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英语教学应努力实现“四化”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要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就要想方设法实现“四化”,并以此为载体,创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英语 “四化” 实现
高效的英语课堂是一个由许多教学因素构成的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英语教学有效化,就必须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甚至细节都必须精心设计,优化处理,特别需要我们运用新课改理念、新课标倡导的方法,秉承“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努力实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中获得最优化发展。
一、师生互动化,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而课堂无疑是这种对话的主阵地。要实现师生互动对话的有效性,就必须使师生一体化成为现实,才有走向教学成功的可能。为此,我们应有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性格,唯此,才能影响和改变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同时,教师必须对教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每一位学生关注与信任。美国教育家本尼斯说过:“只要老师对学生抱有很大希望,仅此一点就足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这就说明教师对学生真诚的信任,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以更昂扬的激情投入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另外,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自己要有自信和激情,还要在言辞、神态上对学生表现出热情和期望,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参与和“神入”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在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将自己对英语知识的渴求,贯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求知欲的感染,使学生期望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更多的知识,领悟更多的方法,并由此逐步形成听、说、读、写技能和升华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其“导”的作用,进行多层次教学:有“点”到“线”再辐射到“面”。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教学共振效应。
二、方式多样化,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它是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各种教学方法应以学生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而不同,做到因人施导,因材施教。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统一,口语与书面语统一,语言和思维统一,语言和语篇统一,力求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教学,以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最有效地完成各种教学活动。为此,在实践中,我们既要加强课堂情景化教学,如巧妙运用绘画、书法、唱歌、指挥和编导等艺术手段,给学生一定的艺术熏陶;充分利用电视、录像、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三、过程节奏化,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障
每一堂成功的课都有一定合理的教学节奏。而课堂教学的节奏应根据课题内容分布的特点和课堂中学生的理解程度、学习态度和生理规律等情况调配和驾驭。
从课堂内容上看,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包含若干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内在联系,可把一堂课中需传授的知识划分为几个部分的知识块,再依据各知识块的主次,合理分配相应的时间。如现行英语新教材容量大,形式多,因此,课堂应是快节奏和高密度:首先在课前花2至5分钟放一些英语乐曲,创造一种英语的氛围,目的在于设置语言环境,使学生逐渐进入角色。然后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复习,有目的地再现旧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此时节奏宜快。再花10分钟呈现新知识,设计真实或半真实的语境,引出新知识,整个环节节奏须慢。新知识的引出不是根本目的,熟练掌握并运用新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才是课堂教学应达到的目的,所以在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各种形式的操练以及巩固运用新知识和扩展知识面上,所占时间比例应大些,可花15至20分钟。课堂最后5分钟应用于练习,通常是以写为主,以及时获取反馈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节奏除了受教学内容和环节制约外,还受到了学生主体反馈情况的制约。在实践中,经常会存在着这种情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练习、回答、模仿、操练和提问等方式,反馈学生群体或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以有效调节教学进程;或通过教师机智地纠正或排除某些教学干扰因素。这样就要求教师时时从整堂课出发,调整各知识块的容量和各环节的适度,把握好教学节奏。事实上,一个游戏,一段会话,一首小诗,一项表演,一次竞赛,一支歌曲,都能有机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也能使课堂环环紧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评价全面化,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支撑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常规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往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显然,评价方式的片面、单一和错位无疑是课堂教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桎梏。为此,我们应坚持评价学生全面化的思想,因为,只有对于学生的评价得当,才能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我们应力图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在实践中,可通过观察、活动记录、测验、问卷调查、咨询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以有效地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并努力做到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的和谐统一。如有些学生可能考试成绩不好,但有可能在一堂课的表现尚佳,那么应对其当堂课的表现给一个积极的评价,可以给一个使他满意的课堂分,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学习的内驱力,使其有一个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从而促其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学习心态,为不断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奠定基础。
总之,师生互动化、方式多样化、过程节奏化和评价全面化是实现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立足学生实际,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良好方法,理应值得我们去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段前松,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浅析[J].教育研究,2010年。
[2]陈百施,浅谈实施有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J].语数外学习,2013年。
