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提高语文提问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苏 伟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古路乡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要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必须创新教学策略,特别是创设提问的民主环境,准确抓住提问的切入点,注重把握提问的度与量,灵活运用提问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提问教学  有效性  提高
  提问,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教学组织手段,是教师引发学生思考的重要策略,也是激发学生参与互动对话的重要方法。所谓学起于思、学生无疑教有疑等激思理念都要求我们加强提问运用,让有效的提问引发学生有效思考,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初中语文教学,谈谈如何提高提问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一、营造愉悦和谐教学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到:“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使之得以实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有了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就有了心理自由感和安全感,就能在这一和谐环境中最大限度的表现自己,在课堂上就能活跃思维,畅所欲言。特别是在当今独生子女时代,学生贯于受宠,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假如过于严肃课堂气氛,学生就会怕失误被人朝笑,而不积极表现自己,处于紧张的上课状态之中。这样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就重。教育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感知、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心理活动等处于积极状态。为此,课堂的民主是至关重要的。那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用平等的观念给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发展和学习机会。我们必须积极参与到学生学习中去,对接受能力弱的学生给予指导,增强他们的学习勇气,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 
  二、准确抓住提问切入点 
  教学目的不同,提问的切入点的设计也就不同。教学时,我们要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情况上整体考虑提问的角度能否巧妙切入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问题的解答。因此,我们应科学设计,准确把握。(1)切入点的可接受性问题。要作到水到渠成,提问时的语气、语调、知识能力点等方面都必须紧扣课文内容、学生的认知实情、心理特点等,特别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否接受。(2)切入点的方向性问题。也就是说一定要做到围绕中心问题有的放矢。(3)切入点的技巧性问题,也就是创设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即笼罩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又学到了丰富的知识。
  三、科学把握提问的度与量 
  把握提问的度与量,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确定问题的难度和问的次数,过难,引发不了思考,不能让学生体验到思考快乐,过多,会使课堂过于单调。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满堂问”显得多,看到“问得深”,课堂过于冷场。这都说明把握问的度与量重要性。因此,我们要科学把握。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问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太易觉得索然无味。为此,应以学生的知能基础为准提问。其次要紧扣大纲,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侧重点等设计出一定数量的问题。假如问题过多学生就会觉得任务重而很劳累,少就会觉得没事做而浪费时间。同时提问也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适当的梯度。 
  四、灵活运用提问的方法 
  课堂提问的方法犹如解数学题的方法一样,好的方法省时有效,让人轻松解决问题,以致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我们上课提问的目的是启迪学生思考,要做到他们能思考,乐思考,以至非思考不可。假如都是用同一种方法提问,学生就会觉得烦而无味。
  (一)旁敲式提问。也就是不从正面提问,而是从侧面入手,这样就能更宽泛的让学生去思考问题,从而拓展思维空间。
  (二)引领式提问。这种方式也就让学生结合知识和思维能力,通过某一问题自然引出答案的方式。教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只是引领学生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在《荔枝蜜》这一课教学中,我为了让学生理解本文如何是以感情变化为线索的。我就是先提问:我对蜜蜂的态度是怎样的?请找出文中的语句。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有关的语句:"总不大喜欢"、"总不怎么舒服?"、"不觉动了情"、"心不禁一颤"、"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等。接着就问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我"对蜜蜂的态度是如何变化?这样自然而然的就把要解决的问题答案引出来了。学生上课也就能轻松得获得知识。
  (三)递进式提问。这一提问是从提问的深度上考虑的。要注意问题和问题之间的坡度和深度,所提的问题不能是重复的无效的。要注意问题间的层次性,这一层次应是递进的关系。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考由表及里,养成从机械记忆到深层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四)抛砖式提问。我在教学在对于那此篇幅较长的和略读的文章主要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教学。让学生有很多自由的思维空间。这样就不会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浪费很多时间。我们在教学中要利用语文教学学习的内容是母语、材料明白如话,似乎不学也懂这一特点优势,独具慧眼去发现平常中的不平常,抛出问题,挖掘出文章的精华,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教师提问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因此,我们要注意提问方式要灵活多变,尽可能地发挥学生潜能,通过他们自主地探索来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要科学设计、合理运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考平台。课堂提问有效了,整个课堂教学自然也就有效了。 
  参考文献:
  [1]胡新生,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2]张丽莉,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任会民,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设计艺术[J].发展,2009年。
  • 【发布时间】2016/9/2 11:49:12
  • 【点击频次】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