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园林绿化中竹和观赏草应用研究

 

【作者】 王 挺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园林局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育种技术也日新月异,竹和观赏草形态美丽、色彩丰富、种类丰富,在园林绿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竹和观赏草的基本特点及形态,针对观赏草单一种植和组合配置方式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字:竹 观赏草;形态;组合配置;园林绿化 
  一、从古至今,竹类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园林绿化植物。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竹而显,从古至今,竹类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竹造园,不管是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不管是以竹造景、借景、障景,或是用竹点景、框景、移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风格多种多样。诸如竹篱夹道、竹径通幽、竹亭闲逸、竹圃缀雅、竹园留青、竹外怡红、竹水相依等景观艺术,无不遍及中国园林。
  竹子是我国古典风格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造园史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囿”开始,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据《尚书·禹贡》“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说明古人懂得欣赏秀丽的竹林风光更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为建“上林苑”从山西云冈引种竹子到咸阳(见《拾遗记》“始皇起虚明台,穷四方之珍,得云冈素竹”),这是竹子用于造园的最早记载。当时的种竹、建竹园大多只限于营建狩猎场和战略物资基地,竹子造园还处于萌芽状态。
  到了魏晋、南北朝,中国园林从萌芽期进入了发展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受 政治 动乱和宗教处世思想 影响,崇尚玄淡,寄情山水,游访名山大川成了一时之风尚,讴歌 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的诗文及刚萌芽的山水画,刺激了园林,产生了有别于皇家宫苑的“自然山水园”,竹子随即融入了造园之中。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官宦私家园林中的竹子造景也相应得到发展。《水经注》介绍北魏著名御苑“华林园”称:“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洛阳伽蓝记》记录了洛阳显宦贵族私园“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明清园林继承了唐宋传统,且逐渐形成地方风格,其中以宅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封建 社会后期园林发展的一个高峰。竹子与水体、山石、园墙建筑结合及竹林景观,是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最大特色之一。沧浪亭、狮子林等苏州六大名园及扬州个园、惠州逍遥堂等在竹子造园上运用相当成功,许多造园手法仍为今人造园所采用。明清时期刊行多册造园技术理论书籍,有王象晋《群芳谱》、屠隆《山斋清闲供笺》、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等,最有影响的要数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都对竹子造园作了详尽、精辟的论述,为后人推崇、仿效。明清园林,特别是竹子园林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中国从几千年前的文明古国发展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几经风雨,竹子一路见证。发展永不停息,追求永无止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点,园林领域亦不例外,除了保留中国古典园林所具有的特色外,许多新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材料应运而生,竹类植物并不因为其平凡普通而被人们遗忘,相反,人们的喜竹之情是有增无减。竹类植物正以一种新的姿态亮相现代园林。 
  二、观赏草的特点         
  2.1观赏草有着美丽的形态、丰富的色彩和飘逸姿态的草本植物,以其茎秆、叶丛和花序为主要观赏部位的禾本科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此外,经过园林工作者的选育,莎草科、香蒲科、灯心草科、帚灯草科、木贼科、花蔺科和天南星科菖蒲属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也陆续加入观赏草的行列,被称为类观赏草。
   2.2观赏草种类很多,四季都可观赏:不仅有常绿的叶片,还有很丰富的秋色叶和金叶、红叶、银边等彩叶种类。即使在冬季,霜露和冰雪落在叶片上也景色别致,给环境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1)常色叶观赏草。即叶色为绿色的观赏草,包括秋冬季落叶的,也包括四季常绿的种类。     
  (2)秋色叶观赏草。叶片经秋变成红、黄、橙等艳丽色彩,极大地丰富了秋天的景色。
  (3)彩叶观赏草。在生长季节,其叶片可以较稳定地呈现非绿色如蓝色叶、红色叶或银色叶等。常见的彩叶观赏草种类有莎草科的长穗薹草品种;禾本科的柳枝稷品种、天南星科的石菖蒲的栽培种等。  
   2.3观赏草单一种植在园林景观中应用 
   2.3.1作地被. 地被植物是指株丛紧密、低矮,用以覆盖园林地面以免地表裸露、杂草孳生的植物。一般这类植物植株不宜过高。按照这种要求,许多观赏草可以用作地被,如蓝羊茅在遮荫、干旱的林下种植,其生长高度约25—30cm,可以整齐、茂盛的地被;麦冬是近几年应用面积很大的地被型观赏草,特别是在林下遮荫处,该草种具有优良的耐荫性,而且耐旱、耐寒,是树下覆盖的优良草种。即使那些植株较为高大的种类也可以在特殊地段用作地被,如芒在坡地种植可以形成整齐一致的地被,保护坡地,防治水土流失,同时还形成茂盛、具有动态美的观赏草景观。 
  2.3.2作边界或屏障。观赏草作边界或屏障的优点是它可以在空间和时间方面形成一个具有动态美的界面。从空间角度看,观赏草叶片柔软,花序轻柔,在威风吹拂下摇曳生姿,与灌木形成的边界相比,更显得活泼且富于变化。
  多种观赏草相互配置。观赏草家族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将这些各具特色的草以和谐的方式组合种植在一起,同样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实际上,在国外已经有许多完全利用各类观赏草建植的花园。 
  参考文献:
  1徐峰.园林设计中的景观生态学[J]. 林业建设. 1996(01)   
  2王洪晶.东北地区园林设计中秋季观赏树木的选用[J]. 林业科技情报. 2007(01) 
  3 刘桂玉,罗中伟.如何在园林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J]. 吉林农业. 2011(05) 
  • 【发布时间】2016/9/2 11:54:17
  • 【点击频次】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