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议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培养

 

【作者】 范连英

【机构】 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作文是情感的产物。要让学生写出一篇好作文,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呢?本文从阅读浸润、交际引发、点拨培养、个性领悟等四个方面展开了思考,对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培养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与做法。本文对于提升中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阅读浸润、交际引发、点拨培养、个性领悟
  语文教学中作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听、说、读、写四大要素中,写是最终归宿。听、说、读其实都是为写服务的。中国古代,人们一直很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并把写作与修身,平天下结合起来,提出“道德文章”的概念,认为道德修养高的人才能写出好文章。又说“文章千古事”。人们一生的追求不外乎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为什么呢?因为古人认为只有写下千古流传的文章,一个人的精神生命才会不朽,才会虽死犹生,今天,我们的中考、高考中作文的比重也在逐渐加大,甚至有人提出建议,应回归到以作文来替代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核。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很重视讲怎样开头与结尾,怎样谋篇与布局、怎样详写与略写,怎样过渡与照应。作文其本质是情感的宣泄与表达。当我们把作文变成一种技巧来讲解时,其情感要素往往就被我们有意无意的淡化了。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而心的功能不在技巧,而在于情感,它是人的喜怒哀乐等等不同的心理表现。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人对世上万事万物的一种态度,刘勰在其名著《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被“情以入文”。也就是说,写文章的人是因为情感发动才能文思泉涌,阅读文章的人是因为情感而进入状态的,其实,当你情感积蓄到一定状态,写作技巧是自然而然会运用的。
  因此,作文教学中应抓信情感教育主线,通过阅读浸润,交际引发,点拔培养,个性领悟来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的一些做法与尝试。
  一、阅读浸润——看看别人的情感世界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阅读一定要进入状态,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同频共振”。没有这一步,阅读社会显得苍白。要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体验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这些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基础。现在的中学生,由于他们阅历浅,对于外在世界缺乏深刻的内心体验,常常在作文感到“无情可抒”,由此导致“无话可说”,进入状态的阅读就使学生能摹仿前人的心境与情感,从而产生自己的情感。
  我要求学生写阅读心得。通过写阅读心得,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静下心来与作者的思路共振,产生思想火花的碰撞与激发。为了不局限学生的思路,我对阅读心得的写作要求是自由的。主要是写阅读的总体感受,也可以就某一点谈自己的体会,也可以摹仿文本的风格自己写一篇类似的文章,甚至,对于一些中差生,可以把原文抄写一遍交上来。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是这样要求的,因为就算抄写一遍,也是在进入作者的情感状态,产生阅读熏陶与浸润,培养作文情感的效果。
  二、交际引发—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
  作文不需要演戏似的精心设计好一道道程序,作文需要的是能在轻松随意中流露出学生的真情实感,而聊天,就能使学在真诚和坦然的氛围中,交流彼此的感情,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会聆听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心跳,教师也能感受学生内心迸发出来的真诚。
  我曾经上过堂“说说最能使自己感动的一段经历”的聊天课。
  主题:最能使自己感动的一般经历;
  要求:畅所欲言,以真情感动自己,打动别人;
  程序:教师带头示范,学生紧紧跟上,最后总结并布置作文。
  我叙述了爱人患病住院的那几个月,白天坚持上课,晚上照料妻子的经历,身处公私矛盾中的我,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这样的事实;妻子并没有因为我的辛苦奔波而痊愈,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因为我的坚持努力而达到他们该能达到的水平,想到这,我的内心充满了失落与惆怅……教室里静极了,只有我一个人的声音,但从学生那专注的眼神中,我知道自己真情的诉说深深的打动了学生。
