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践行“双主双优”理念 创建语文有效课堂

 

【作者】 刘志玲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镇小学

【摘要】 “双主双优”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为我们践行新课标指明了努力方向,也为我们创建高效课堂指明了突破口。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双主双优”理念 有效课堂 创建;
【正文】

“双主双优”理念是新课改推进过程中获得的一项理论成果,旨在澄清课堂角色、理清教与学关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双主双优”理念的重要实践平台,不仅受着理念指导,也得到实践惠及。伴随新课改的推进,双主双优理念在创建语文有效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起到了指引和导向的作用。并在我校以此为课题的实践中,其指导性和实践性更加凸显鲜明,这又反过来促进了我们坚持不懈运用该理念的决心,将其应用到底。

一、“双主双优”理念践行的意义

所谓“双主”,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师生互动角色。践行这种“主导--主体”理念,就需要我们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但又不能误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去。倡导“双主”,实际就是一种平衡,在这二者中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辨证统一,即“学教并重”。当然,观念的改变必然引起角色的转变,需要我们教师从“教师中心论”的主体角色变为学习的发起者、活动的组织者、探究的引导者、释疑的点拨者的主导角色,平等地与学生互换信息,在“互动”中启迪学生智慧,在“对话”中促进学生成长,实现自我价值跨越。而倡导“双优”,实际就是配合“双主”角色进行行为规范的指导思想,用优化的教与学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实践策略。所以我认为“双主双优”,这既是一种教学理想,也是一种教法指导,能在我们角色定位上、教学理念上、教学行为上给我们以警醒,能促使我们在新课改践行中找到自我努力方向,明白课堂中我们应该“做什么”和“怎么”。

二、运用“双主双优”理念创建有效课堂的实践策略

观念决定行为,思路决定出路。践行“双主双优”理念,就不能独揽三尺讲台“满堂灌”,也不能“我说你听”“一言堂”,需要创新策略,运用新颖有趣、又能煽情诱思的“教”开启多样化的“学”,实现教致力于学,服务于学的“双优”效果,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使之在语文学习中能与作者、与教材对话,进行智慧碰撞,受着情感熏陶,发展语文素养的同时,创建出有效课堂。

(一)采取以学为主的激趣策略。“双主双优”理念最终落脚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学,而且学有效果。我们知道,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他们是否具有学习积极性,能不能完全投入到学习中来,这不仅反映了教师是否科学践行“双主双优”理念,也是教师教学策略是否达到优化的直接衡量。所以,践行这种理念, 我们首先就要采取激趣策略,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不学不快的强烈动机,使他们在兴趣内驱力作用下自觉成为学习主体,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鹬蚌相争》寓言故事时,我们就可运用Flash动画营造氛围,让学生被生动形象的界面吸引而产生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学,挤时间学了(华罗庚之语)。当然,除了多媒体激趣外,如讲故事、放音乐、课本剧、辩论赛等方式也是不错的激趣策略。实践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灵活选择运用,同样也能达到良好效果。

(二)采取引发质疑的情境策略。学起于思贵有疑。思、疑是调动思维参与学习的触发器,是开启高效学习模式的前提条件。但我们现行学生缺乏质疑学习习惯,更不会主动思考。这就需要我们创设问题情境,以“问”为载体,通过“教有疑”来诱发。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文中写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是文章主旨,但它并不一定能引起学生重视,需要我们设疑来引发他们注意。教学时,我们可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这段后创设问题情境:“能不能做一个既讲体面又对人很有用的人,如果二者不能兼得,我们要做什么人?”于是引发了学生价值观思考和激情辩论,使他们在道德上发生思想碰撞,受到思想教育。创设情境教学是优化教师教的策略的常用方法,特别是新课改的实践,很多教师为创建高效课堂,引发学生主体作用有效发挥,常采用情境策略。现情境策略得到进一步拓展细化,联系生活、运用图画、借助实物、角色扮演都是情境创设的有效凭借,都能诱发学生在趣味性、情境性、煽情性和诱思性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

(三)采取促进成功的分层策略。因材施教是教育永恒的法则,只有加强针对性,才能提高实效性。分层施教就是班级授课制不能解决满足不同学习需求问题的实践策略,它不仅能满足优秀生的“高需求”,也能促成后进生获得学习成功,感受到学习快乐。我们知道,不同学生因个体差异而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表现大不相同,他们学的方法方式也就不一样,因此,优化学的策略必须符合学生学力实际,任何拔高或降低的要求都不能促使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当然也就得不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而分层施教就是针对学生现有实际而设计的教与学,自然也就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包括过程与方法,目标与结果。实践中,我们常把学生按学力情况分成三到四个组,梯度设计每个组的学习目标和方法,以及练习模式。教师穿梭于几个组中教学,重在学法指导和过程督促,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以及接受必要的同伴援助或教师帮助。这样,各个学力层次学生都能在各个现有层面获得“跳一跳摘桃”机会,都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总之,“双主双优”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指导创建有效课堂的重要策略,不仅为我们践行新课标指明了努力方向,也为我们创建高效课堂指明了突破口。我们坚信,长期践行这种理念,必将在语文园地里开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奇葩之花---既能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又能让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红燕,新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

[2]陈东林,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版),2013年。

[3]赵四化,“双主”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年。

  

  • 【发布时间】2016/9/2 12:01:49
  • 【点击频次】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