅读材料“不同的人口政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并收集一些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发达国家的人口政策,交流讨论时,可让学生通过自家和社区的调查研究,来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优越性。
3.2立足生活,创建生活情境
图7中A表示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B表示提高学生地理学学习成绩;C表示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D表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根据调查大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回归生活地理教学最大的益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图表 7回归生活地理教学的最大益处调查
3.2.1挖掘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中,到处都是新课程学习的资源,到处都有学习的机会,新课程强调的就是学习的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22]。因此,这样就使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以生活为源泉,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构建新知,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导入新课
图8中A表示开门见山;B表示回顾旧知识;C表示与新课有关的生活实例;D表示学生活动或实验。通过问卷分析可知道71%的学生喜欢老师运用与新课有关的生活实例进行课程导入,而教师使用实例进行课程导入的很少。相反学生对开门见山的课程导入并不是很感兴趣,但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师却有46.6%。由此可知在课程导入时教师应该尽量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图表 8被调查对象对不同课堂导入方式的反映的调查
例如学习“气温”时,让学生谈谈每个季节的衣着变换,再让他们分析原因。学降水时,让同学谈谈奎屯市干旱时,我们采取哪些措施增强降水,这样既可以找出降水的来源,也可以了解降水与生活的关系。要更好地进行回归生活的地理教学,就应设计、采用多种多样学生熟知的导入内容及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地理教师转变思想观、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具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②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
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中,但环境要素又时刻在作用、影响着生活,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或是可以模拟,这些实际生活背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22]。因此,在回归生活地理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生活体验选取教学内容、材料,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用生活体验突破学习内容。中学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体验,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与地理有关的现象或问题。例如,寒来暑往,四季变化;日出东方,月落西山等等,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这对引发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和愿望、学习新的知识、形成新概念会有极大的帮助。
③利用学生熟知的诗词、谚语
在地理课堂上,可以引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古诗词、民间谚语、歌词等文学作品,进行联系、欣赏、分析,来建构新的地理知识。
在谚语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等等。这些民间谚语都反映了当地的天气变化,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④穿插生活中的趣味故事
在地理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促进了课堂教学。
比如讲“日界线”时,可给学生介绍了双胞胎的故事。一般情况下,先出世的是哥哥(姐姐),后出世的是弟弟(妹妹)。这里告诉大家有这样一对孪生姐妹,妹妹的年龄比姐姐大一岁。这时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妹妹怎么会比姐姐大一岁呢?接着还可讲一个故事,有个孕妇乘坐海轮由西向东航行,在接近日界线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女婴,越过日界线后又生下了一个女婴。先出世的当然是姐姐,这一天正好是1996年元月1日,而后出世的妹妹是在日界线东侧出世的,日期是1995年12月31日,于是妹妹的年龄就比姐姐大一岁[24]。
⑤及时反馈时事热点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很难适应“全面发展的公民”这一称号。把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内容,有选择地纳入到地理教学中,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积极意义。时事新闻是学生普遍喜爱谈论的问题,而“新闻联播”又是实效性最强的新闻节目,其中的很多事件又和一定的地理环境相联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普遍关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责任感。那些经济、科技建设成就的报道,既壮国威,又鼓舞人心,更重要的是诱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而且使学生养成自觉关心国家大事、世界热点的习惯。
总之,以回归生活的理念进行地理教学,立足生活,让地理教学内容设计以课本和课标为蓝本,但主导方向应接近学生生活,而不是简单的讲授课本知识,使生活成为地理教学内容的来源,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更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以生活的意义,更使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2.2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根据调查可知道,学生中有47.7%的学生能够运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而有42.1%的学生有点困难,10.2%的学生根本不会(图9),由此可知,有52.3%的学生学习了地理知识也很难会用
图表 9被调查对象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调查
然而,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说自然环境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和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一定的联系。同时,每一种日常生活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因此,了解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起到重要作用[28]。
例如:分析—“各种运输方式”教学片断[29]
教师:我们已经详细掌握了公路、铁路、海运、河运、航空、管道等几种运输方式,知道了它们各有优缺点。那么下列旅行应怎样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呢?
