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音乐教学之我见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我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已经有些年头了,我以青春的热情和对音乐的专注,一直以来都在不停地为自己加油充电。虽说成绩也证明了我的付出,但 是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各种知识不够用,或者说有些大学学到的知识在中学音乐教学当中不适用、不实用。我总是在和同行探讨,总是在向前辈请教,如何才能够把我们的音乐课上好,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轻松快乐的成长。对此,我进行了一些浅显的总结。
关键词: 初中音乐 教学 全面 生活 评价
学校音乐老师是副课老师,不被重视,待遇差,在评职晋级方面远不及主课教师,这严重挫伤了音乐老师的积极性,阻碍了中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另外中小学教学设备极其贫乏,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上课只能在上文化课的教室里,因此一个班上音乐课经常会影响到其他班级,钢琴的普及率很小很小,至于音乐教室、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只能是音乐教师的梦想。本文就我个人的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现在的音乐教材更富时代感,而审美教育的初衷一直没有改变:弘扬民族艺术,理解世界的多元音乐,培养学生向上的健全人格,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在教学中,我们一线教师如果只会大学里面学习的吹、拉、弹、唱,而没有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没有与学生随时沟通的语言技能,又怎么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要相信孩子们,积极地把“权利”给予他们;
在以前,我是在课堂上的惟一主角,因为我从心底不放心孩子们,不相信孩子们。结果是我很累,孩子们吸收的有限。于是我吸取了教训,在备课时,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任务,让大家献计献策.结果让我眼前一亮:我们的孩子也很棒!
(二)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想象
由于音乐具有语言无法概括的模糊性,更利于发挥学生的丰富联想.而联想是创造力的基础,又可以在音乐实践中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有音乐创造的空间,能自由运用多种方法创新并发现自我,这是我一直追求的.
二、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发现音乐
让音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即把音乐教学与现实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让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带到生活中去,以点缀生活、表现生活,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将生活中美好的素材由音乐形式展示出来。社会生活中伴随了大量的音乐现象,如礼仪音乐:庆典、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舞蹈、健身、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赏、体会、学习这些生活中音乐的风格特点,来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情感,从而让音乐伴随自己的人生,提高生活的质量。
三、锻炼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课堂在自己的“手心里”
在学校条件受到限制的同时我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质,用优美的琴声、动情的歌声……将音乐艺术的美传达给学生.我觉得教师的范奏、范唱,往往能拉近师生的距离,使教师更有亲和力.这是名家、名奏所不可代替的.如果学唱歌曲前,总让学生观赏歌唱家的演唱;吹奏乐曲前总聆听名家演奏,那么音乐教师就变成了放映员,又怎能体现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呢?所以,我能自己示范的就不依赖多媒体,尽量让学生听到我的范唱或范奏,避免把音乐课上成单一的欣赏课.学生和我一起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也就获得了审美愉悦.
(一)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课堂
常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想激活课堂,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拉近音乐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亲身获得审美体验,能够享受到音乐的审美愉悦.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致.在学生的音乐实践过程中,我不包办代替,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把简单有趣的活动留给后进生,将其作为使学生走进音乐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良好途径.在活动中,同学们会增强自信心,继而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同时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二)教学语言简练
有句名言说: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是打动人心的语言艺术,教师是通过语言进行教学活动的,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上音乐欣赏课少不了要介绍一些曲作者.恰当的介绍能把学生顺利地引入音乐欣赏的艺术情境之中.我会注意对象,取舍得当.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实际(包括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取舍作曲者相关知识.这样,学生易接受,教师也易于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最忌面面俱到,无所不及.这样做不仅占用了大量授课肘间,而且严重影响学生学习乐曲的兴趣.因此,介绍曲作者应有所侧重,即从有利于学生学习、赏析乐曲出发,介绍曲作者的生活、创作、风格等情况,做到既有开阔的视野,又有新颖的角度;既重点突出,又注意到了内容深度的挖掘,从而为学生赏析、理解乐曲打下基础.
四、多元化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评价提倡多样性,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特点,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办“音乐小擂台”展示,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发扬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组织一些音乐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及时奖励,并培养小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学校要建立学生音乐学习成长过程档案袋,主要是体现学生的音乐方面的成长和进步,记录每个学生的艺术发展情况。
未来的音乐教育之路还很长,我会一如既往的加强自己的基本功,以学生为主体继续开展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他们终身热爱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让我们逐渐放开他们的手,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发挥他们丰富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大步地奔向美好的未来吧!
