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关键词】 ;
【正文】众所周知,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强调动手实践能力的课程,课本知识主要来源于实际操作,因此“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信息技术课堂中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关键又在于“课堂任务”的设计。如何合理设置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呢?结合教学实践,通过总结和反思,我总结了任务驱动式教学中任务设计的一些设计原则和技巧思路。
一、新授课中的任务的设计原则和思路
1.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要符合整体的知识目标框架
常言道“百看不如一练”,老师操作过程演示的再详细、再具体,也不如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要把知识点模块化、具体化,把某项学科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小的、单一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任务充分掌握知识点,理解重难点。如:Word中美化部分的内容可以设置字体美化、段落美化、版面美化等不同方面的课堂任务。
2.任务要有层次性
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事做,分层是必要的。一般我的新授课任务分为基础任务、巩固任务和拓展任务三个层次。基础任务一般以课本范例为主,学困生可以参考课本上的详细步骤慢慢完成,达到掌握基本知识点的目的;巩固任务一般是教师自己设计的、有一定难度的任务,目的是为了巩固、扎实掌握本节知识点,这个难度一般控制在80%的学生可以达到的水平;而拓展性任务则是针对优秀生,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综合性任务。
3.任务要有趣味性
与其它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本身就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为了保持孩子们愿学、乐学的学习状态,不让知识学习抹杀这份难能可贵的兴趣,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就不能单纯的依靠课本中的范例,因为课本中的范例以巩固学习知识为主,相对趣味性会弱一些。经过不断探索和思考,我最终确定了自己的新授课任务设计原则,那就是依据课本范例,配以自己的创新命题。比如学习Flash动画时,我会让学生根据一首诗句,展开想象,制作相关动画,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动画情景再现;根据一些传说故事改编成简单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去完成,如梁祝化蝶;让学生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模拟一些自然现象,如模拟太阳、地球、月亮的公转与自转的动画制作;改编一些小故事,让学生完成相应动画,如“谁动了我的奶酪”情景动画……
4.任务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探究性
如在Phtotoshop图像处理过程中的任务,我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部分蔬菜、水果等原始图片素材,可孩子们带给我的却是无限惊喜!他们用这些素材搭配出了各式各样的果蔬人。看了下面的作品,大家还会质疑孩子们的想象力吗?
在课堂中开展一些小游戏的设计,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创新性。如“拼图游戏”,把一幅完整的图片,让学生通过Photoshop中的切割、移动等工具把图片拆分成若干块并打乱顺序,让同桌去拼图,看谁完成得最好最快;如设计“找茬游戏”,老师提供两幅一模一样的图片,让学生通过Photoshop中的各种工具、特效等图像基本编辑方法,制作出五处不同之处,然后让同桌去找出这五处不同之处。这些有趣的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后来的课堂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下图就是一位同学设计的找茬图片,左右两幅图,大家看出它们的五处不同之处了吗?
二、综合实践课中任务设计的原则
每一个单元完成以后,我都会针对这个软件的特点,开展主题性综合实践课。即布置一个相对完整的主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单元知识制作一个小型作品,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对于这种课型的任务设计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任务相对完整性
完整的任务既可以让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创新性和探究性,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如:在某个节日来临之际,让学生完成“电子贺卡”的制作,通过制作,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也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感恩,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2.任务设计要投其所好,注意学生的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是各不相同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如组织同学们制作“走进大西北”电子报刊制作活动。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西部图片,把神秘的大西北展现在学生们面前,让同学们向往它、渴望它。然后小组合作,确定自己的主题,尽情去了解自己所关心的、展示自己想表达的。孩子们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思维活跃,充满激情,作品的主题千姿百态,从当地文化、历史风情到风味小吃、民族服饰,应有尽有,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自主创新。
3.任务主题要源于生活
任务的设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对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社会见闻孩子们也有他们的看法和感受,用生活情景来激发教学,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并能锻炼学生学会发现、观察和思考问题。
在这些综合实践课上,我陆续组织过以下主题活动:
(1)设计“我和我的朋友们”个性化大头贴制作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见识到了孩子们的心灵手巧;
(2)“班级大家庭”电子相册制作,展示了同学们丰富多彩的中学生活;
(3)“我是小导游”的DV创作活动中,孩子们用他们稚嫩的声音录制解说词,用笨拙的技巧制作小视频,用这些作品展示了我们美丽的家乡,抒发着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在“我看祖国65年”主题活动中,让学生们选择新中国成立65 年来某一方面的变化进行追踪报道。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出了一份份精美的作品,小到衣食住行、大到航天科技,如服饰变化、交通变化、言行变化、城乡变化、社会文明、祖国外交、重大事件、科技发展等。
(5)“我的名片”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制作出了15年后自己的名片,精美的设计展示的是学生们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