说出你的理由。(小组自由选题)
①从“长春”到“乌鲁木齐”完成旅行
A探亲B开会,第二天必须赶到C沿途旅游观光访问
②从“武汉”到“重庆”完成下列任务
A运10吨钢材B开会,当天必须到C沿途观赏长江风景
学生:我组选的是第2题
A:运10吨钢材,选河运。因为河运运费低,运量大,要考虑到经济因素。
B:开会,当天必须到,选航空最佳。因为飞机的速度快。
C:沿途观赏长江风景,也应选河运。因为速度慢,可更好的感受沿途风景。
学生:我组选的是第1题
A:探亲选铁路,即经济又能沿途领略风光,火车也符合长途旅行。
B:开会,当天必须到,选航空最佳。因为飞机的速度快。
C:参观访问只能选公路,因为公路机动灵活不受限制。
中学回归生活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
分析:这一例子的全部问题几乎全部来自生活。同样是从“长春”到“乌鲁木齐”,但完成的经历和任务不同,所选择的运输方式并不相同,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关于运输方式的地理知识可以解决生活实际遇到的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地理知识得到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用地理思维方式想问题,增强了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3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
教好一堂地理课,需要老师付出许多辛勤的劳动。包括钻研大纲,熟悉教材,编写教案,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周密细致的组织安排等等。但真正要让教师教得心情畅、得心应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乐学爱学,还必须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作为改革地理教学的突破口,是扭转当前学生不视地理课的有力措施。
为了不使学生盲目地、被动地学习地理课,教师首先要上好序言课。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十分重视序言课,因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学第一节课,用丰富、生动、有力的实例说明地理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在学习方法上既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历届优秀学学的学习经验,又提出一些具体要求,有利于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譬如在高一地理课的序言中,可以引用钱学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一门新的科学技术大部门,那就是地理科学”的论断,结合地理科学发展的现状向学生讲: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国土资源调查、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城市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水利建设、商业发展、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环境保护与治理、国情国策的确立都与地理科学密切相关;从乘车坐船、探亲访友、旅游观光、建设“四化”到国际交流合作、人民友好往来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我们每天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体,了解到地球上的天气变化、自然灾害和战乱等等,最主要的、涉及信息量最多的知识还是地理知识。这时教师再进一步激励学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就必须了解地理知识”。一个公民如果缺乏必要的地理知识,没有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全球观,就很难成为未来社会强有力的竞争者和建设者。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课就能为学生所喜爱。好的引言,如同演员“亮相”一样,能一下子镇住“台脚”,抓住观众,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并不完全体现在导入新课上,而是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即在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随时都要拨动学生的心弦,针对学生实际和讲授内容,提出带有思考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思维。如讲“日界线”时,可以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①有一对在海轮上出生的双胞胎姐妹,姐姐的年龄比妹妹小一岁,这可能吗?”“②在太平洋上有两个相邻的岛国,西边的叫汤加,东边的叫西萨摩亚,在同一时刻,汤加是星期日,西萨摩亚是星期六;当西萨摩亚是星期日时,汤加则已是星期一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立即进入高度思维之中,急于揭开其中的奥秘,这时老师再向学生讲授“日界线”知识,学生既乐意接受,又容易接受。例如对“新疆山河分布大势”的教学,就可以采用“举牌”填图游戏方式进行教学,在赛前先公布竞赛内容:在地图册“新疆地形图”上找到新疆的主要山脉、盆地、河流、沙漠。同时将全班分成9组,各小组开始竞赛前的学习并收集其相关资料。课堂上教师随机发给每组一张纸牌,并宣布竞赛规则。即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答案在哪个小组的纸牌上,这个小组的代表要在5秒钟之内将纸牌举过头顶并报出答案,另一位组员立即走上讲台,根据纸牌上的提示在黑板上的“新疆轮廓空白图”上用彩色粉笔标出相应的符号。这两位组员完成任务并回答正确,可以为本组赢得10分,回答错误扣5分。如果5秒内没有出现反应或回答错误,则其他小组可以抢答,回答正确加10分,错误扣5分,并将纸牌缴获。通过有趣的游戏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等到竞赛结束时,一幅清晰的“新疆山河分布图”就可以出现在黑板上。最后老师再引导大家观察新疆的“疆”字的右半部结构,学生很快就能发现“三横”代表三列山脉,两“田”代表两大盆地,从而概括出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分布大势。
由此可见,学生如果有了追求知识的欲望,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再到“我爱学”,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机制。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改进教学方法,要改变上课时老师一人唱独角戏、满堂灌的做法,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师生共同活动,做到有启有发、有讲有练。
3.4充分发挥地图等教具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
据调查只有5%的学生喜欢使用地图,58%的学生兴趣一般,37%的学生对地图不感兴趣(图10)。地图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教会学生使用地图这一工具,就像语文老师教学生查字典一样,必须始终引导学生经常练习从地图中获取知识,要养成一种意识、一种习惯。
图表 10被调查对象使用地图的反映调查
例如,在有关黄河泛滥原因的 教学中,黄河泛滥的原因,根源在中游,黄河中游地区,绝大部分为黄土分布,这里夏季雨水集中,尤其是暴雨冲刷黄土,河床下切很深,特别是由于滥垦荒地,使森林草原遭毁,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水变成滚滚泥流,黄河进入下游以后,河道宽阔,水流缓慢,中游带来的泥流,黄河进入下游以后,河道宽阔,水流缓慢,中游带来的泥沙大量淤积在河床中,河床每年升高,为防止河水溢出,全靠人工筑堤束水,这样年复一年,以至下游河道成为高出两岸平地的‘地上河’。在旧中国由于水利失修,每当暴雨,洪水下泻,下游河堤就易决口、改道,泛滥成灾(图11)……
图表 11黄河泛滥纲要信号图
教师出示事先设计的一幅由黄河下游河床剖面图及符号、文字组成”的纲要信号“图表,该表一目了然地将黄河泛滥的根本原因揭示出来,并点明了各致灾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再如,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人类和环境”一章中的“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图表 12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它画龙点睛地揭示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活动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教学时,凡能从地图上获取的地理知识,都尽量运用“读图”的方法来完成。遇到地理问题,要首先想到去翻阅地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常说的以图激趣、以图增知、以图启智、以图感美、以图育德的多种教育功能;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地位。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第二课堂时间)组织学生绘制地图,设计、制作简单的教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结 语
本文以新课程地理教学目标为基础,以地理教学方法变化为主线,以奎屯市四所中学作为样本,通过对老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新课程实施中地理教学方法存在的若干问题,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奎屯市地理教学方法现状: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过多;以课堂为中心,缺少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以考试为中心,忽略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
提出的建议: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立足生活,创建生活情境;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地图等教具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
本项研究仅对奎屯市地理教学方法变化进行了评价研究,对于更大范围的县市的地理教学方法的转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法也有待提高。本项研究成果可以反映奎屯市地理教学情况,为其它地区地理教学方法改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柴西琴.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8.
