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作者】 何雪晓

【机构】 广西兴业县石南镇黎村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想象是创造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想象,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思维纵横驰骋,凌空翱翔;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下面就培养学生想象力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作为教学的实践者,在课堂这一属于学生和教师的舞台上,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学生的心理感受,过于凸显了教师权威。这样的课堂是功利的、僵化的,缺乏灵动性,没有活力。因此,我们应该着力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在学生们展开想象、各抒已见的过程中,不能做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成为孩子积极发言的引导者和欣赏者,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畅所欲言,精神上处于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们的想象力会插上翅膀,自由自在地飞翔。 
  二、引导质疑,展开想象力 
  马克思说过:“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为他们质疑创设条件,激发他们激越亢奋的创造情绪。教师要设计好有意义的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解开束缚,打开思路,不断创新。教师才能在允许学生充分思考,有自己见解的同时,对学生思维的偏差给予及时的纠正。我经常训练他们多用“为什么?”“还有没有反弹琵琶的想法?”“假如……”等句来思考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想象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 如教《荔枝蜜》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尽管把蜜蜂的外形、动态描绘得很形象,我进一步启发他们:“文中描绘的小蜜蜂,它们不计报酬,不辞辛劳,无私工作,这形象像谁呢?”于是,学生依赖“原型”展开了创造想象。有的说:“蜜蜂像培育我们的老师,一生辛勤无私地工作。”有的说:“蜜蜂就像我认识的那位黄大爷,他总是不辞辛劳地工作着。”还有的说:“蜜蜂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工作的人们。”经过引导,同学们展开自己的思维想象力,对蜜蜂形象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想象力的火花迸发出来了,教学效果远在课堂之上。 
  三、 指导感情朗读,激发想象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指导朗读,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学生在完全理解这篇课文以后,让学生再进一步体会感情,教师配乐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辅之以有感情的语言描绘,还可以配上一些画面,学生边静听边发挥想象,让现实与回忆的画面清晰地反映在脑海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自然地就与读者、作者以及文中的人物情感融为一体。再如我在教 《荷花》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全文优美的基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怎么样的姿势?“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做一回荷花仙子,告诉大家你身边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学生有的说:我听到岸上有人说话的声音,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真想采回家去。”“不能采,荷花是让大家欣赏的!而且它以后还可以结成莲子!”有的说:我听到风姑娘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让我再让她们跳上一支欢快的舞蹈吧!”于是荷花跟着风姑娘一起翩翩起舞。
  四、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展开想象 
  1、在阅读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作品所描绘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意蕴与情感。如 《我爱故乡的杨梅》中有这样一段话: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长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其中“杨梅贪婪地吮吸”“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等句子如不通过想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学时,可抓住这些关键词句,通过“细雨如丝”激发学生联想丝棉的柔软与细密;由“伸展”联想摆脱束缚后的舒畅和轻松。通过想象,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那种在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和蓬勃生机的动人意境。
  2、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地让插图动起来。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3、续编故事,有利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兴趣,发挥潜能,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产生大量新奇大胆的创造结果。 如在教《亡羊补牢》,读完了故事,孩子们仍觉得意犹未尽,“后来又怎么样了?”这是他们最爱问的一个问题。此刻, 教师一定要及时捕捉孩子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发挥想象,续编故事解决心中的疑问。
  四、加强素材积累训练,拓展素材积累空间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之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知识和阅历,不断地自己的想象力。拓展素材积累空间,能很好地丰富与激活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力。语文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多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妙词佳句,懂得文章的谋篇布局,而且可以间接地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打下基础。因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
  总之,没有想象的思维是枯萎的枝柯,没有超越的天空不会广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措并举,不断训练,教师课前要苦心“经营”、巧妙设计,只有设计恰当、合理、科学,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才能使想象力得到有效培养。
  • 【发布时间】2016/9/2 11:36:35
  • 【点击频次】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