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尊重学生个性, 让学生当主人

 

【作者】 巴桑次仁

【机构】 西藏山南市琼结县琼结镇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尊重学生个性, 让学生当主人
  第一个教师节参加教育工作的我,很高兴参加这次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论文评选活动,我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遇,它让我在平凡忙碌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沉淀、凝练自己。我认为这是充实、完善、提升自己的良机,自接到通知几个月来,我忙碌并快乐着,让我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已过不惑之年,年近半百,潜心研究学习,撰写论文成果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近两个月来,我为了写这篇论文思前想后、日日反省、夜不能寐、字斟句酌,反反复复,真的有些疲惫,但我在一直用心坚持、坚持、坚持!夜以继日,毫不懈怠!因为在坚持中我每天都有丝丝快乐和新的收获……我也知道做学问搞研究确实需要心如止水,宁静才能致远。
  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教育体会与感悟,与大家交流共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这几年通过学习研究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论,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实践,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培育生命的工程,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我们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生本教育”就是以育人为首要功能的教育,而育人就是对少年儿童成长过程的全程培养与和谐发展,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 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
  生本教育理念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把学生看作“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积极为学生创设轻松快乐的“合作”学习环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受教育者最大可能地发展自己,能跑的,让他跑起来;能跳的,让他跳起来;能飞的,让他飞起来具体地应用于生本课堂教学中。没有差生,只有差的教育。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鼓励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育能量。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特别的关注,而后进生尤其如此。正如得到特别呵护的禾苗得好,受到专门护理的病人好得快的道理一样,学生经常听到老师富于情感的话,能从中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从而产生一种情感动力,促使成绩进步。凯洛夫曾说过:“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如果我们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我们的教育就会焕发积极的情感魅力,让我们的学生由成功走向成功。
  冰心说,世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非常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的潜能。我们做老师的,只靠“传道授业解惑”还远远不够,这仅是教师给予学生共性的东西。教师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用心发现学生的内心世界,努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之得以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萌发出创新的火花。要拿起表扬的武器,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作家,经常在许多事情上和自己上幼儿园的孩子意见不一致。有一天,他蹲下身来与孩子交谈,无意中从孩子的视角看去,原来所看到的事物是如此与成人不同。从此,他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问题,结果父子关系变得十分融洽。作为班主任,应时时刻刻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每周的班会课为我们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班队会上,我诚恳地对学生说:请同学们 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我们的班级管理大胆提出批评和建议;如果有困难请告诉我,我愿意做你的朋友,让我们共同分担痛苦和快乐…。有了这样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怎能不愿意学习?
   二. 教育就是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
  我现在教小学一、二年级英语,感觉很熟悉也很陌生,熟悉是因为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一样稚嫩的心灵,每个心灵还都是一张白纸,容不得被人随意描画,陌生是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们各自的疑问,如何来对待每一个孩子的方法是不尽相同的。小学生学习英语有很多自身的特点,他们热情并有想象力,善于模仿,愿意积极发言,一开始学习英语展现出极大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兴趣随之淡化。这时如果没有科学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乐趣,逐渐产生畏难的情绪,我为了更好的为他们服务,让孩子们的英语不比别的学校的孩子差,为了打好他们的英语基础,我也下了很多工夫,在几度徘徊与彷徨中我接触到了生本教育,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际去广州听课观摩课堂,对生本这一由生命力的教育有了全面认识,并逐渐摸索运用于自己的英语课教学。我深深感悟到: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我深刻感悟到:语言源自生活,而语言教学也应该更加贴近生活。同时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适时适当渗透中西方文化差异,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老师们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中要尽可能的为学生们创设仿真的生活场景,让他们身临其境的去运用体验情景中所使用的语言。师生携手参与到创设语言环境的活动中,让来源于生活的语言,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达到沟通交流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的目的。我认为要上好生本课,并非老师放手不管,首先老师要精心备课。备课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生课堂学习的认知前提和情感前提,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预测学生的认知障碍,科学设计课前小研究及前置性作业,备好所需教具学具,选择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开展网上研究与备课。要精心上课。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课型、学情的不同,运用适宜的生本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要简洁、高效,能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着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生本课堂教师不得“满堂灌”。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注部分优秀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小先生制”和教师个别指导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加强思维过程与方法的引导教学,努力实现“教和学”的有机统一。生本课堂老师要加强反馈矫正点拨教学环节,“双基” 教学,力争让学生做到“堂堂清”、“节节清”、“单元清”。加强学生能力培养,重视整合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合理有效,不搞形式主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及时把握和运用生成性课程资源,防止机械照搬教案。既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教学内容的拓展,又重视学生对课本内容和练习的学习。重视课内书本学习与课外实践学习的衔接。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恰当的目标,课题的难度应处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最佳发展区”,让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有亲历成功的机会,给学生创造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孩子感到自豪,而由此充满自信。要因材施教,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源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发展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让他们学生到学习很轻松,没有什么大的压力和拘束感,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才能将好奇心和求知欲内化为学习的动机、发言的动机、创新的动机和积极参与的动力,让他们带着创新精神来表现自己,发挥其潜力,进而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我觉得一些使学生感到比较新奇的事情,都能使他们产生积极乐学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能在较长时间内处在兴奋中、讨论中、探索中。有了这样一种激情也就为学生的创新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能够产生一种民主公平的气氛。有了这样的气氛,学生上课就容易集中注意力,参加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就高了,形成的兴趣就广泛,产生的问题就多了,获得的知识就丰富了,有时还会把问题延伸到课外去研究、探索,并试图加以解释。这样当然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育要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试、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尊重是一缕温暖的春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长处,作为老师,我们应善于捕捉闪光点,因势利导,随时运用不同的尺子去触发“闪光点”,去洞察“最强的一面”,才可能在每一个游戏、每一场表演、每一堂课、每一次劳动中发现他们的一个良好习惯、一种优秀品质、一点思维火花、一个创新的设计…从而衷心的赞美,耐心地呵护,让学生感受到没关注的喜悦,体会到被认同的幸福,使他们相信“我能行”。 要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但互评时不要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给对方划等级或打分数上,这样往往会造成同学之间互不服气,只关注对方的缺点,评价变成互相“挑错”和“指责”。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淡化等级和分数,强调自我的反思,以建立一种新的互帮互学式的伙伴关系。这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学生,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良性循环的开端,后面伴随他成长的将会一串优势的不断强化和升华!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以生为本的教育着眼于孩子的将来,我认为这便是教育的真谛与内涵。
  大爱无言,师爱无痕!看似平凡,单调的教学也有探索、创造带来的神奇、感动、力量和美,但它常常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用智慧去探索,用毅力去盛载。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感所在。只有教师富有创造力,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教师自己不断学习,自觉钻研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才有可能影响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和钻研;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硕果。
   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国民素质改变民族命运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决不是换一套教科书,也不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生本教育理念正是顺应课程教学改革新形势的产物,是倍受广大一线教师欢迎和接受的先进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去完成思考、推理、归纳、探究、实验等学习过程。让课堂动起来,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的思维的空间扩大、变活。使学生成为课本的真正主人,成为教师的真正朋友。高质量的教育要以现代教育手段来辅助,靠正确的教育理念来引导,靠教育者充满爱心、不屈不挠的孜孜奉献来实施。教育绝不能搞竞技教育,应当像全民体育那样,面向所有的孩子,以生为本立足学生,弘扬个性,培养创新能力,这才是我们的追求。
  • 【发布时间】2016/9/2 12:01:34
  • 【点击频次】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