[3]徐学福,乃庆. 20世纪探究教学理论的发展及启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7.
[4]翟仁祥,韩曙平.西方经济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
[5]张立华.大学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探究[J].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7.
[6]李定仁.教学思想发展史略[J].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2,(383).
[7] 杨小微,张天宝.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 断玉山.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9] 邓才彬.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8,4.
[10] 田毓芝.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的选用[J].史地政教学,2005,7-8.
[11]海纳特.创造力与创造思维新论[J].华东师大学报,1990, 4.
[12]昊涛.论创造教育的本质[J].海南师院学报(海口).1995,4.
[1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海教育出版社,1997,6,(143).
[14]唐文中.教学论[M].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147-148).
[15]肖凌.浅议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启示[J]地理教育,2004(3).
[16]仲小敏,宫作民.20世纪末美国地理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
[17]陈可馨,宫作民.地理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18]孙根年.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9]宫作民,仲小敏等.国内外地理教育研究[M].澳门:教科文出版社,2004.
[20]陈澄等.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1]庄作齐.让地理教学生活化[J].宁波大学学报,2004(3).
[22]郭元祥、胡修银.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2000(6).
[23]郑富兴.面向生活的新课改与完整性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2005(4).
[24]孙伟.现实生活中地理教学材料的积累[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9).
[25]章玲.让地理教学五味俱全[J].地理教育,2003(5).
[26]陈玲.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地理教学[J].地理教学,2005(4).
[27]林存华.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从“隔离”到“融通”[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0).
[28]黄国清.面向生活的中学地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优秀硕士论文.2006.6.
[29]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附录1 地理教学方法使用情况调查(教师)
敬爱的老师:
您好!为了调查课改后地理教学法的使用情况,特对奎屯市地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本着 “自愿参加调查”和“匿名填写”两个原则,真诚地感谢您的无私帮助!谢谢!
1.您和学生的关系是( )
A.朋友 B.师生 C.疏远
2.您认为教师最影响学生学习地理课兴趣的是( )
A.教学内容 B.教学态度 C.教学方法 D.容貌和穿着
3.在地理教学中,您采用实验探究活动( )
A.经常有 B.很少有 C.根本没有 D.不知什么是探究活动
4. 您觉得地理学与现实生活实际( )
A.结合紧密 B.有一定的联系 C.联系很少 D.没什么联系
5. 您对在地理课堂上结合日常生活知识进行教学活动的看法是( )
A.可以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B.学习兴趣略有增强 C.感觉效果一般 D.对地理教学没有帮助
6.您认为回归生活地理教学对学生最大的益处是( )
A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B.提高地理成绩
C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 D.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7.地理课上您提出的问题大多是( )
A.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 B.需要思考后才能得到答案
C.没有多大的意义 D.说不清
8.您在教学设计导课的环节中,导入新课的途径一般以( )为主
A开门见山. B回顾旧知识
C与新课有关的生活实例 D学生活动或实验
9. 在教学过程中你一般使用哪些教学方法[可多选] ( )
A传统教学法 B图解直观教学法 C比较教学法 D发现教学法
E自主辅导教学法 F认识性游戏教学 G多媒体辅助教学
H启发式教学法 J其他
10. 在教学中您使用多媒体的情况是( )
A经常 B偶尔 C几乎不用 D不用
11.在教学中您使用地图的情况( )
A经常 B偶尔 C几乎不用 D不用
12.您是否经常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
A经常 B偶尔 C几乎不用 D不用
13.您认为使学生学好地理的方法是[可多选]( )
A让学生死记硬背 B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C多做习题,题海战术 D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F其他
附录2 地理教学方法使用情况调查(学生)
亲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调查课改后地理教学法的的使用情况,特对奎屯市地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本着 “自愿参加调查”和“匿名填写”两个原则,希望你能认真作答,真诚地感谢你的无私帮助!谢谢!
1、你对地理学习兴趣是( )
A.很感兴趣 B.比较感兴趣 C.兴趣一般 D.不感兴趣
2.你认为最影响你学习地理的兴趣是老师的( )
A.教学内容 B.教学态度 C.教学方法 D.容貌和穿着
3.你的地理教师在讲授地理课时多运用下列哪些方式?(可多选)( )
A板书 B板画与略图 C展示景观图片
D多媒体教学 E讲述亲身所见所闻
4、你觉得地理学与现实生活实际( )
A.结合紧密 B.有一定的联系 C.联系很少 D.没什么联系
5.你认为回归生活地理教学对你最大的益处是( )
A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B.提高地理成绩
C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 D.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6.你喜欢在教学设计导课的环节中,导入新课的途径一般以( )为主,
A开门见山. B回顾旧知识
C与新课有关的生活实例 D学生活动或实验
7.在地理学习中,你是否喜欢教师采用实验探究活动( )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8.地理课上,你更喜欢老师提出的( )问题
A.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 B.需要思考后才能得到答案
C.没有多大的意义 D.说不清
9.你喜欢老师地理课后布置作业的形式主要是( )
A.老师自编练习 B.练习册或课本上的有关练习
C.收集资料、体验、实践 D.没有作业
10.在教学过程中你对下列老师使用的哪些教学法更感兴趣[可多选]( )
A传统教学法 B图解直观教学法 C比较教学法 D发现教学法
E自主辅导教学法 F认识性游戏教学 G多媒体辅助教学
H启发式教学法 J其他
11.当教师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授课时你的反应是( )
A 感兴趣 B一般 C不感兴趣
12.当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时你的反应是( )
A 感兴趣 B一般 C不感兴趣
13.当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地图时你的反应是( )
A 感兴趣 B一般 C不感兴趣
14.做题时你是否能熟练的运用地图( )
A能够很好的运用 B勉强能够解决问题 C一般 D根本不会
15.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一些地理现象( )
A很容易 B一般 C有点困难 D根本不会
附录3 图 表
图表 1教师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因素的调查 - 5 -
图表 2教师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因素的调查 - 5 -
图表 3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关系的调查 - 6 -
图表 4被调查对象喜欢的作业类型的调查 - 6 -
图表 5被调查对象是否熟练运用地图的调查 - 7 -
图表 6地理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调查 - 7 -
图表 7回归生活地理教学的最大益处调查 - 9 -
图表 8被调查对象对不同课堂导入方式的反映的调查 - 9 -
图表 9被调查对象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调查 - 11 -
图表 10被调查对象使用地图的反映调查 - 13 -
图表 11黄河泛滥纲要信号图 - 13 -
图表 12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 14 -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问卷调查。
