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自主学习使生本教育真正进入课堂。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才会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使真正的创新思维火花常开不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其次要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和品味,放手让学生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动机。有兴趣才有潜力,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情绪就会高涨,他就会更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疑,小学生求知欲强,遇事爱问“为什么”。在疑问的驱使下,儿童会主动地产生学习的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这时,如果老师尊重学生学习的意愿,顺从他们的需求,学生就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创设情境,低年级的孩子喜欢热闹,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这样创设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导语,利用幻灯、试验、图画、故事、游戏等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创设出趣味横生的情景,烘托出教学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牵动学习情感,使学生心理处于兴奋状态,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表扬,小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好胜心,都喜欢被教师表扬,也十分重视老师的表扬。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认真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并注意及时的表扬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会使他们感觉到老师是公平的、亲切的,使他们能够全面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增强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语文教学中安排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以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来演一演。爱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总希望老师给予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教师可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挑选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角色,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了解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诸多因素。因为要演,学生就得仔细认真而且自觉自主地读课文,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角色;因为要评,表演时学生得认真欣赏,整个过程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热情高涨。这样就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其次,可让学生辩一辩。辩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辩”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好的学习方法能使人事半功倍。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首先,教师作为引导者,课前要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可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查资料;然后,要求学生列出回答问题的发言提纲,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查找资料的结果,共享资源,但要防止学生养成过分依赖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质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创新实践。作为教师一定要精心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发现问题,然后将问题交给小组交流讨论。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来。当然,教师要深入各小组,参与讨论,必要时作适当的点拨,但要防止“浑水摸鱼”的现象。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课文练习。教师让学生学完一课后,自拟练习。这一尝试定会给学生带来跃跃欲试的乐趣。
利用工具书自主识字。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认识的字多是请教家长、老师和同学,为了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自主识字能力,我开始教给他们怎样查字典。孩子们很喜欢查字典比赛,或许是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吧,他们比较喜欢挑战。起初,设计查字典比赛的目的仅是为了让孩子们练习音节的认读与拼读,增加学习拼音的趣味性而已。刚开始,有兴趣参加比赛的孩子不是很多,能够抢到前几名的孩子也总是那几个,随着每天一次的比赛,孩子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查字典比赛成了我们每日的必修课,向家长汇报“今日查字典比赛小冠军”也成了语文课代表在布置完语文作业后的固定内容。之后,我们的查字典比赛的目的逐步转向锻炼孩子们的归类识字。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锻炼小组成员的综合学习能力,我们开展了小组执教活动。大家可以自由结合成4-6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课前先进行自主学习及研究,然后在课上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探讨。我们还设计了小组执教记录表,包括执教小组成员、科目、内容、时间、得分;环节设计、当堂小测;教后感、其它小组评议、小组建议、教师寄语等,由小组成员共同填写。在小组执教活动中,他们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等均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敢于放手,坚持放手,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入手,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真正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自愿行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其次要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和品味,放手让学生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动机。有兴趣才有潜力,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情绪就会高涨,他就会更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疑,小学生求知欲强,遇事爱问“为什么”。在疑问的驱使下,儿童会主动地产生学习的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这时,如果老师尊重学生学习的意愿,顺从他们的需求,学生就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创设情境,低年级的孩子喜欢热闹,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这样创设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导语,利用幻灯、试验、图画、故事、游戏等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创设出趣味横生的情景,烘托出教学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牵动学习情感,使学生心理处于兴奋状态,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表扬,小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好胜心,都喜欢被教师表扬,也十分重视老师的表扬。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认真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并注意及时的表扬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会使他们感觉到老师是公平的、亲切的,使他们能够全面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增强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语文教学中安排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以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来演一演。爱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总希望老师给予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教师可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挑选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角色,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了解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诸多因素。因为要演,学生就得仔细认真而且自觉自主地读课文,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角色;因为要评,表演时学生得认真欣赏,整个过程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热情高涨。这样就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其次,可让学生辩一辩。辩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辩”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好的学习方法能使人事半功倍。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首先,教师作为引导者,课前要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可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查资料;然后,要求学生列出回答问题的发言提纲,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查找资料的结果,共享资源,但要防止学生养成过分依赖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质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创新实践。作为教师一定要精心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发现问题,然后将问题交给小组交流讨论。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来。当然,教师要深入各小组,参与讨论,必要时作适当的点拨,但要防止“浑水摸鱼”的现象。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课文练习。教师让学生学完一课后,自拟练习。这一尝试定会给学生带来跃跃欲试的乐趣。
利用工具书自主识字。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认识的字多是请教家长、老师和同学,为了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自主识字能力,我开始教给他们怎样查字典。孩子们很喜欢查字典比赛,或许是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吧,他们比较喜欢挑战。起初,设计查字典比赛的目的仅是为了让孩子们练习音节的认读与拼读,增加学习拼音的趣味性而已。刚开始,有兴趣参加比赛的孩子不是很多,能够抢到前几名的孩子也总是那几个,随着每天一次的比赛,孩子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查字典比赛成了我们每日的必修课,向家长汇报“今日查字典比赛小冠军”也成了语文课代表在布置完语文作业后的固定内容。之后,我们的查字典比赛的目的逐步转向锻炼孩子们的归类识字。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锻炼小组成员的综合学习能力,我们开展了小组执教活动。大家可以自由结合成4-6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课前先进行自主学习及研究,然后在课上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探讨。我们还设计了小组执教记录表,包括执教小组成员、科目、内容、时间、得分;环节设计、当堂小测;教后感、其它小组评议、小组建议、教师寄语等,由小组成员共同填写。在小组执教活动中,他们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等均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敢于放手,坚持放手,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入手,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真正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自愿行为。
- 【发布时间】2016/9/2 11:46:23
- 【点击频次】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