这些生动有趣的任务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达到了对知识的学习巩固。这些作品饱含了孩子们的思想、努力和热情,孩子们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会学了,乐学了。通过对任务设计的研究与探索,我的面前开启了一扇教育的窗。在这里,我窥见了一些教育的奥妙。这些奥妙,让我收获着智慧,体验着教育的快乐。
一、新授课中的任务的设计原则和思路
1.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要符合整体的知识目标框架
常言道“百看不如一练”,老师操作过程演示的再详细、再具体,也不如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要把知识点模块化、具体化,把某项学科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小的、单一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任务充分掌握知识点,理解重难点。如:Word中美化部分的内容可以设置字体美化、段落美化、版面美化等不同方面的课堂任务。
2.任务要有层次性
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事做,分层是必要的。一般我的新授课任务分为基础任务、巩固任务和拓展任务三个层次。基础任务一般以课本范例为主,学困生可以参考课本上的详细步骤慢慢完成,达到掌握基本知识点的目的;巩固任务一般是教师自己设计的、有一定难度的任务,目的是为了巩固、扎实掌握本节知识点,这个难度一般控制在80%的学生可以达到的水平;而拓展性任务则是针对优秀生,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综合性任务。
3.任务要有趣味性
与其它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本身就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为了保持孩子们愿学、乐学的学习状态,不让知识学习抹杀这份难能可贵的兴趣,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就不能单纯的依靠课本中的范例,因为课本中的范例以巩固学习知识为主,相对趣味性会弱一些。经过不断探索和思考,我最终确定了自己的新授课任务设计原则,那就是依据课本范例,配以自己的创新命题。比如学习Flash动画时,我会让学生根据一首诗句,展开想象,制作相关动画,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动画情景再现;根据一些传说故事改编成简单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去完成,如梁祝化蝶;让学生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模拟一些自然现象,如模拟太阳、地球、月亮的公转与自转的动画制作;改编一些小故事,让学生完成相应动画,如“谁动了我的奶酪”情景动画……
4.任务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探究性
如在Phtotoshop图像处理过程中的任务,我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部分蔬菜、水果等原始图片素材,可孩子们带给我的却是无限惊喜!他们用这些素材搭配出了各式各样的果蔬人。看了下面的作品,大家还会质疑孩子们的想象力吗?
在课堂中开展一些小游戏的设计,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创新性。如“拼图游戏”,把一幅完整的图片,让学生通过Photoshop中的切割、移动等工具把图片拆分成若干块并打乱顺序,让同桌去拼图,看谁完成得最好最快;如设计“找茬游戏”,老师提供两幅一模一样的图片,让学生通过Photoshop中的各种工具、特效等图像基本编辑方法,制作出五处不同之处,然后让同桌去找出这五处不同之处。这些有趣的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后来的课堂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下图就是一位同学设计的找茬图片,左右两幅图,大家看出它们的五处不同之处了吗?
二、综合实践课中任务设计的原则
每一个单元完成以后,我都会针对这个软件的特点,开展主题性综合实践课。即布置一个相对完整的主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单元知识制作一个小型作品,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对于这种课型的任务设计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任务相对完整性
完整的任务既可以让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创新性和探究性,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如:在某个节日来临之际,让学生完成“电子贺卡”的制作,通过制作,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也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感恩,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2.任务设计要投其所好,注意学生的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是各不相同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如组织同学们制作“走进大西北”电子报刊制作活动。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西部图片,把神秘的大西北展现在学生们面前,让同学们向往它、渴望它。然后小组合作,确定自己的主题,尽情去了解自己所关心的、展示自己想表达的。孩子们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思维活跃,充满激情,作品的主题千姿百态,从当地文化、历史风情到风味小吃、民族服饰,应有尽有,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自主创新。
3.任务主题要源于生活
任务的设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对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社会见闻孩子们也有他们的看法和感受,用生活情景来激发教学,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并能锻炼学生学会发现、观察和思考问题。
在这些综合实践课上,我陆续组织过以下主题活动:
(1)设计“我和我的朋友们”个性化大头贴制作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见识到了孩子们的心灵手巧;
(2)“班级大家庭”电子相册制作,展示了同学们丰富多彩的中学生活;
(3)“我是小导游”的DV创作活动中,孩子们用他们稚嫩的声音录制解说词,用笨拙的技巧制作小视频,用这些作品展示了我们美丽的家乡,抒发着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在“我看祖国65年”主题活动中,让学生们选择新中国成立65 年来某一方面的变化进行追踪报道。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出了一份份精美的作品,小到衣食住行、大到航天科技,如服饰变化、交通变化、言行变化、城乡变化、社会文明、祖国外交、重大事件、科技发展等。
(5)“我的名片”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制作出了15年后自己的名片,精美的设计展示的是学生们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
这些生动有趣的任务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达到了对知识的学习巩固。这些作品饱含了孩子们的思想、努力和热情,孩子们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会学了,乐学了。通过对任务设计的研究与探索,我的面前开启了一扇教育的窗。在这里,我窥见了一些教育的奥妙。这些奥妙,让我收获着智慧,体验着教育的快乐。
- 【发布时间】2016/9/2 11:42:42
- 【点击频次】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