Abstract: The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 hold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geography teaching activity. In each important historical period, the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 can along with social, the economical, cultural and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has the new change.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teaching background, the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 should teach the method to the tradition to carry on the effective reform and the optimization, causes traditional the curriculum to teach the method to glow the new vigor and the vitality. This article the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 which will use by Kuitun various high schools will take the object of study,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ill analyze the Kuitun several high school's teaching method service condition, discovered that the Kuitun three middle schools have the teacher classroom to teach generally excessively many, will lack with realistic society's contacting, will lack to teaching aid's and so on map effective uses, as well as neglected has trained the student to analyze solves questions and so on ques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on. The question which exists according to the Kuitun Middle school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everal proposals: Uses the multiplication teaching method, breaks the tradition sole classroom instruction; Foothold life, foundation life scene; Plays teacher's in teaching leading role fully, raises the student learn geography the interest; Displays teaching aid's fully and so on map in the teaching direct-viewing functions, trains the student to interpret drawings, to use the chart the custom.
Key word: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引 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引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地理新课程对地理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的讲授和讲授方法。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教学方法应该对传统的讲授方法进行有效的改革和优化,使传统的课程讲授方法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
地理教学方法,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地理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1]
正确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和兴趣。相反,不正确的教学方法,非但达不到发展智力的目的,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比如,要学生学会在地图上量算两地实际距离的技能,光依赖教师的讲述而不采用练习的方法,是不可能达到这一教学目的的。因此就有人形容教学方法是使学生到达地理知识“王国”彼岸的“桥梁”,因此,地理教学方法的选用至关重要。
1. 地理教学方法概述
21世纪呈现国际化、全球化发展趋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我国基础教育水平要求不断提高,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对高中地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思想上应清楚地知道,不彻底改革教学方法,不实现“学生为主体”,不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能力,就不能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需要,教学中不单单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老师如何诱导,才能让学生自己积极地去发现问题、探讨和解决问题,这是当前人们非常关心的并且迫于解决的问题。
教学方法是在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中,为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它既包括了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了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有机统一体。[7]以下介绍几种在地理教学中比较典型的教学方法: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自然、社会中,通过对真实世界的直接观察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地理教学可供参观的内容很多,如山川、名胜、动植物园、博物馆、厂矿、港口、城市、乡村等等。亲临和直接感触真实的地理环境,对地理学习具有特殊的意义,真实的社会是一部活的地理教材。
地图法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地图来获得地理认识的教学方法。地图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即它既是学生认知地理事物和规律的载体和工具,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地图具有科学的逻辑关系和规范的符号系统。
地理调查法也称地理考察法,是指教师通过地理调查或地理考察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性地理教学方法。在地理研究中,地理调查和地理考察是一种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了解和认识客观世界中地理现象和事物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是指导学生全面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综合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地理观测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室外地理要素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测和测量而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地理观测可以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科学记录,善于进行资料分析和综合,学会从中得出相应科学结论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逐步思考来组织地理教学过程[28]。
认识性游戏教学法是指上课时先组织学生做游戏,然后导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比较教学是把一些地理事物和另一些地理事物、这一地理现象与另一地理现象进行比较的学习。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地理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在高质量图像显示、活动图解处理和使用、良好的声音效果等方面有大幅度的改观。
图解直观教学法是在地理教学中,一般地理数据只是说明地理问题的一种手段,是无需记忆的。
发现教学法是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未知晓的事物,而是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自学辅导教学法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辅以教师指导。
2. 奎屯市地理教学方法使用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2.1问卷编制依据
参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新课程地理教学方法》拟定的方案编制的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使用现状及学生对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适应情况的问卷调查。
2.2问卷调查的目的
地理教学教学方法的转变主要由教师进行把握,教师的态度与行为直接关系到此理念贯彻的实际状况。本问卷主要围绕目前奎屯市高中地理教学现代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设计的。
2.3问卷的设计内容
为了调查改革后教学法的情况,对老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着 “自愿参加调查”和“匿名填写”两个原则,对奎屯市三所中学共发放教师问卷14份,回收问卷14份,问卷回收率100%,除去无效问卷0份,实际有效问卷14份,问卷有效率100%;学生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8份,问卷回收率99%,除去无效问卷0份,实际有效问卷198份,问卷有效率100%。