[3]汪正勇,创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J].中国外语报,2012年。
关键词:初中英语 “四化” 实现
高效的英语课堂是一个由许多教学因素构成的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英语教学有效化,就必须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甚至细节都必须精心设计,优化处理,特别需要我们运用新课改理念、新课标倡导的方法,秉承“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努力实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中获得最优化发展。
一、师生互动化,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而课堂无疑是这种对话的主阵地。要实现师生互动对话的有效性,就必须使师生一体化成为现实,才有走向教学成功的可能。为此,我们应有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性格,唯此,才能影响和改变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同时,教师必须对教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每一位学生关注与信任。美国教育家本尼斯说过:“只要老师对学生抱有很大希望,仅此一点就足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这就说明教师对学生真诚的信任,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以更昂扬的激情投入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另外,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自己要有自信和激情,还要在言辞、神态上对学生表现出热情和期望,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参与和“神入”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在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将自己对英语知识的渴求,贯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求知欲的感染,使学生期望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更多的知识,领悟更多的方法,并由此逐步形成听、说、读、写技能和升华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其“导”的作用,进行多层次教学:有“点”到“线”再辐射到“面”。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教学共振效应。
二、方式多样化,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它是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各种教学方法应以学生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而不同,做到因人施导,因材施教。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统一,口语与书面语统一,语言和思维统一,语言和语篇统一,力求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教学,以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最有效地完成各种教学活动。为此,在实践中,我们既要加强课堂情景化教学,如巧妙运用绘画、书法、唱歌、指挥和编导等艺术手段,给学生一定的艺术熏陶;充分利用电视、录像、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三、过程节奏化,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障
每一堂成功的课都有一定合理的教学节奏。而课堂教学的节奏应根据课题内容分布的特点和课堂中学生的理解程度、学习态度和生理规律等情况调配和驾驭。
从课堂内容上看,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包含若干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内在联系,可把一堂课中需传授的知识划分为几个部分的知识块,再依据各知识块的主次,合理分配相应的时间。如现行英语新教材容量大,形式多,因此,课堂应是快节奏和高密度:首先在课前花2至5分钟放一些英语乐曲,创造一种英语的氛围,目的在于设置语言环境,使学生逐渐进入角色。然后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复习,有目的地再现旧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此时节奏宜快。再花10分钟呈现新知识,设计真实或半真实的语境,引出新知识,整个环节节奏须慢。新知识的引出不是根本目的,熟练掌握并运用新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才是课堂教学应达到的目的,所以在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各种形式的操练以及巩固运用新知识和扩展知识面上,所占时间比例应大些,可花15至20分钟。课堂最后5分钟应用于练习,通常是以写为主,以及时获取反馈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节奏除了受教学内容和环节制约外,还受到了学生主体反馈情况的制约。在实践中,经常会存在着这种情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练习、回答、模仿、操练和提问等方式,反馈学生群体或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以有效调节教学进程;或通过教师机智地纠正或排除某些教学干扰因素。这样就要求教师时时从整堂课出发,调整各知识块的容量和各环节的适度,把握好教学节奏。事实上,一个游戏,一段会话,一首小诗,一项表演,一次竞赛,一支歌曲,都能有机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也能使课堂环环紧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评价全面化,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支撑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常规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往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显然,评价方式的片面、单一和错位无疑是课堂教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桎梏。为此,我们应坚持评价学生全面化的思想,因为,只有对于学生的评价得当,才能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我们应力图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在实践中,可通过观察、活动记录、测验、问卷调查、咨询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以有效地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并努力做到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的和谐统一。如有些学生可能考试成绩不好,但有可能在一堂课的表现尚佳,那么应对其当堂课的表现给一个积极的评价,可以给一个使他满意的课堂分,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学习的内驱力,使其有一个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从而促其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学习心态,为不断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奠定基础。
总之,师生互动化、方式多样化、过程节奏化和评价全面化是实现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立足学生实际,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良好方法,理应值得我们去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段前松,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浅析[J].教育研究,2010年。
[2]陈百施,浅谈实施有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J].语数外学习,2013年。
[3]汪正勇,创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J].中国外语报,2012年。
- 【发布时间】2016/9/2 11:35:37
- 【点击频次】255