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让学生成为语文教学中作文的评审员

 

【作者】 赵宁倩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沟通思想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作文修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体现,因此,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作文的评审员。作文评改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评改,要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要指点评改的步骤;要把握好“评”和“改”两个关键,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关键词: 学生 作文 评审员
  在中学教育阶段,学生作文一般指的是学生学习写文章。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而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评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体现,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当评审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学生评改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只能按教师喜好和意愿来进行作文,而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评改中,教师费神地精心评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却是只看评语,不看内容;只完成任务,不提高认识。这种模式下,学生没有作文兴趣和主动性,只能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思维定势,毫无创新自主能力。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现代教育应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在学校教育中应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它应遵循现代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文评改的权利应该还给学生。               
  2 、学生作文评改是作文自身规律的必然要求                                   
  写作是一种表达,而表达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样会有表达的要求。同时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过程,情感活动会贯串作文过程的始终。在作文过程中,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学生在生活中的喜恕哀乐始终是作文的动力。另外,作文还需要一种技能,这种技能主要是通过内部言语来操作。其过程大体如下:首先要从记忆中调出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的材料,这既是一个活跃的想象和联想的过程,又是一个从表达目的出发,进行严格选择的过程。其次,就是对所选择的材料进行分析安排。再次,就是要将内部言语转化为外语言语,以就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达这些内容。                   
  因此,作文评改也是学生个体对自己独特感受的一种再认识,学生也是最具有权利的作文评改者,而教师的作用只是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方法。
   3 、学生评改作文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现代教育的主体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作为教师教育活动中对象或客体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作为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却是绝对的、长期的。学生是有着主观意志的自己生命的主体,他们应该享有一定的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权利。自主地选择生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自己,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特权,也是人的天性。在传统?教育中,学生作文评改只能接受来自教师的意愿,按老师的意想做出评改,而学生本人的意图和意愿则很少去考虑。主体教育思想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人自己的感受和意志,这些感受和意志只能是自己的,别人是无法代替的。在作文评改中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和思想,通过作文评改,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要明确当评审员的内容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作文也是如此。学生评改一篇作文,也要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虑。不仅看其内容,看其形式,还要着眼于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具体地说,作文评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文章内容方面,主要看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
  第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是否符合文体要求
   第三、在文章的形式方面,主要看作文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恰当。
  在学生的作文中,无论是水平较高的学生,还是水平较差的学生,在作文的结构上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材料安排的顺序,材料的详略,材料的内在关系与表达这种关系的语言形式上。
   三 、教给学生当评审员的方法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点。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完任务的不良习惯,大大降低了作文的兴趣。学生评文、改文的能力并不是说有就有,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
   第一、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评改                                            
  对于每一次作文,都会有不同的文体等方面的不同的特点。作文评改是以一定的知识、能力为基础的。让学生动手评改作文,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考查。在评改过程中,应该先让学生明白文体特点,然后参照评改要求进行评改。如让学生对说明文进行评改,应先要求学生回顾说明文的特点,弄清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学生明白这些后,对作文的评改就会有的放矢,做到胸中有数。
  第二、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  
   光有上述要求还不够,因为一般学生(特别是差生)往往意识不到所要评改的习作与教师的要求之间有什么差距,看不出习作的毛病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提供范文。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范文,使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在作文评改中是怎样反映出来的,从而从中看出规律性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比较抽象的“要求”,不仅能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具体的感性认识,而且明白了怎样做才能达到这种“要求”,学生也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可以在教师引导下,集体评改文章。
   四、良好环境的营造
         作文的评改,对习作者而言,是来自老师和同学的信息反馈。通过反馈的信息,习作者可以对今后的作文进行有效的调控。这种作用首先反映在学生的情绪上,即通过作文评改,学生对作文更有兴趣,更加充满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思维异常活跃的宽松的环境,使他们心灵得以自由地沟通,情感得以充分交流。
  1、 创造条件,形成交往互动的作文学习评改氛围。                                
   2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常识教育和成功教育。
   总之,作文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理念武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和作文水平。
  • 【发布时间】2016/9/2 11:38:54
  • 【点击频次】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