教师问卷共13个问题(见附录1),问题设置有单选和多选。下面是各项问题的归类总结:
(1)体现老师在学生中的关系:第1题
(2)教师最影响学生学习地理课兴趣因素:第2题
(3)了解教师对地理实践活动的情况:第3题
(4)了解教师对地理理论知识融入生活的认识:第4,5,6题
(5)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提问的方式:第7题
(6)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方式:第8题
(7)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方法的情况:第9,10,11,12题
(8)教师认为如何能够使学生学好地理:第13题
学生问卷共15个问题(见附录2),问题设置有单选和多选。下面是各项问题的归类总结:
(1)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第1题
(2)教师最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因素:第2题
(3)调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采用的教学用具情况:第3题
(4)了解学生对地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认识:第4,5题
(5)了解学生对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课前导入采用什么方式更感兴趣:第6题
(6)地理课上,学生更喜欢老师提出的什么样的问题:第8题
(7)了解学生对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兴趣:第7,10,11,12,13题
(8)了解学生对什么样形式的作业更感兴趣:第9题
(9)了解学生用图情况:第14题
(10)了解学生是否能利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第15题
2.4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素中,认为教学内容比较重要的有44人,占22%;选教学态度的有58人;占29%,选教学方法的有101人,占51%;选容貌和穿着的人有6人,占3%(见图1)。可见,地理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地理教学方法是好坏决定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图表 1教师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因素的调查
2.4.1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过多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板书的形式为主(图2),教学地位以教师“教”为主,教师“满堂灌”,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太少,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师讲一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图表 2教师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因素的调查
2.4.2以课堂为中心,缺少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根据调查分析:理念上老师都为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有关系,有55.6%的学生认为地理能知识能够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还有44.4%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与日常生活没什么联系,可见教师偏重于介绍知识点,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引导学生分析现实导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
图表 3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关系的调查
2.4.3以考试为中心,忽略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
图4中A表示老师自编的;B表示练习册上或课本上的有关系的;C表示收集资料、体验、实践;D表示没有作业,从图表中可以发现学生更喜欢做练习册或书本的习题,这种以教师“教”替代学生“学”的“单向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满足于记忆授课内容.使得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为了考试而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也就无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
图表 4被调查对象喜欢的作业类型的调查
2.4.4以教材为中心,忽视了对地图的使用
根据调查可知道只有15%学生能够很好的运用地图,38%的学生勉强会用地图解决问题,47%的学生根本不会用地图。地图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因此,必须注重学生使用地图能力的培养。
图表 5被调查对象是否熟练运用地图的调查
3. 针对奎屯市地理教学方法使用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针对对奎屯市几所高中的问卷调查发现的情况和问题,作者认为做好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3.1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由于活动方式和性质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实践证明,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兼顾到教材各部分的特点,使受教育者能在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并找出最适合自己掌握知识的途径。任何一种方法在教学中都不能认为是最佳的,因此在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渗透和补充,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方法的目的。以下是笔者在“人口观”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
图6中A表示传统教学法;B表示图解直观教学方法;C表示比较教学法;D表示发现教学法;E表示自主辅导教学法;F表示认识性游戏教学;G表示多媒体辅助教学;H启发式教学法。
图表 6地理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调查
从图6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教师使用的多种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反映,学生对传统教学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老师讲课时也用的比较少,只有必要的时候才会使用;图解直观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师使用的比较平凡学生也很喜欢,说明在日常教学中这些都是很适用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适当的采用以上几种教学方法。
3.1.1启发式教学法
根据图5可以看出教师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时,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很高。
启发性原则是要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的作用,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并逐步地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启发性原则的实质是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例如在《世界人口分布》教学中,先不讲人口分布稠密区和分布稀疏区的原因,而是让学生自己一边看图一边回忆以前学过的地形与气候知识,一步一步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为什么平原地区、近海地区、中低纬度地区人口多,而一些高纬度、赤道、干旱和高山的地区人口少。
3.1.2 认识性游戏教学
同时,在图中还能明显的看出学生对认识性游戏教学很感兴趣但教师在这种方法的使用上有些欠缺,在地理课堂中应经常使用认识性游戏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轻松的学到地理知识,并主动的学习。如在上《人口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之前,先在班级后排空地上画一个l 的正方形,组织班级的学生尽可能多地立足于这个空地上,然后让学生自己算出有多少人挤在里面。有的小组挤了l0人,有的小组挤了l1人,同学们说他们已经尽力挤在一起,不能再加塞了。这时可给学生一个数字“l3”——说是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公共汽车最拥挤时,平均1m2要挤l3个人,学生都“哇”了一声,由此导入课本新内容教学,学生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
3.1.3自学辅导教学法
根据图5同时还可以看出教师在使用自学辅导教学法时,学生的兴趣仍然不是很高。进行自学辅导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例如:针对课本阅读材料“不同的人口政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并收集一些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发达国家的人口政策,交流讨论时,可让学生通过自家和社区的调查研究,来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优越性。
3.2立足生活,创建生活情境
图7中A表示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B表示提高学生地理学学习成绩;C表示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D表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根据调查大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回归生活地理教学最大的益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图表 7回归生活地理教学的最大益处调查