关键词: 初中音乐 教学 全面 生活 评价
学校音乐老师是副课老师,不被重视,待遇差,在评职晋级方面远不及主课教师,这严重挫伤了音乐老师的积极性,阻碍了中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另外中小学教学设备极其贫乏,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上课只能在上文化课的教室里,因此一个班上音乐课经常会影响到其他班级,钢琴的普及率很小很小,至于音乐教室、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只能是音乐教师的梦想。本文就我个人的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现在的音乐教材更富时代感,而审美教育的初衷一直没有改变:弘扬民族艺术,理解世界的多元音乐,培养学生向上的健全人格,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在教学中,我们一线教师如果只会大学里面学习的吹、拉、弹、唱,而没有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没有与学生随时沟通的语言技能,又怎么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要相信孩子们,积极地把“权利”给予他们;
在以前,我是在课堂上的惟一主角,因为我从心底不放心孩子们,不相信孩子们。结果是我很累,孩子们吸收的有限。于是我吸取了教训,在备课时,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任务,让大家献计献策.结果让我眼前一亮:我们的孩子也很棒!
(二)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想象
由于音乐具有语言无法概括的模糊性,更利于发挥学生的丰富联想.而联想是创造力的基础,又可以在音乐实践中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有音乐创造的空间,能自由运用多种方法创新并发现自我,这是我一直追求的.
二、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发现音乐
让音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即把音乐教学与现实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让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带到生活中去,以点缀生活、表现生活,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将生活中美好的素材由音乐形式展示出来。社会生活中伴随了大量的音乐现象,如礼仪音乐:庆典、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舞蹈、健身、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赏、体会、学习这些生活中音乐的风格特点,来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情感,从而让音乐伴随自己的人生,提高生活的质量。
三、锻炼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课堂在自己的“手心里”
在学校条件受到限制的同时我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质,用优美的琴声、动情的歌声……将音乐艺术的美传达给学生.我觉得教师的范奏、范唱,往往能拉近师生的距离,使教师更有亲和力.这是名家、名奏所不可代替的.如果学唱歌曲前,总让学生观赏歌唱家的演唱;吹奏乐曲前总聆听名家演奏,那么音乐教师就变成了放映员,又怎能体现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呢?所以,我能自己示范的就不依赖多媒体,尽量让学生听到我的范唱或范奏,避免把音乐课上成单一的欣赏课.学生和我一起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也就获得了审美愉悦.
(一)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课堂
常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想激活课堂,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拉近音乐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亲身获得审美体验,能够享受到音乐的审美愉悦.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致.在学生的音乐实践过程中,我不包办代替,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把简单有趣的活动留给后进生,将其作为使学生走进音乐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良好途径.在活动中,同学们会增强自信心,继而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同时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二)教学语言简练
有句名言说: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是打动人心的语言艺术,教师是通过语言进行教学活动的,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上音乐欣赏课少不了要介绍一些曲作者.恰当的介绍能把学生顺利地引入音乐欣赏的艺术情境之中.我会注意对象,取舍得当.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实际(包括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取舍作曲者相关知识.这样,学生易接受,教师也易于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最忌面面俱到,无所不及.这样做不仅占用了大量授课肘间,而且严重影响学生学习乐曲的兴趣.因此,介绍曲作者应有所侧重,即从有利于学生学习、赏析乐曲出发,介绍曲作者的生活、创作、风格等情况,做到既有开阔的视野,又有新颖的角度;既重点突出,又注意到了内容深度的挖掘,从而为学生赏析、理解乐曲打下基础.
四、多元化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评价提倡多样性,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特点,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办“音乐小擂台”展示,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发扬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组织一些音乐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及时奖励,并培养小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学校要建立学生音乐学习成长过程档案袋,主要是体现学生的音乐方面的成长和进步,记录每个学生的艺术发展情况。
未来的音乐教育之路还很长,我会一如既往的加强自己的基本功,以学生为主体继续开展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他们终身热爱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让我们逐渐放开他们的手,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发挥他们丰富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大步地奔向美好的未来吧!
- 【发布时间】2016/9/2 11:47:28
- 【点击频次】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