  于是,学生也纷纷站起来讲述了平时深埋于心中的故事,当老板的父亲与手下的女秘书产生恋情,含辛茹苦的妈妈委屈地维持着家庭,这完全是为了我的成长有一个正常的环境,我发自内心的爱妈妈;有学生含泪诉说自己的病房经历,同室的病友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身患绝境,约定出院后同去公园看青山绿水,出院后我听到了他离开的消息,竟然在梦中痴痴地与他一起逛公园……。一幕幕人间的悲喜剧,一个个动情的故事,一段段感人的话语。
  我感觉一股股情感的张力正在教室里膨胀蔓延,于是我适时作了总结肯定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细腻的情感体验,在爱与被爱的人生历程中,他们收获着自己的精神食粮,打造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最后布置了作文话题,“让我告诉你那一段……经历”。
  通过这次作文课,我深深的感到,只有真情才能换来真心,师生之间的坦诚面对面,诉说自己的心声大大提高了作文质量,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个需要用真情去开发的巨大空间,学生的情感世界一旦被打开,喷涌而出的就是那不可抑制的激情,而教师也能从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中,汲取清亮的生命汁液,使自己的生命之树也勃发出生机来。
  三、点拨培养——灵活评价,激发热情
  学生独立评价自己作文的能力不高,他们在评价自己时往往以教师的评价为依据。笔者也曾经参考过考作文评价的框框条条。但发现以此为依据会束缚学生手脚,使他们不敢放手去写,反而有害,每个学生其实都是期待教师的好评的。如果教师能给每个学生作文以好评,他们就容易保持高昂的情绪,容易打开心扉,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我以为作文评价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评价要从大处着眼,不求全责备,让学生放开胆子去写,让真情流于笔端。
  2、呵护真情。这个世界上唯有真情最可贵,只有真情流露,才是美的显现,无论它是一湾愁绪,还是满腔激愤,呵护了真情,才能扼制虚伪。
  3、教学中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差生评价要格外慎重,要培养兴趣,发现优点,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与鼓励,产生心理满足,他们才敢于自主、自由、自觉地去体验,感受倾诉的乐趣。
  4、每次作文后,择其稍好者,或是装订,或张贴传阅,或推荐投稿,或当众宣读讲评,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他们体会到创作的快乐。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无论是对真善美的呕歌,还是对假丑恶的抨击,对爱的呼唤,对情的品味,还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登高望远”,“清流赋诗”,只要是真挚情感的流淌,就是文章美的显观。
  四、个性领悟——让学生的情感飞起来
  让学生在领悟中表现自我,因为作文是最具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它需要足够的领悟能力,写作的话题,写什么,表达什么,应纯属个人爱好,教师无须干涉。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作文环境,鼓励他们写自己的思想与心理。但应该承认,相当多的学生在作文时仍然隐藏了自己的真实心情。他们只在日记中描述真实的自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有了心理秘密。一方面,他们渴望别人理解自己,另一方面,又把自己伪装得严严实实。所以只要让他们领悟到这种矛盾心理,就能打开他们的心扉,放飞自己的情感,达到培养情感的目的。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写心理日记,以此提供他们书写其自我的场所。
  初中三年下来,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写了几本“心灵日记”读着它,你会有一种莫名的激动。生命的泉水在真诚流淌,看着它,会冲走我身心的疲惫,让我的心跟着为之笑,为之哭,为之惑,为之叹,只要是真实的生命体悟,就会闪烁动人的人性光环。有位差生特别喜欢小鸡,在课堂上就画母鸡护小鸡的漫画,我欣赏他的画画才华的同时,希望他能画成一个连环画的系列,他很乐意地画好了,我再让他配上必要的文字,他也很快完成了,我再建议他把它写入“心灵日记”,从此他的作文也就有了新的突破。教师真诚的鼓励,不仅使学生能力升华,也使自己从中获得了快乐与成长。
  让学生的作文闪烁生命的光华,不再是其沉重的负担,这需要教师冲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桎梏。需要我们抓住情感教育这一根主线,只有我们教师情感投入到课堂中,才能使学生听、说、读、写中满怀激情,最终使他们写作出有激情的作文来。让我们轻轻敲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他们情感的眼睛,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的无声”的情怀,春风化再般地滋润每个学子的心灵,使他们真正的弘扬个性,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胡才宽.浅议初中作文教学之情感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09下旬):117;
  2. 魏杰.作文教学与情感教育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8、06、30;
  3. 孙瑞华.浅谈中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兴趣培养[J].社科纵横.1993(2):66-68.
  • 【发布时间】2016/9/2 11:39:13
  • 【点击频次】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