3.2.1挖掘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中,到处都是新课程学习的资源,到处都有学习的机会,新课程强调的就是学习的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22]。因此,这样就使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以生活为源泉,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构建新知,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导入新课
图8中A表示开门见山;B表示回顾旧知识;C表示与新课有关的生活实例;D表示学生活动或实验。通过问卷分析可知道71%的学生喜欢老师运用与新课有关的生活实例进行课程导入,而教师使用实例进行课程导入的很少。相反学生对开门见山的课程导入并不是很感兴趣,但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师却有46.6%。由此可知在课程导入时教师应该尽量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图表 8被调查对象对不同课堂导入方式的反映的调查
例如学习“气温”时,让学生谈谈每个季节的衣着变换,再让他们分析原因。学降水时,让同学谈谈奎屯市干旱时,我们采取哪些措施增强降水,这样既可以找出降水的来源,也可以了解降水与生活的关系。要更好地进行回归生活的地理教学,就应设计、采用多种多样学生熟知的导入内容及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地理教师转变思想观、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具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②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
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中,但环境要素又时刻在作用、影响着生活,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或是可以模拟,这些实际生活背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22]。因此,在回归生活地理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生活体验选取教学内容、材料,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用生活体验突破学习内容。中学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体验,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与地理有关的现象或问题。例如,寒来暑往,四季变化;日出东方,月落西山等等,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这对引发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和愿望、学习新的知识、形成新概念会有极大的帮助。
③利用学生熟知的诗词、谚语
在地理课堂上,可以引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古诗词、民间谚语、歌词等文学作品,进行联系、欣赏、分析,来建构新的地理知识。
在谚语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等等。这些民间谚语都反映了当地的天气变化,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④穿插生活中的趣味故事
在地理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促进了课堂教学。
比如讲“日界线”时,可给学生介绍了双胞胎的故事。一般情况下,先出世的是哥哥(姐姐),后出世的是弟弟(妹妹)。这里告诉大家有这样一对孪生姐妹,妹妹的年龄比姐姐大一岁。这时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妹妹怎么会比姐姐大一岁呢?接着还可讲一个故事,有个孕妇乘坐海轮由西向东航行,在接近日界线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女婴,越过日界线后又生下了一个女婴。先出世的当然是姐姐,这一天正好是1996年元月1日,而后出世的妹妹是在日界线东侧出世的,日期是1995年12月31日,于是妹妹的年龄就比姐姐大一岁[24]。
⑤及时反馈时事热点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很难适应“全面发展的公民”这一称号。把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内容,有选择地纳入到地理教学中,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积极意义。时事新闻是学生普遍喜爱谈论的问题,而“新闻联播”又是实效性最强的新闻节目,其中的很多事件又和一定的地理环境相联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普遍关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责任感。那些经济、科技建设成就的报道,既壮国威,又鼓舞人心,更重要的是诱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而且使学生养成自觉关心国家大事、世界热点的习惯。
总之,以回归生活的理念进行地理教学,立足生活,让地理教学内容设计以课本和课标为蓝本,但主导方向应接近学生生活,而不是简单的讲授课本知识,使生活成为地理教学内容的来源,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更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以生活的意义,更使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2.2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根据调查可知道,学生中有47.7%的学生能够运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而有42.1%的学生有点困难,10.2%的学生根本不会(图9),由此可知,有52.3%的学生学习了地理知识也很难会用
图表 9被调查对象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调查
然而,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说自然环境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和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一定的联系。同时,每一种日常生活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因此,了解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起到重要作用[28]。
例如:分析—“各种运输方式”教学片断[29]
教师:我们已经详细掌握了公路、铁路、海运、河运、航空、管道等几种运输方式,知道了它们各有优缺点。那么下列旅行应怎样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呢?
说出你的理由。(小组自由选题)
①从“长春”到“乌鲁木齐”完成旅行
A探亲B开会,第二天必须赶到C沿途旅游观光访问
②从“武汉”到“重庆”完成下列任务
A运10吨钢材B开会,当天必须到C沿途观赏长江风景
学生:我组选的是第2题
A:运10吨钢材,选河运。因为河运运费低,运量大,要考虑到经济因素。
B:开会,当天必须到,选航空最佳。因为飞机的速度快。
C:沿途观赏长江风景,也应选河运。因为速度慢,可更好的感受沿途风景。
学生:我组选的是第1题
A:探亲选铁路,即经济又能沿途领略风光,火车也符合长途旅行。
B:开会,当天必须到,选航空最佳。因为飞机的速度快。
C:参观访问只能选公路,因为公路机动灵活不受限制。
中学回归生活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
分析:这一例子的全部问题几乎全部来自生活。同样是从“长春”到“乌鲁木齐”,但完成的经历和任务不同,所选择的运输方式并不相同,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关于运输方式的地理知识可以解决生活实际遇到的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地理知识得到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用地理思维方式想问题,增强了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3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
教好一堂地理课,需要老师付出许多辛勤的劳动。包括钻研大纲,熟悉教材,编写教案,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周密细致的组织安排等等。但真正要让教师教得心情畅、得心应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乐学爱学,还必须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作为改革地理教学的突破口,是扭转当前学生不视地理课的有力措施。
为了不使学生盲目地、被动地学习地理课,教师首先要上好序言课。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十分重视序言课,因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学第一节课,用丰富、生动、有力的实例说明地理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在学习方法上既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历届优秀学学的学习经验,又提出一些具体要求,有利于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譬如在高一地理课的序言中,可以引用钱学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一门新的科学技术大部门,那就是地理科学”的论断,结合地理科学发展的现状向学生讲: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国土资源调查、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城市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水利建设、商业发展、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环境保护与治理、国情国策的确立都与地理科学密切相关;从乘车坐船、探亲访友、旅游观光、建设“四化”到国际交流合作、人民友好往来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我们每天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体,了解到地球上的天气变化、自然灾害和战乱等等,最主要的、涉及信息量最多的知识还是地理知识。这时教师再进一步激励学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就必须了解地理知识”。一个公民如果缺乏必要的地理知识,没有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全球观,就很难成为未来社会强有力的竞争者和建设者。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课就能为学生所喜爱。好的引言,如同演员“亮相”一样,能一下子镇住“台脚”,抓住观众,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并不完全体现在导入新课上,而是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即在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随时都要拨动学生的心弦,针对学生实际和讲授内容,提出带有思考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思维。如讲“日界线”时,可以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①有一对在海轮上出生的双胞胎姐妹,姐姐的年龄比妹妹小一岁,这可能吗?”“②在太平洋上有两个相邻的岛国,西边的叫汤加,东边的叫西萨摩亚,在同一时刻,汤加是星期日,西萨摩亚是星期六;当西萨摩亚是星期日时,汤加则已是星期一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立即进入高度思维之中,急于揭开其中的奥秘,这时老师再向学生讲授“日界线”知识,学生既乐意接受,又容易接受。例如对“新疆山河分布大势”的教学,就可以采用“举牌”填图游戏方式进行教学,在赛前先公布竞赛内容:在地图册“新疆地形图”上找到新疆的主要山脉、盆地、河流、沙漠。同时将全班分成9组,各小组开始竞赛前的学习并收集其相关资料。课堂上教师随机发给每组一张纸牌,并宣布竞赛规则。即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答案在哪个小组的纸牌上,这个小组的代表要在5秒钟之内将纸牌举过头顶并报出答案,另一位组员立即走上讲台,根据纸牌上的提示在黑板上的“新疆轮廓空白图”上用彩色粉笔标出相应的符号。这两位组员完成任务并回答正确,可以为本组赢得10分,回答错误扣5分。如果5秒内没有出现反应或回答错误,则其他小组可以抢答,回答正确加10分,错误扣5分,并将纸牌缴获。通过有趣的游戏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等到竞赛结束时,一幅清晰的“新疆山河分布图”就可以出现在黑板上。最后老师再引导大家观察新疆的“疆”字的右半部结构,学生很快就能发现“三横”代表三列山脉,两“田”代表两大盆地,从而概括出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分布大势。
由此可见,学生如果有了追求知识的欲望,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再到“我爱学”,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机制。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改进教学方法,要改变上课时老师一人唱独角戏、满堂灌的做法,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师生共同活动,做到有启有发、有讲有练。
3.4充分发挥地图等教具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
据调查只有5%的学生喜欢使用地图,58%的学生兴趣一般,37%的学生对地图不感兴趣(图10)。地图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教会学生使用地图这一工具,就像语文老师教学生查字典一样,必须始终引导学生经常练习从地图中获取知识,要养成一种意识、一种习惯。
图表 10被调查对象使用地图的反映调查
例如,在有关黄河泛滥原因的 教学中,黄河泛滥的原因,根源在中游,黄河中游地区,绝大部分为黄土分布,这里夏季雨水集中,尤其是暴雨冲刷黄土,河床下切很深,特别是由于滥垦荒地,使森林草原遭毁,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水变成滚滚泥流,黄河进入下游以后,河道宽阔,水流缓慢,中游带来的泥流,黄河进入下游以后,河道宽阔,水流缓慢,中游带来的泥沙大量淤积在河床中,河床每年升高,为防止河水溢出,全靠人工筑堤束水,这样年复一年,以至下游河道成为高出两岸平地的‘地上河’。在旧中国由于水利失修,每当暴雨,洪水下泻,下游河堤就易决口、改道,泛滥成灾(图11)……
图表 11黄河泛滥纲要信号图
教师出示事先设计的一幅由黄河下游河床剖面图及符号、文字组成”的纲要信号“图表,该表一目了然地将黄河泛滥的根本原因揭示出来,并点明了各致灾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再如,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人类和环境”一章中的“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图表 12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它画龙点睛地揭示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活动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教学时,凡能从地图上获取的地理知识,都尽量运用“读图”的方法来完成。遇到地理问题,要首先想到去翻阅地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常说的以图激趣、以图增知、以图启智、以图感美、以图育德的多种教育功能;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地位。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第二课堂时间)组织学生绘制地图,设计、制作简单的教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结 语
本文以新课程地理教学目标为基础,以地理教学方法变化为主线,以奎屯市四所中学作为样本,通过对老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新课程实施中地理教学方法存在的若干问题,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奎屯市地理教学方法现状: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过多;以课堂为中心,缺少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以考试为中心,忽略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
提出的建议: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立足生活,创建生活情境;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地图等教具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
本项研究仅对奎屯市地理教学方法变化进行了评价研究,对于更大范围的县市的地理教学方法的转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法也有待提高。本项研究成果可以反映奎屯市地理教学情况,为其它地区地理教学方法改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柴西琴.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8.
[3]徐学福,乃庆. 20世纪探究教学理论的发展及启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7.
[4]翟仁祥,韩曙平.西方经济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
[5]张立华.大学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探究[J].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7.
[6]李定仁.教学思想发展史略[J].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2,(383).
[7] 杨小微,张天宝.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 断玉山.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9] 邓才彬.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8,4.
[10] 田毓芝.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的选用[J].史地政教学,2005,7-8.
[11]海纳特.创造力与创造思维新论[J].华东师大学报,1990, 4.
[12]昊涛.论创造教育的本质[J].海南师院学报(海口).1995,4.
[1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海教育出版社,1997,6,(143).
[14]唐文中.教学论[M].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147-148).
[15]肖凌.浅议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启示[J]地理教育,2004(3).
[16]仲小敏,宫作民.20世纪末美国地理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
[17]陈可馨,宫作民.地理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18]孙根年.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9]宫作民,仲小敏等.国内外地理教育研究[M].澳门:教科文出版社,2004.
[20]陈澄等.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1]庄作齐.让地理教学生活化[J].宁波大学学报,2004(3).
[22]郭元祥、胡修银.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2000(6).
[23]郑富兴.面向生活的新课改与完整性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2005(4).
[24]孙伟.现实生活中地理教学材料的积累[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9).
[25]章玲.让地理教学五味俱全[J].地理教育,2003(5).
[26]陈玲.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地理教学[J].地理教学,2005(4).
[27]林存华.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从“隔离”到“融通”[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0).
[28]黄国清.面向生活的中学地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优秀硕士论文.2006.6.
[29]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附录1 地理教学方法使用情况调查(教师)
敬爱的老师:
您好!为了调查课改后地理教学法的使用情况,特对奎屯市地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本着 “自愿参加调查”和“匿名填写”两个原则,真诚地感谢您的无私帮助!谢谢!
1.您和学生的关系是( )
A.朋友 B.师生 C.疏远
2.您认为教师最影响学生学习地理课兴趣的是( )
A.教学内容 B.教学态度 C.教学方法 D.容貌和穿着
3.在地理教学中,您采用实验探究活动( )
A.经常有 B.很少有 C.根本没有 D.不知什么是探究活动
4. 您觉得地理学与现实生活实际( )
A.结合紧密 B.有一定的联系 C.联系很少 D.没什么联系
5. 您对在地理课堂上结合日常生活知识进行教学活动的看法是( )
A.可以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B.学习兴趣略有增强 C.感觉效果一般 D.对地理教学没有帮助
6.您认为回归生活地理教学对学生最大的益处是( )
A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B.提高地理成绩
C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 D.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7.地理课上您提出的问题大多是( )
A.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 B.需要思考后才能得到答案
C.没有多大的意义 D.说不清
8.您在教学设计导课的环节中,导入新课的途径一般以( )为主
A开门见山. B回顾旧知识
C与新课有关的生活实例 D学生活动或实验
9. 在教学过程中你一般使用哪些教学方法[可多选] ( )
A传统教学法 B图解直观教学法 C比较教学法 D发现教学法
E自主辅导教学法 F认识性游戏教学 G多媒体辅助教学
H启发式教学法 J其他
10. 在教学中您使用多媒体的情况是( )
A经常 B偶尔 C几乎不用 D不用
11.在教学中您使用地图的情况( )
A经常 B偶尔 C几乎不用 D不用
12.您是否经常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
A经常 B偶尔 C几乎不用 D不用
13.您认为使学生学好地理的方法是[可多选]( )
A让学生死记硬背 B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C多做习题,题海战术 D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F其他
附录2 地理教学方法使用情况调查(学生)
亲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调查课改后地理教学法的的使用情况,特对奎屯市地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本着 “自愿参加调查”和“匿名填写”两个原则,希望你能认真作答,真诚地感谢你的无私帮助!谢谢!
1、你对地理学习兴趣是( )
A.很感兴趣 B.比较感兴趣 C.兴趣一般 D.不感兴趣
2.你认为最影响你学习地理的兴趣是老师的( )
A.教学内容 B.教学态度 C.教学方法 D.容貌和穿着
3.你的地理教师在讲授地理课时多运用下列哪些方式?(可多选)( )
A板书 B板画与略图 C展示景观图片
D多媒体教学 E讲述亲身所见所闻
4、你觉得地理学与现实生活实际( )
A.结合紧密 B.有一定的联系 C.联系很少 D.没什么联系
5.你认为回归生活地理教学对你最大的益处是( )
A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B.提高地理成绩
C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 D.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6.你喜欢在教学设计导课的环节中,导入新课的途径一般以( )为主,
A开门见山. B回顾旧知识
C与新课有关的生活实例 D学生活动或实验
7.在地理学习中,你是否喜欢教师采用实验探究活动( )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8.地理课上,你更喜欢老师提出的( )问题
A.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 B.需要思考后才能得到答案
C.没有多大的意义 D.说不清
9.你喜欢老师地理课后布置作业的形式主要是( )
A.老师自编练习 B.练习册或课本上的有关练习
C.收集资料、体验、实践 D.没有作业
10.在教学过程中你对下列老师使用的哪些教学法更感兴趣[可多选]( )
A传统教学法 B图解直观教学法 C比较教学法 D发现教学法
E自主辅导教学法 F认识性游戏教学 G多媒体辅助教学
H启发式教学法 J其他
11.当教师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授课时你的反应是( )
A 感兴趣 B一般 C不感兴趣
12.当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时你的反应是( )
A 感兴趣 B一般 C不感兴趣
13.当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地图时你的反应是( )
A 感兴趣 B一般 C不感兴趣
14.做题时你是否能熟练的运用地图( )
A能够很好的运用 B勉强能够解决问题 C一般 D根本不会
15.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一些地理现象( )
A很容易 B一般 C有点困难 D根本不会
附录3 图 表
图表 1教师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因素的调查 - 5 -
图表 2教师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因素的调查 - 5 -
图表 3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关系的调查 - 6 -
图表 4被调查对象喜欢的作业类型的调查 - 6 -
图表 5被调查对象是否熟练运用地图的调查 - 7 -
图表 6地理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调查 - 7 -
图表 7回归生活地理教学的最大益处调查 - 9 -
图表 8被调查对象对不同课堂导入方式的反映的调查 - 9 -
图表 9被调查对象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调查 - 11 -
图表 10被调查对象使用地图的反映调查 - 13 -
图表 11黄河泛滥纲要信号图 - 13 -
图表 12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 14 -
- 【发布时间】2016/9/2 13:12:51
- 【点击频次】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